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7048119841006XXXX
摘要:工程成本控制是遵循建筑工程成本特点和客观规律,采取技术经济管理方法合理控制,确保成本在合理范围内,保证实现高效利用人力、物力和经济,从而将企业经济效益提升。本文通过对成本控制影响因素分析,并提出成本控制建议,希望能够为企业经济效益提升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成本控制;问题与对策
引言
建筑施工企业,是理论知识向实际成果转化的关键主体,对于施工企业而言,该阶段投入资金多、规模较大、周期较长、风险也较大,若忽视了成本控制,导致成本在施工过程大量投入,极易影响企业最终收益。对此,在施工阶段的各个环节,都应落实成本控制,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基础上,避免不必要资金浪费,提高了成本管理水平,增强了企业经济收益,为施工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施工阶段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激励机制
在现有的施工企业中,成本控制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由于各部门责权利的不合理分配无法得到完善,进而使得成本考核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不能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最终导致低成本战略无法实现。如果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员工的积极性,使成本控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成本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过高的成本很可能会给人留下管理水平低下、资源不能得到合理配置、技术水平落后、没有竞争力等不好的印象,而且成本的长期居高不下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利润和留存收益,影响企业利用良好的机遇扩大规模实现做大做强的长远目标。
1.2市场监督体系不完善
完善的市场监督体系是保证工程成本控制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实现规范化管理。但是当前的市场监督体系,未能充分体现出市场监督体系在工程成本控制中的价值,没有为各建筑企业间构建良好的公平竞争氛围。同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监管职能利用不充分,对市场监督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实现对工程成本控制的全面监管。
1.3成本预算编制不合理
在建筑企业现场施工中,为全方位落实成本控制,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是关键。做好预算编制,能够规范各阶段的成本控制,避免成本控制的盲目性,充分发挥成本控制作用。然而,在多数施工企业中,预算编制人员对自身工作重视度不足,缺乏相应的工作目标,工作流程未落实,影响了施工过程成本控制效果。甚至于预算编制的不合理,影响了成本控制的落实,导致成本控制流于形式。
2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措施
2.1加强机械使用费的控制
主要包括:一是项目部根据自己的施工生产特点,从实际情况出发向公司或项目经理部申请配备合理、经济的施工机械;二是严格机械设备利用定额和油料消耗定额,开展单机、单车等多种形式的内部经济承包核算,从而达到增加机械设备的作业产量和进一步减少配件和油料的消耗;三是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日常性管理工作,平时编制好机械设备运转、维修、保养计划,做好设备管理保养工作,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提高设备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果;四是加强对设备及配件的采购与管理,大型设备一定要采用招投标,机械配件是机械设备的易损件,更换频繁,对机械设备应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严禁违规作业,保证其正常寿命;五是实行计划管理和建立统筹调配机制,对企业内部或项目部的设备实行统一调配,实现资源共享;六是固定资产更新决策,一定要集体决策,计算现金流量。
2.2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
成本控制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而成本控制的各项指标有着其综合性和群众性,所有的项目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都要按照自己的业务分工各负其责,只有把所有的参建人员组织起来,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因此必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项目经理负责制是项目管理的特征之一。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就是要求项目经理对项目建设的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等全面负责,特别要把成本控制放在首位。否则难以完成预期的成本目标,必然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
2.3强化工程成本控制监督工作
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材料及施工设备使用量相对较大,这也给工程成本控制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在进行工程成本控制过程中要想保证其合理性、有效性应不断强化监管工作并构建起有效的监管机制。只有将完善的监管机制落实到实际工程中才可以保证工程成本控制工作的准确性并可以对现有管理中的不足进行优化。要想得到最佳的工程成本控制效果应充分做好事前、事中及事后管控工作并对工程成本控制中的不足进行调整与优化。建筑工程正式开始前,相关工作人员就应充分做好实地勘察工作,并对材料及设备购买资金进行预算,保证资金量可以满足工程要求。做好风险预测、评估工作并制定应急防范对策,规避施工中的风险。事中管控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完成每项工作,控制成本浪费现象。事后管控过程中应做好记录工作并对损失原因进行分析与计算,做好合同赔偿,有条不紊地进行工程成本控制工作,确保企业可以得到丰厚的经济效益。
2.4施工完结后优化结算方案
施工结束后的结算作业是建筑施工企业进场成本控制的最后一步,同样不可掉以轻心。项目完成以后的结算工作以合同签订为根本依据,现实情况中存在施工方忽视合同洽谈的问题,以至于最终影响资金回笼。因此,这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一开始就要重视合同条款的洽谈,合理规避风险,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协同做好合同的解读工作,辅助及督促施工部门严格按照施工合同办事。除此以外,在工程结束之后进行验收时,一定严格遵守国家规定,达成建设方和监理方的共同签字,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5对工程成本控制内部工作进行规划
只有做好内部工程成本控制体系规划工作,才能保证工程成本控制工作有效开展,并可以确保各部门间的工作有效开展。建筑企业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内部工程成本信息管理库,对工程成本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实现工程成本控制信息化。目前定额定价管理制度依然被多数建筑企业所应用,但是此种情况无法对投标价格进行控制,给工程成本控制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在整体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对工程量进行统一规划与编制,为招投标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对原有的成本指标进行完善,充分发挥出其在工程成本控制过程中的价值。同时成本人员还应及时了解市场变化情况并对所得到的价格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并将所得到的价格数据输入到工程成本信息管理库中,保证工程成本控制工作可以适应市场变化情况。
结语
综上所述,优化企业的成本管理不仅能够提升管理水平,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而且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未来成本管理控制要以科技信息化为主要趋势,更加促进企业的有序发展。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推动企业健康、稳定地发展,并帮助企业缩减成本,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王自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49):149-150.
[2]李晓琳.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探究[J].会计师,2018,(21):36-37.
[3]曾涛.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全过程的成本控制与管理探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9(05):90-92.
[4]臧荣和.小议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J].会计师,2012(13):28-29.
[5]张顺.简议建筑施工预算与项目成本管理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