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7期   作者:李晓萌
[导读] 小学数学知识的琐碎性、繁杂性、多元性、丰富性特质,使得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数学问题解答、数学内涵探究中必须具备一定的主动性
        李晓萌
        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株潭镇枣木小学 江西省宜春市 336000
        摘要:小学数学知识的琐碎性、繁杂性、多元性、丰富性特质,使得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数学问题解答、数学内涵探究中必须具备一定的主动性。只有养成了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意识和习惯,其数学素养方可得到充分塑造,数学能力也会逐步增强。然而,由于很多小学生生活体验比较匮乏、认知能力略显不足,使得其对于未知领域与全新知识都有着浓厚的探索兴趣与饱满的求知欲望。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并借助已有知识进行认知迁移,在主动学习中不断提升其数学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为确保数学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认识视域拓展,数学综合素养塑造而奠基铺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提高;主动性;策略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对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已成为新时代小学数学教学更好发展的必然倾向。而且,对于正处于认知起步阶段的很多小学学生而言,其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科学、灵活、丰富的培养措施落实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该以学生现状为基础,以提高学习主动性为驱动,灵活设计教学活动,精准落实教学措施,不断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对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应用萌生迫切欲望与浓厚兴趣,并积极投身数学认知实践,在参与、实践、探索、应用中切实提高自身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开启全新认知发展旅途,获得充分而多元的发展。
        一、科学调研学生实际,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提供帮助
        小学数学在学生思维提升、意识培育、能力增强等方面所具备的诸多特性,使得教师应该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作为教学重点于核心。并在切实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过程中,精准设计教学内容、科学构建教学活动,不断增强课题教学的感染力与趣味性,使学生对主动学习数学知识、主动探究数学问题萌生迫切欲望,并将主动性学习能力培养切实融入至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学习数学知识,不断增强数学能力。在逐步提高数学学习主动性的过程中,实现发展和提高。例如,在进行“年、月、日”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趣味性教学导入为辅助,设置情境:小刚的外婆今年65岁高龄,但是奇怪的是,她仅仅过了14个生日,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面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即时引导:其实,答案就在书中,就在本课知识之中,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学习、探讨吗?随着学生自主探究兴趣的激活,教师再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并发现原来小刚外婆的生日是2月29日,而且只有闰年才有2月29日这一天,每隔4年才有一个闰年。此时,学生的思维便会豁然开朗,学习的兴趣也得到充分激活,切实增强,更好培育。既达到了更好提高学习主动性的目的,又实现了对于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的培育,意识的增强。
        二、充分优化教学措施,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给予保证
        科学有效的教学指导措施落实,是确保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提升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很多学生数学知识构架还不够完备,以致其在数学学习中,往往会由于思路不畅、知识欠缺而陷入误区。对此,教师应该以方法指导为突破,让学生结合不同知识和问题,在科学指导措施的辅助,主动投身学习实践,逐步提升学习自信。一是结合不同方法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性学习中实现思维蜕变。

通过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转化归类思想方法、假设类比思想方法的渗透,为学生开展主动性学习提供方法指引与思想铺垫。二是根据已学知识和未知知识的关联,让学生实现认知迁移。指导学生在所学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问题和新内容,并带动学生进行主动分析和研究,在不断扩充其知识储备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开展“圆柱与圆锥”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直观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动画视频,让学生在近距离观摩、感知、体味、了解中充分认识其特性,培养其空间思维、想象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适时引入生活中常见的茶筒、圆木、沙堆等圆柱状或圆锥状物体,组织学生主动观察、探究,认识到圆柱上、下两個面是圆形,叫底面;中间有一个曲面,叫侧面等知识。
        三、有效设计多元活动,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铺设道路
        为了切实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教师应该以切实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为驱动,加强对多元活动的设计,丰富素材的融入,以推动学生在更为宽泛的认知视域内更好学习数学知识,获得认知提升。一是根据不同学生特性设计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学生之间在知识学习、问题理解、内容掌握上存在的差异性,教师应该结合不同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特性,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化解教学疑难,提升学习实效。二是结合不同知识实际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应该通过对教学环节的优化,将实践操作融入教学之中,组织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全方位、多角度开展主动探索和多元思考,在操作与理解迁移、转化的驱动下,实现其抽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分析理解能力的提升,为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而奠定基础。例如,在进行”认识分数”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操作活动的融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欲望。引导学生各拿出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一次、两次、三次……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涂色,最后就纸片完全展开,尝试用分数表示对折不同次数后的结果。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精准理解分数的概念、意义等,以达到充分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目的。同时,结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在设计、组织、开展时,应该多研究、多分析,以切实确保活动的充分性,多元性,使不同教学活动更好服务于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四、结论
        总之,以小学数学教学为载体,加强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已成为新时代小学数学教学得以更好发展的必然倾向。但是,由于小学生性格活泼、思维活跃、自制力不足,以致其学习主动性的培养面临着较大考验,存在着诸多困难。因此,教师在落实教学实践时,应该加强对不同学生学习现状与学习意愿的充分关注与切实考量,并就具体培养措施进行优化与变革,对应培养活动加强落实与融入,以促使学生在积极参与、针对训练、不断发展实现突破与提升。使主动性学习能力成为一种基本数学素养,将其应用至数学学习与应用实践的方方面面,在主动性学习能力、意识、素养的驱动与促使下,达到更好学习数学知识,逐步增强数学能力,切实实现自我发展的目的,在主动性学习、积极性参与、多元性探究中获得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海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J].新课程(中),2019(12):170.
        [2]胥文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11):81+80.
        [3]李敏.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J].山海经,2019(05):73.
        [4]李英朋,李英红.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分析[J].考试周刊,2019(02):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