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王守强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王守强
[导读] 摘要:目前是城市的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上,城市建设也存在较多的问题,目前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内涝灾害和雨水径流污染情况。
        烟台市诚信燃气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烟台  264000
        摘要:目前是城市的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上,城市建设也存在较多的问题,目前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内涝灾害和雨水径流污染情况。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使用海绵城市的建设方法来完成整体的设计,通过海绵城市的方式来解决相关的城市内涝问题,在当前的海绵城市建设上,其整体建设要从市政道路的设计上开始,保证市政道路可以得到较好的晚上,对整个城市建设要更加的具有规划性和可实施性与可持续性。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应用
        引言
        人们的居住环境直接受到城市环境的影响,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扩大,城市内的车辆及人们用水的需求量都随之快速增加,现有的城市体系也因此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下,建设海绵城市使城市具有明显的弹性、吸纳性。且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也能具有较好的弹性。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必须将道路交通和水系统之间进行统一协调,每个具体的环节都必须得到落实,并保证其使用的长期性、实用性。
        一、海绵城市的定义与特点
        海绵城市主要是一个比喻的说法,指现代的城市在水调节方面能够像海绵一样,努力适应大自然环境的变化。比如,在下雨时,海绵城市就能够吸水和蓄水,作为水能源的储存器;而当城市缺水、需要水时,海绵城市却能够将水释放出来被城市所利用,真正实现城市用水的良性循环。对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海绵城市的建设,改变了以往单纯使用市政地下排水管道和泵站的现状,侧重于依靠城市自然生态系统来吸收、存储、排放降水,综合利用自然生态调节和人为调节措施来缓解城市内涝问题。让城市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自如地应对自然灾害的来临。注重恢复和保持城市内部的水系统,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实现地表水、地下水和自然降水三者之间的平衡循环。原有自然生态系统得到了保护,同时城市水系统实现了自我调节,真正实现了良性的水系统循环。另外还改善了城市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比如,有的城市在实施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时,对居住区和城市道路进行有效规划,开垦绿地面积,增加绿化建设,让百姓在享受到其“海绵”作用的同时还能欣赏到美丽景色,增添了城市的人文气息,美化了城市的自然景观。
        二、海绵城市的应用价值分析
        (一)改善城市水环境
        在现有城市水环境类型当中,黑臭河道是城市水资源污染问题。黑臭河道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城市的美观性,而且黑臭河道中污染物较为丰富,非常容易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在海绵城市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善河道供水系统和前期制定改善措施的方式,对城市水环境情况进行优化,使城市河道逐渐恢复到原始面貌,提高城市整体的美观度。同时在市政道路排水方面,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可以对降水天气所带来的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如存储的雨水可以用作绿化用水,有效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促进城市水环境良性循环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优化城市排水情况
        在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排水系统的建立属于非常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在降水天气比较丰富的区域,如果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在面临大量降水时很容易出现城市“内涝”的情况。同时城市降水所带来的水资源经过简单处理之后,可以作为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可以对降水进行重新利用,例如,可以在城市低洼位置设置雨水采集装置,也可以在城市绿化带设置集水装置,该设计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城市水资源的浪费,而且还可以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工作压力。另外,在海绵城市设计中,将湿地公园作为降水的最终汇集地,这样可以有效存储水资源,并且还可以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工作能力,提升城市水资源的应用价值。


        (三)减少城市排水污染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水资源污染一直都是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很多城市的污水处理系统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转情况,从而导致城市排水污染逐渐加重。例如,部分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城市溢流的情况,也就是城市排水系统过载,出现水流溢出的情况,生活污水经过发酵之后,不仅会产生难闻的异味,而且还会产生一些有害病菌分散在空气当中,从而威胁到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海绵城市设计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将基础性质较高的水资源进行重新采集,将其作为城市绿化用水或者生活用水,可以起到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的作用。
        三、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一)下沉式绿化带
        结合现状道路情况,布置各项海绵城市,内容包括:透水铺装及下沉式绿化带等。沿道路两侧路侧带设置下沉式绿化带,下沉式绿化带利用绿地天然的渗透性能,通过下凹空间截留并暂时储蓄一定量的雨水,增加场地中雨水径流的渗透量,起到削减流量和一定程度的径流过滤作用,促进了雨水、地表水、上壤水及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利于维持城市水循环系统的平衡。综上所述,下沉式绿化带具有滞留雨水、补充地下水以及削减径流污染物的作用。
        (二)机动车道的设计
        传统的机动车道设计,采用较多的为非透水性路面,在雨雪天气严重的造成路面积水的产生,对于地下水的补给和出行安全带来一定困扰。在市政道路设计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采用透水砖铺装路面,提高路面积水的渗透效果,避免雨水长时间浸泡对路基造成的破坏。另外,面层下面的基层和底层可以采用非透水性材料,在结构中设置排水盲沟,对雨水进行有效处理,排到雨水井或者绿化带。
        (三)种植设计
        (1)进行种植设计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周围情况,全面考虑绿化种植区域的观赏效果和社会效益,满足在不同时间内,种植区域的观赏性,促进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协调。满足城市化建设的整体需求,实现绿地部分的生态建设,同时满足雨水设施的建设需求;(2)植物的选择和布置应该满足绿地雨水设施的建立,结合当前内部环境进行合理的分配,促进雨水控制系统的功能发挥;(3)正确处理植物群落之间的关系和机构特点,提升植物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相互之间的不利影响。
        (四)铺装设计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较常用的铺装材料即为透水铺装。透水铺装按照面层材料不同可分为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也属于渗透铺装。透水砖铺装和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主要适用于人行道以及车流量和荷载较小的道路。透水混凝土是多孔、轻质、无细骨料的混凝土,由水泥、特殊添加剂、骨料、水用特殊配比混合而成。比其它地面铺装材料更为优良、生态、环保,属于全透水类型,特点就是:透水性、保水性、透气性。透水沥青路面是“排水降噪路面”,是一种新型路面结构,属于半透水类型,道路结构形式与普通沥青路面相同。透水沥青路面让路面积水、反光问题不再发生,雨天机动车打滑的现象也大幅度减少,大幅度提高雨天行车的安全性。
        结束语:
        海绵城市理念的渗透,市政道路规划设计的开展对于城市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推动意义。结合城市发展建设需要,积极探索更为优化的市政道路设计方式,让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更好地发挥作用,让市政道路设计越来越科学合理,才能够为我们的城市建设开辟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吴海泉."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运用探析[J].房地产导刊,2019,000(023):12,32.
        [2]王明君,李冷.“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17):3232.
        [3]郁万彬.关于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6):135-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