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实践应用 张年新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张年新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和时代的不断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也推动着电力自动化系统不断进步,使得电力自动化系统在社会建设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贺州市星泰投资有限公司  广西贺州  542899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和时代的不断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也推动着电力自动化系统不断进步,使得电力自动化系统在社会建设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生活水平的发展,传统电力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如今大众的生产生活需要,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电子信息技术,才能显著提升设备中自动化水平,更好地服务大众。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电力自动化系统;实践应用
        引言
        现如今,众多行业将迈向智能化作为长期发展目标,电力系统也在向智能化发展,并取得一些积极成就。智能化需要电子信息技术提供支持,电子信息技术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电力系统的整体自动化水平。所以,要提高电力系统现代化水平,迈向智能化,就必须重视对电子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
        1 基本概念
        1.1 电力系统及电力自动化系统
        电力系统包括了发电、输电、变电以及配电在内的许多重要环节组成,在这些重要环节中,涉及到许多电力电子设备,其中,就有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之分,一次设备主要有发电机、变压器以及电线,而二次设备则有发电站和变电站。电力自动化系统与电力系统有显著差别,电力自动化系统是电力系统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目的是为了以自动化为媒介,确保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能有自主进行,减少人为干涉,使得电力系统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其中,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了软件和硬件,能够实现远距离输送电、遥控监测以及变电站人工智能化。
        1.2 电子信息技术
        电子信息技术包含了计算机科学技术、数字媒体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图像信息处理技术在内的新兴技术,主要应用与信息获取、处理以及传递方面。近年来,电子信息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不仅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在餐饮、医疗、通信等行业都有所涉猎。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水平,结合人工智能思想,还能大大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实现系统操作智能化,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1.3 电子信息硬件设备
        电子信息硬件设备主要是为了完成信息的采集与调度,因此电子信息硬件设备也属于自动化设备。电子信息硬件设备已经实现了高度智能化,能够共享不同设备间的数据,实现对设备的精准调控,在此基础上,电子信息硬件设备也能够将收集到的继电器以及开关等信息输送至指定的监管系统中进行数据分析,并以此作为指令调节的根据,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2 电力自动化系统建设原则
        从整体结构来看,优化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方案,加强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必须坚持五项基本原则:第一,安全性原则。该原则要求在设计电力自动化系统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和《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注重加强自动化系统设备和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安全性,充分借助电子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和云计算技术,防止信息化管理平台及其网络系统被非法入侵。其次,在设计和安装软件系统的过程中,应着重加强安全防御设置,完善安全登录与数据安全管理系统,做好数据保密工作,优化纵向防御模式,做好故障现场维持工作与最小特权分拨工作,及时隔离故障区。第二,总体结构设计原则。在设计电力自动化系统管理平台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借助电子信息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该管理平台系统进行总体设计,依次做好平台系统设计、模块设计、重要基础设计、监测布局设计和软硬件配置设计等工作,从而全面实现电力系统管理平台自动化与信息化。第三,功能化设计原则。

设计师应坚持求真务实的方针,注重优化电力自动化系统管理平台功能,做好各项功能模块的技术研发工作,结合标准要求,适当拓展业务,加强软硬件设备的开放性、通用性和标准性,扩大硬件存储容量,优化软件接口,以此促进系统升级与数据信息共享。第四,通信保障自动化原则。设计师应根据本地电网布局、建筑分布结构、气候特色、风力等级和风力资源容量构建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科学配置通信网,并借助中心服务器促进平台网络的互联性,以此实现信息共享。第五,拓展性原则。该原则要求在设计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平台的过程中秉承模块化思想,充分利用OOP技术,依次设计分层结构,提前预留借口,全面优化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平台的内聚性能与耦合性能,加强电力自动化系统架构的拓展能力。
        3 电子信息技术应用
        现如今,在自动化系统中,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有广泛应用,举例如下:
        3.1 配网自动化
        当前社会发展形势良好,外部环境相对安定,国内经济持续发展,电子信息技术迎来发展契机,在电力系统中不断提高应用水平,与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各种现代技术协调互补,促进了配网自动化水平提升。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普遍应用,配电网也采用了自动化系统。由于配网工作复杂,自动化系统也相对复杂。电子信息技术可以监管、调控配电网。应用电子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系统运行稳定性、优化系统性能。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加深,现如今配网自动化系统无论是稳定性还是工作效率均有明显提升。这一转变,也证实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积极意义,必须加强电子信息技术相关研究,借助这一技术,推动配网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3.2 变电站自动化
        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是重要节点,肩负着接收、分配电能,控制电压电流,确保电能传输效率等工作,是社会用电稳定的保证。变电站有多种设备,例如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等。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能够缩短设备运行问题被发现所需的时间,并能辅助处理一些问题,有效提高变电站运行整体安全性、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应用于二次设备,且常会用于测控装置中。在变电站中应用这一技术,能够明显提高电力企业对变电站各种硬件设备实际运行情况的掌握程度,可以实现对其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测。基于监测到的各项数据变化,通过大数据技术以及现代人工智能,允许储存数据并且可以分析数据,进行数据处理,之后按照处理结果发送相应指令,目标设备执行指令,实现自动化控制。
        3.3 电网调度自动化
        在电网中,要实现自动化功能,就需要实现调度自动化,调度自动化则需要电子信息技术提供技术支持。在电力系统当中,电网调度工作属于核心功能。在自动化实现以前,电网调度采用的是人工调度的方法,这项工作重要且复杂,对调度人员的能力要求很高,往往难以保证调度质量,进而影响了供电稳定性、科学性。在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后,电网调度从人工调度向自动化调度迈进,调度工作质量有了明显提升,解放了人力。调度自动化有多个子系统,需要协同工作,才能发挥技术优势,每个系统正常运行都必须有电子信息技术提供支持。例如信息的收集、处理以及控制,在实际工作中,可实时收集发电厂、变电站数据信息,之后将这些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处理,获得科学结果,再按照结果为调度工作提供决策上的支持。
        4 结语
        综上所述,全面优化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方案,确保电力系统设备的安全运行,必须严格恪守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原则,做好电力自动化系统配置工作,全面实现配网自动化、电力资源调度自动化和变电站自动化;运用电力系统自动化与信息化管理系统获取准确数据信息,随时了解输电安全与否;借助数据挖掘技术探索电力自动化系统设备运行规律,不断提高输电安全质量,科学控制能耗。
        参考文献:
        [1]邓蕾.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12):132.
        [2]曾雪琪.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实际应用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7(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