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早期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1期   作者:李维
[导读] 探析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受放疗早期的影响情况。
        李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 200127
        摘要:目的:探析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受放疗早期的影响情况。方法:本研究开始时间为2019年6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6月,研究期间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共计35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收集所有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外统计患者放疗前后的相关数据,主要包括: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目、各淋巴细胞亚类百分率等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同时将放疗前后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根据分析得知,化疗前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目相对于化疗后较高,相比之下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放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目的百分率,其中CD3+T淋巴结细胞亚类百分比无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与淋巴细胞亚类百分率低相比,放疗前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接受早期放疗,能够有效激活NK淋巴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对NK淋巴细胞和T细胞的分化有着良好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放疗早期;口腔颌面部肿瘤;免疫功能
引言:为了明确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受放疗早期的影响情况,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内容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35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的年龄范围处于47-76岁,中位年龄为(58.65±6.33)岁。所有患者放疗前未接受过其他放化疗治疗。
1.2方法
使用CT进行患者的检查,明确放疗的区域,所有患者均接受早期放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放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目及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类百分率。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是本研究中重要数据,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处理,故使用计算机录入所有资料并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使用n(%)和(x±s)进行描述,比较时分别使用X2和t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放疗前后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目
放疗前患者的外周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目情况如下:淋巴细胞109、CD3+T108、CD4+T108、CD8+T108、B108、NK108分别为(1.58±0.69)、(10.79±4.48)、(6.29±3.17)、(4.08±1.47)、(1.72±1.05)、(3.65±2.87);放疗后患者的外周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目情况如下:淋巴细胞109、CD3+T108、CD4+T108、CD8+T108、B108、NK108分别为(0.62±0.34)、(4.38±2.37)、(2.02±1.31)、(2.07±1.39)、(0.25±0.16)、(1.55±1.13);数据比较放疗后低于放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放疗前后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类百分率
放疗前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类百分率的情况如下:CD4+T、CDB+T、CD4+/CD8+、B、NK、CD3+T分别为(36.51±8.49)、(27.03±10.17)、(1.48±0.56)、(12.02±4.28)、(19.91±10.49)、(67.59±12.29);放疗后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类百分率的情况如下:CD4+T、CDB+T、CD4+/CD8+、B、NK、CD3+T分别为(29.69±8.79)、(33.09±12.06)、(0.97±0.46)、(4.86±2.45)、(25.64±11.04)、(67.64±12.34);治疗前后CD3+T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其他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当前,临床中采用放疗的方法进行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有利于肿瘤微环境的调节,对免疫细胞有良好的激活作用。因此,患者接受放疗后,其免疫功能不会受到抑制,不仅如此,还有利于免疫细胞的激活。非肿瘤局部区域接受放疗,能够呈现出肿瘤消退的现象,主要体现在非照射区域,这种情况是放疗的旁观效应。机体免疫机制的激活与以上情况有着密切关系。本研究表明,放疗前外周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目109、CD3+T108、CD4+T108、CD8+T108、B108、NK108与放疗后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放疗后相对较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患者进行放疗后,其淋巴细胞能够有效降低,本研究结果与其他学者的研究基本一致。有部分学者在研究中表明,比较放疗前后的外周血谱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患者的炎症反应有所增加,这与放疗引起的口腔溃疡有着一定联系[1]。同时部分研究中发现,患者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基因呈现出上升趋势,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之间,TLR4起到一定的沟通作用,患者接受放疗后,其会发出肿瘤细胞坏死的信号,TLR4基因的信号传导通路可通过TLR4基因和树突状细胞的结合实现,有利于树突状细胞的逐渐成熟,此时CD8+T淋巴细胞及NK细接受肿瘤抗原的传递,对活性杀伤能力的增强有着明显作用。因此,可以看出NK细胞和CD8+T之间有着相互作用[2]。据相关研究表明,吞噬作用的激活与CLEC7A有关,有利于抗菌反应的不断增加,此时与TLR4的协同效果会得到有效的增加。本研究表明放疗前后的淋巴细胞亚类百分率比较,其中放疗前后CD3+T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另外CD4+T、CDB+T、CD4+/CD8+、B、NK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放疗前相对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放疗早期NK淋巴细胞及CDB+T细胞的杀伤活性可通过早期放疗的反应进行增加,不仅如此早期放疗还能够使T细胞的生成受到抑制。
综上所述,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接受早期放疗,能够有效激活NK淋巴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对NK淋巴细胞和T细胞的分化有着良好的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肿瘤学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指南[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0,03(7):395-403.
[2]李学英,司新芹.精确粒子定位植入近距离放疗辅助手术治疗34例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分析[J].肿瘤学杂志,2017,23(6):545-5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