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山东东营 257091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不断的加快,在众多拔地而起的城市建筑中,每一项建筑的造型都不相同,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建筑设计却非常少,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五千年的文化形成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生活节奏如此快捷的生产过程中,我们更需要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普遍运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本文就传统文化因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展开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传统文化;建筑设计;应用;
引言
设计的灵魂是精神和文化,设计必须融入当地的文化中去才可能得到持续性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久远而深厚,反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综合体现了各个民族传统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意识越来越高,对具有民族特色、历史悠久的优良传统文化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总的来说,建筑规划设计的特色化发展趋势是来自传统文化的影响,其规划设计的思想和灵感都来自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一、建筑设计中缺乏传统文化因素的原因
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缺失并不是短时期所持造成的后果,而是有许多原因综合所形成的文化流失。
1.民众深层次意识中传统文化的缺失
随着改革开放战略的不断实施,国民经济也在不断的发展,国外文化大量的流入,融入到了现代社会的建设中,西方经济的发展也使得崇洋媚外的思想逐渐的深入到国民当中,因此传统文化的缺失越来越严重,而在建筑上,为了加快国内城市建设的进程,在建筑设计中一直关心的是建筑的经济效益,所以导致城市的管理者、开发商以及居民在建筑设计中选择最多的是西方或是现代的建筑特色。
2.建筑设计师传统文化基础的缺失
现代中国建筑艺术在“多一点宽容”和“仁者见仁”的思想滋润下,走出了固步自封的牢笼,但同时也带来了建筑语言病毒的大泛滥。当前我们的设计师在进行创作设计时,更多参考关注的是当下的流行趋势,更多在意的是业主的要求,对于一个城市的文化积淀已经基本缺失。建筑设计师创作形式的单一性也是受到世界环境的大影响,而简单的现代建筑设计并没有足够的文化内涵,针对于设计中仅仅保留的是建筑物使用的实用性,大量缺失文化内涵的建筑物的建设,使得许多建筑设计师们遗忘对传统建筑设计的学习,这样的恶性循环也是建筑设计在传统文化建筑设计基础上的一个损失,也是城市文化的损失。
3.城市规划的不完善
一个城市的发展史是这个城市的民众一砖一瓦累积出来的,可以说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灵魂和自己的故事,而针对这些故事,为了完整的体现这个城市历史进程,聚焦更多的历史文化工作的同时完成城市的现代化的建设才是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师所要做的事。在建筑设计中一味的效仿他人的想法,会造成城市个性的消亡,民族特色的缺失,没有给予文化特色的建筑设计,又怎能在世界的建筑设计中点亮出彩呐。
二、建筑规划设计中如何融入传统文化因素
1.建筑师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历史内涵深厚,而要把这种无形的精髓融入有形的建筑设计之中,就需要建筑设计师在三个层次来把握:其一,物质层面。古代建筑文化是基于当时历史所真实存在的自然资源、气候特点、地质地貌、技术水平等。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要在这些物质条件方面多加“带入性”考虑,注意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其二,精神层面。中国传统文化在其形式生更多的是精神文化方面的积淀。在传统建筑中通过文家具、字画、古玩、器皿和背景等方式进行巧妙的布置搭配,从而能够造成一种在严谨之内萌发的含蓄而清雅的境界,这又体现了道家思想文化悠悠的禅境。因而需要在建筑设计中在突出严谨格局的同时,极尽发挥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力量共同营造和谐而又富于多元意境的环境。这是现代建筑设计师是创作的源泉,也是设计理念创新的基础;其三,制度层面。这一点也比较好理解,传统建筑设计风格往往与我国的政治文明相关联,体现了社会统治的秩序和规范。如端庄刚正的主流建筑风格,就是体现了一种对格式体制的严谨遵守。布置的格局正是严格讲究等级、格式与秩序的传统礼教精神的直接反映。
2.加强传统文化在设计理念中的应用
文化是一种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往往是从最深层次的理念层面上的融合。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是植根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的自然地理基础的,因而造就了中国区域差异巨大的文化地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多样性必然影响了我国现代建筑理念的多样性,诸如北方的民居设计理念植根于北方文化的粗犷,而南方民居则体现精密和考究,这就源于南北方迥异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征所形成的文化风俗差异性。其次,传统文化符号在特定的空间环境中具有古典复归的特性,也就是怀旧复古的建筑设计理念。传统文化在其符合特征上在原始层面上具有“不可复制性”,即历史上只有一个滕王阁,但是现代社会可以通过仿古和复古型设计而重建一个滕王阁,而设计理念中大量运用了传统建筑风格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符号元素,如当前比较流行的古建筑复原设计,很多都是依据古籍中所记载的或者是建筑的原始资料来复原建造甚至重新修建的。当然也有拒绝复原的建筑,如颐和园。这就体现了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理念上的又一应用原则,即以创新为目的来指导继承的尺度。
3.传统建筑在现代环境中如何得到妥善的保护
传统文化应用现代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对现有古建筑的态度问题,因为古建筑是传统文化符号的实体存在形式,最接近“第一历史”,因而对这种文化符号形式的保护,往往是对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一种示范和经验储备。对传统建筑的保护问题,体现的是传统文化建筑如何存留在现代环境中,即与周围现代建筑的关系如何处理的问题,这是在进行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特别容易遇到的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规定,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应设有保护缓冲区,以期减少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之间的碰撞。缓冲区一旦被确定,区内现有的建筑也应该被严格保护,并保持传统文化风貌。如果在缓冲区内兴建现代建筑,其高度、体量、色调、风格也会受到严格控制。对于等级稍低的保护建筑,其缓冲带可用绿化带来代替,这样同样可以减少碰撞,且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联合国的这一政策体现了国际化背景下对民族文化自觉的一种支持。可见,把传统建筑列为现代城市建筑环境中的“一级文化标准”,既是对城市化建设的一种文明规范和治理,更是对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深度和包容性方面的塑造。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也随着加快,虽然现代建筑的质量和性能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是为了传承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还应该结合建筑的实际情况,加大对传统文化因素的应用力度,从而才能够在保证建筑的质量和性能的同时,又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以发扬。通过本文对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的深入分析。总而言之,我国的建筑设计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要找出一种不仅能够尊重自己文化同时又能够实现的文化形式,从而使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中得到更充分的应用,同时使其能够与现代建筑更加充分的融合,进而才能够推动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而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可以预见,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中,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应用必定会更加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