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罗钊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罗钊1 覃淑香2 黎存慧3 杜金池4 张飞飞5
[导读] 摘要:近些年,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快速,目前,装配式建筑节能环保,特殊性较强,因此必须给予其项目管理充分的重视,对其进行很好的优化。
        1. 身份证号码:45262419890214xxxx
        2. 身份证号码:43300119681030xxxx
        3. 身份证号码:61230119740620xxxx
        4. 身份证号码:37252719811018xxxx
        5. 身份证号码:37152619850307xxxx
        摘要:近些年,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快速,目前,装配式建筑节能环保,特殊性较强,因此必须给予其项目管理充分的重视,对其进行很好的优化。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国内装配式建筑出现的时间较短,因此管理模式难免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需要对其项目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模式
        引言
        相对于传统建筑体系,装配式建筑将部分或全部构件通过生产线在工厂组织规模化制造,施工现场对其仅进行组装和拼接,施工周期短,现场湿作业少,劳动强度和作业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代表了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趋势。
        1装配式建筑模式的优势
        利用装配式建筑结构可以对构建进行提前制作,取代原有的混凝土搅拌、浇筑等环节,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人员的使用,还能够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减少垃圾的产生,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使用提前预制构建的方式,能够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材料损耗。此外,使用传统的建筑模式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渗漏或者开裂的情况,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受到人员因素、管理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建筑工程的质量受到一定的威胁,而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是符合标准的产品,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弊端
        2.1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机制不够完善
        不健全的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机制使得管理上存在很大的漏洞,这无疑是个非常可怕的问题。一套健全的项目管理机制应该具有相应的管理人员、管理机构、管理部门。装配式建筑工程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分工明确,在管理的各个部门共同合作下,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力度,从而提高这个工程的效率和质量。以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为例,有时候消耗的材料成本会比较多,需要进行材料补充,但是建造方和管理方在施工前并没有做到合理的协商,规划这个问题由哪一方来承担,造成增加成本的纠纷,这就是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制度不够完善的结果。对于每个工作中的细节和重点都应该派出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使得问题在发现的时候就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很多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为了节约人工成本,常常撤掉很多的管理人员,将工作内容进行合并,造成管理人员的压力巨大,顾不得全部的工程细节,所以造成项目管理质量的下降。
        2.2管理方法比较落后
        运用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可以强化企业的竞争力。但是,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法比较落后,工程建设周期预估不准确,影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周期的控制效果。为了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质量与效率得到双重提升,管理者要引用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科学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保证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预估更加准确,真正达到降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成本的目的。工程项目管理者还要明确自身职责,强化创新意识,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得到高效创新。


        3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策略
        3.1完善项目管理体系
        要想让项目的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将各个不同区域的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责任确立好,让每个管理人员都知道自己的具体职责所在,能够更好地落实管理任务;比如说,利用“评分制”的装配式项目管理模式,将装配式工程的施工整个过程设定为100分,对于达标者或者是超标者可以得满分100分,正常的达标分数是60分,对于装配过程中的掉落现象发生、装配连接不稳定等问题的产生都相应的进行扣分,最后根据施工人员的扣分项和低分原因进行分析,找到施工管理模式的缺点并加以完善;假设某个员工在装配施工的评分制中得了50分,经过分析扣分原因是装配完成后有缝隙,造成漏风现象,经过调查是由于设计不合理,造成材料之间不能无缝结合,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责任追究,并完善设计。将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所有环节都利用这种方式分析解决问题,最终实现管理模式的完整制度。其次,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签订合同时通常会有责任确认书,要把监理的责任细致化,实行奖惩责任制度,让监理掌握好自己的职责所在,并积极做好管理监督工作,使整个管理体系得到完善;最后,对于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问题,要加强宣传力度,让每个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都了解到我们的管理体制,促进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整个工程团队的管理意识达到统一。完善项目管理体制,让装配式建筑工程不断进步。
        3.2引进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强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质量
        当前时期,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法的核心,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各个环节,不但需要先进的施工工艺为主要支撑,而且需要先进的管理方法。所以,在创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法时,要求管理人员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意识,将信息化管理技术有效融入到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之中,在强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同时,显著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对人员进行综合培训,让工程项目的工作人员认真认识到加强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强化其现代化管理意识,保证先进的信息技术得到高效应用。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者与技术人员来讲,要主动接受信息技术培训,加强岗位考核力度,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当中,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人员管理创新力度,树立正确的组织管理工作目标,将建筑工程项目整体管理目标有效分解,制定完善的目标职责体系,对项目工作人员进行全面考核,并制定完善的工作目标,不断明确自身工作职责。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规模逐渐扩大,特别容易引发较多的施工安全事故,为了降低工程项目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项目管理者要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其法律意识,减少项目施工安全事故的出现,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总体效益。
        3.3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协同各方全程监控
        随着装配式建筑的项目参与方增多,项目基础数据多且信息变化频繁,极易因传递不畅形成信息孤岛,同时部件的工厂化生产又给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中引入信息技术手段会大幅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创建5D建筑信息模型和运用无线射频技术,参建各方可以在项目开工前进行“虚拟建造”,提前发现设计缺陷和实际建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对部件设计和施工顺序进行优化完善,真正做到事前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中,参建各方根据授权在同一个建筑信息模型中进行可视化项目管理,实时采集上传设计修改数据和制造安装现场信息,完全消除了信息传递的时滞性,使参建各方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管理,部件生产企业能够根据修改的设计和现场施工进度计划来安排车间组织生产,项目施工现场根据部件的供应情况及时提交安装工作面,保证工序的合理搭接,能及时发现各种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项目实施结束后,会形成一套完整的真实项目信息模型,为项目的后期运营维护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实现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统一控制和管理,使项目管理目标更容易达成。
        结语
        总之,不断优化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目前管理模式确实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就要求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何佩华.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居舍,2019(15):131.
        [2]叶浩文,周冲,王兵.以EPC模式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思考[J].工程管理学报,2017,31(2):17-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