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检修中传统检修模式与状态检修模式的比较与趋势 赵锦云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赵锦云
[导读]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
        国网阳泉供电公司  山西省阳泉市  045000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当前传统的变电检修模式存在很多的弊端,和传统检修模式对比,状态检修模式具备比较大的优势。状态检修是根据设备运行的情况进行检修,和定期的事故检修相比,状态检修更加具备针对性以及目的性。不但可以降低检修的成本,而且降低检修之后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在变电检修的过程之后,传统的检修模式将逐渐被状态检修的模式所取代。
        关键词:变电检修;传统检修模式;状态检修模式;趋势
        引言
        变电站是电网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变电站能否正常运行,直接关系着电网系统的安全。但是,变电设备在实际运行工作中,故障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电网的正常运行,因此,做好变电站的检修工作尤为重要。基于此,该文阐述了变电检修的现状以及传统检修存在的问题,通过状态检修模式与传统检修模式的对比,分析了状态检修模式的特点及优势,以供读者参考。
        1变电检修中传统检修模式
        1.1事故检修与预防性检修
        在展开变电检修时,可采用的工作模式有两种,一是事故检修,二是预防性检修。事故检修是指在高压电设备出现问题无法正常工作进而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时所采取的维修措施。这种检修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它是一种非主动性的处理措施,只有当设备出现故障并且其严重程度已经危害到整体运转时才会采取相应行动。预防性检修则是指在电力设备为发生故障之前就制定相应的定期检修计划,安排专业人员按时对电力设备进行检查维修,预防性检修也叫作定期检修。其优点是可以加强设备管理,降低事故发生几率,不足之处是定期的设备拆分检查工作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设备损坏的风险,同时增加了检修成本,耗时耗力。
        1.2传统变电检修模式存在的不足
        1)检修后总结评估不到位。当前,在我国变电检修工作中,对“检修总结”这一问题重视度不够,检修人员得过且过,并没有对设备故障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也没有通过维修过程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使得技术人员自身的检修水平无法提高,存在设备出现故障后再修、检修期限到了再检修的情况,这就使得变电检修工程十分的被动盲目,大大的降低了变电检修工作的效率,电力系统无难以保持正常运行状态。2)事故检修损失大。一旦设备发生了故障,必然会给电力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同时如果事故检修不够及时,很有可能出现事故范围进一步扩大的问题,并造成设备的损坏,而提前进行设备的检修,则又可能造成设备的磨损。事故检修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发展,也不便于用电者的日常生活。
        2变电检修中的状态检修模式分析
        在变电站进行设备检修,采取状态模式是以预防性模式为基础,最早应用在1900年的美国电力检修系统。然而国内的电力系统发展明显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引入状态检修模式的时间也要晚一些。但是随着国内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许多电力企业也逐渐形成对电力设备检修与管理的重视,注重引进先进的状态检修模式,同时根据自身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加以学习和改进。状态检修是在对具体变电设备的运行模式,具体情况和设备使用历史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结合近期的运行异常情况,通过合理可靠地计算方法得出相应变电设备需要进行检修的时间和检修内容。其检修的目的是以这种定期检修维护的方式来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的概率。

对于变电站来说,定期的状态检修不仅可以降低设备故障风险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预防性检修模式的缺陷和不足。状态检修是通过对设备的状态评估来考察设备运行情况的,状态检修时间更加灵活,检修内容更加具体细致。同时其检修内容不只是包含简单的设备检修,也包含具体的设备生产、装卸、工作和日常保养等诸多环节。在完成设备安装的一系列工作之后,工作人员要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做好总结记录工作,根据具体数据分析设备使用情况,以此为依据对该设备的检修时间和内容进行设计,这样在源头处保证了电力设备运行的稳定性,进而确保变电站的正常工作。需要注意,状态检修工作开始之前要保证相关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同时要收集初始数据提供给检修人员。对于检修的方法手段也有明确的规定,要确保检修人员采取的检修手段没有对电力设备造成损害,严格按照事先计划好的检修时间安排检修工作。这种状态检修的模式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合理应用使得检修工作与其它相关技术有效结合,实时监控的模式使得设备工作中的不同故障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理,不会拖延至电力设备无法运行,在降低电力检修成本的同时,有效延长了设备系统的运行时长,保障了整体系统的平稳运行。
        3状态检修模式与传统检修模式的对比分析
        电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故障,这时及时、有效的检修至关重要。上文中我们已经详细地对传统检修模式和状态检修模式进行了介绍,下面通过对比分析状态检修模式与传统检修模式,找到2种检修模式的差异,为现实检修工作提供借鉴。第一,从电网发展需求上看,状态检修模式,能够适应电网发展快速、覆盖面不断扩大的现实需求。在现实检修工作中,状态检修作为一种全新检修模式受到了普遍推崇。尽管传统检修模式起步较早,也有明确的检修方式、方法,但其却缺乏统一规划,无法满足与日俱增的现实需要。除此之外,传统检修模式的成本也比较高,造成资源的不必要浪费。第二,从维修依据上来看,传统检修模式是以设备是否能够进行运行为依据,所采取的维修模式是基于设备的实时工作状态。在电力设备的运行中,状态检修模式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维修模式的不足和缺陷。通过科学研究,可以准确地判断维修是否需要进行。另外,在维修后,传统的维修方法无法科学地评价维修效果,导致维修计划缺乏科学性,增加了不必要的维修成本。与之相反,状态检修模式可以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测,以设备状态为依据,用事实说话,做出准确地判断,并做好检修工作,大大降低检修成本,提升检修工作的科学性。第三,从维修理念上来看,相比于传统检修模式,状态检修模式是在传统检修模式基础上的改革创新,印证了综合检修理念,有助于实现现代化运维管理,形成科学的管理制度。利用状态检修模式,能有效提升变电站的生产效率,最大程度减少使冗余停电时间,进而减少损失,确保变电站平稳运行。总而言之,相比于传统检修模式,状态检修成本更低,可以有效减少设备故障,检修理念更为先进,维修效果更好,有效弥补传统检修模式的不足和缺陷,最大限度地降低停电检修时间冗长所带来的损失,确保变电设备的平稳运行。
        结语
        为了更好的保证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的运行,要求电力企业努力的提升自身的运维水平,一方面要切实提高电力设备可用率、供电可靠性,另一方面还有不断降低设备检修成本,以保证企业效益。基于此,相关的电力企业在设备故障时:①对设备进行保护,避免设备出现较大的破坏或者二次破坏;②要确保尽量不影响人民生产、生活,以免出现较大的社会损失。当前,电力企业的一大工作重点就在于完善变电检修体系,提高检修自动化水平,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洪培源.探讨传统检修模式和状态检修模式在变电检修中的实践[J].企业技术开发,2017,34(9):107-108.
        [2]叶生.传统检修模式和状态检修模式在变电检修中的对比解析[J].信息通信,2018(12):269.
        [3]朱云海.变电检修中传统检修模式与状态检修模式的对比与趋势分析[J].通讯世界,2017(20):157-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