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郭永振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郭永振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城市公园建设越来越多。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城市公园建设越来越多。城市之间表现出显著的趋同性,民族和地域特色在城市中并不显见。现代化、城市化与地域文化发展在本质上并不冲突,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城市发展本身是涵养地域文化的丰沃土壤,另一方面,地域文化是城市发展现代文明重要组成和表现。城市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传承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是地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媒介。因其能够在多元的城市发展进路中传承文化、构筑地域文化认同、形成社会革新的内在精神驱动,进而介入到传统与现代文明的交互作用之中,并对城市发展产生实质影响,故其表达机理应成为被首要探讨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地域文化;城市景观设计;表达机理
        引言
        地域文化包含了一个地区特定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内涵,折射了该地区人们的生活风土人情。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现代都市在不断拓展,人们渐渐远离了那些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基于此,结合地域文化与城市公园,不仅意味着新的城市地标的建立,还能够保留并传承该地区的独特的历史文化。在实际建设中地域文化与城市公园景观结合不够,多数城市公园缺乏浓郁的地域文化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地域文化氛围。为了更好地体现城市的特色与活力,在城市公园的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非常重要。
        1地域文化的类型
        地域文化从承载物角度可以分为物质性地域文化与非物质性地域文化。其中,物质性地域文化是实体性、简单加工后可直接运用于景观设计,如特色建筑形式、乡土植物、地域性材料、工艺品等实体元素;非物质地域文化多为当地人文风情、历史遗迹,如地方习俗、民间典故、历史人物等事件性元素,亦或是地方精神、乡土意境等人们生活的亲身感受和体验,表达了人们在特定地域生活的体会与总结,不可直接运用,且无实际承载物。
        2地域文化视域下城市景观的设计原则
        第一,在宏观层面。城市景观设计承载和传播的地域文化应兼具独立性和主体性,同时应保持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互动的开放姿态。根据哈贝马斯主体间性理论,独立性、特异性的保持的关键在于对交往主体间平等地位的强调,该理论以主体与主体的关系取代主客二分的关系。据此,在通过城市景观设计表达地域文化的整个过程中,不应在设计表达中过分强调特异性,甚至凸显出排斥态度。若如是,往往会因他者难以理解和接收而致传播受阻,这当然与初衷相悖离。概言之,在此间应妥善处理好本土与全民、特殊与一般、地域与普适之间的关系。既不能丧失地域文化主体性特征,又不能与其他文化甚至文化整体相剥离。第二,在微观层面。城市景观设计在传承发展地域文化中或将成为传统向现代转进的内在精神驱动。前苏联心理学家乌兹纳节认为,人的态度和行为是由他所处的外部环境和他的内在需要这两个基本因素决定的……这是他将采取适当行为的基础。城市景观设计对于地域文化的传承是一种媒介,而媒介正是我们肢体的延伸,它在表述中同时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良好途径。城市景观设计往返与传统与现代、过去与现在、自身与他者之间,进而会影响人民的日常行为,实现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推促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使得人们能够自觉接受时空流变,并理性地立足当下、回望过去、展望未来,而这正是社会变革进步的重要基础。
        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影响地域文化选择的因素
        在设计构思城市公园时,经过严密的思考采用地域文化,体现在并非各个地区的地域文化,都必须在城市公园中统一运用。通常来讲,每个城市中的城市公园不止一个。在设计各个公园时,不仅要仔细考量建设选址的居住情况、地理位置、主要作用等,还要考虑建设公园的目的、及功能分区等因素,在公园建设中融入这些具体的因素,使地域文化在公园中更加合理恰当,体现出该地区鲜明的风貌,增强城市的吸引力。

①城市公园在采用地域文化时,要尽可能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以表现出对历史、祖先们的尊崇。②采用的地域文化要契合该城市的历史,具体体现城市的革命历史深厚,那么在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到历史背景和实际的需要,可以结合部分革命者的英雄故事。③所选用的地域文化必须要符合该公园的定位,与公园所传递的内涵相符,并且能够被大众喜闻乐见。
        4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具体运用分析
        4.1设计元素概要
        首先,提炼典型性元素。即要通过城市景观设计表现出地域或历史文化内涵。应充分了解当地地域文化特色,提炼其中时代特征明显、价值内涵丰富、表现和感染力强的元素,将表达内涵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突出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表达中的鲜明价值导向。其次,把握空间表现范围。结合城市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景观设计表达的时空范围。空间方面,充分利用道路交通汇聚区域(红绿灯路口、环岛等)、大型商场公共区域、大型娱乐场所、广场小区、园林公园等地,将地域文化价值理念渗透到城市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再次,突出场景再现设计。鉴于人们对地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仅以抽象的艺术表达手法,很难满足所有人鉴赏需求。而将地域文化特色元素布置与特定“历史时空”中做场景、情景再现,可有效解决人们鉴赏能力各异这一问题,增强表达效果。最后,有效融合现代文明。从文化传承接续的角度来看,地域文化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故在时间上不能做“断裂”处理,人们对意义的认知必须在其所处的现实中来完成。因此,城市景观设计中,应融入现代手法,杜绝照抄照搬,提倡灵感创作和艺术表达,以充分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4.2文化空间的塑造
        景观设计整体空间结构由每一个独特的景观空间构成串联而成,丰富的地域文化融入景观之中使其景观类型更加丰富,在整体设计中通过串联各个文化空间而形成整体的文化框架,使得游客通过空间感知文化,传承地域文化,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北京一个叫菖蒲河的公园,它的设计理念是“保护传统风貌,展现皇城历史文脉”,它里面有许多景观小品如兰竹菊石雕屏风、宫扇与古砚,它这样不仅美化了空间还丰富了它的整体文化素养。其围绕菖蒲河种植了菖蒲、芦苇等多种乡土水生植物,根据历史文化元素设置了古砚、梅兰竹菊石雕屏风,这两者相结合使公园整体风格相一致,突出了公园景观方面的特点,不仅保留了当地的文化风格,也维护了区域的生态平衡。
        4.3景观小品
        景观小品在城市公园中发挥着点缀的作用。景观小品的主要特点在于体积小巧精致、色彩单一朴素、外观简洁,如城市的基础设施凳子、标识、路灯等,通常会在这些小设施上做文章,进行改革创新,融入当地的文化。
        结语
        综上所述,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段时期内经济文化发展、人类生活习俗等在物质空间及人类精神层面的烙印。同时,地域文化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对于一个城市环境景观建设的发展中来说新形势下的景观设计是非常重要,因此需要更加看重景观设计的设计方法和理念。面对当前文化流失的现象,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发挥自己文化传播的作用,提炼地域文化要素,实现地域文化的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花卉,路毅.城市公园中地域性景观设计研究[J].现代园艺,2019,42(17):84-85.
        [2]徐杰.扬州地方文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5):115-117.
        [3]王琴.城市公园景观设计问题及提升措施探析[J].绿色科技,2019(13):48-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