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日文
45282419741202**** 广西 535400
摘要:小组合作的模式能够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可以让学生之间充分进行交流。因此,老师在开展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教学的优势,落实好每一项措施,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通过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性、营造有趣的课堂环境、丰富我们的教学方法等等教学手段来共同促进小学数学成效的提升。学生在小组合作模式当中不仅感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还促进同学和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和默契。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
1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现状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传统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局面。小组成员平等参与学习活动、表达自己思想和见解,使他们在经过思维、方法激烈碰撞和讨论的过程中,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和解题途径,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小组成员并没有真正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在老师下达指令后,小组成员虽围坐一起,看起来讨论热烈,但是小组成员由于没有明确分工,造成要么“优等生讲,学困生听”,要么性格外向健谈的学生讲,其他成员听;更为甚者大家东拉西扯,还有谈论他们关心的私事等话题的局面。表面上课堂气氛活跃,但最终没能讨论出结果、或没有达成统一意见,达不到应有的学习实效。
2以小组合作为前提进行自主性探究
小组合作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性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原先的小学数学教育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老师灌输式的教学让学生对于数学提不起来兴趣。因而在开展探究式课堂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在以小组合作为前提的基础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例如,在进行“除法”这节课的学习时,老师可以提前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分组的过程中要避免两极化,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实况进行分组。与此同时,老师可以通过故事导入来作为本节课的开始。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同学们喜欢在春天做些什么呢?今天,小星叔叔带着小星和小花来到了花园一起放风筝。他们买了3个风筝,花了12元。然后,老师问学生一个风筝多少钱?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本,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在预习课本中,学生可以明白除法的定义和算法。之后,老师让学生以小组形式组织讨论。在讨论完之后,老师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总结发言,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促进小学数学探究课堂的构建和应用,帮助学生更全面地发展。
3合理划分小组,明确各个小组的学习目标
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模式的一开始,小学数学教师就要将班级学生合理划分为多个数学学习小组。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数学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特点,将他们划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层次,最好每个小组里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2个。这样,每个小组就有6名学生。在完成数学小组的划分后,数学教师接下来的任务,就是为每一个小组明确学习目标。在确定学习目标的时候,数学教师一定要秉持“组内异质,组组同质”的教学理念,确保每一个小组都能保持均衡的学习步伐。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负数”前,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明确他们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对学困生,数学教师只要求他们在本节课掌握负数的定义,并认识哪些是负数;对中等生,数学教师要求他们不只要掌握负数的定义及认识哪些是负数,还要掌握负数与负数之间的加减法运算;对优等生,数学教师要求他们除了掌握负数的定义、认识负数,以及掌握负数与负数之间的加减法运算外,还要掌握负数与正数之间加减法的运算。通过明确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提升。
4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过程,并培养、鼓励每个学生去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其团结协作精神。一节课内,不是说小组讨论的内容和次数越多越好,而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讨论学习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因此,设计好要讨论的学习内容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分析学生实际学情、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教辅器具等具体教学实际,选择一些适用范围比较广、规律性比较强的公式和定理,或一些难易适中、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有益于拓展学生思维的数学知识为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精心预设一些有梯度性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展开讨论,逐步达到课堂教学目的。以“四则运算”为例,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根据教材再自主进行预习,了解其中的理论知识,通过相互交流以及探讨解决遇到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辅助作用,解决学生遇到的较难的问题。教师还可以对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收集,在之后的教学中对此类知识进行着重讲解。通过此种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得到锻炼,他们在听讲过程中还会对自己不会的部分进行着重学习,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5合理激励、及时评价小组学习活动
合理的激励和及时的评价是促进小组不断进步的推进剂,是小组保持旺盛学习动力的不竭源泉。在平时的观察中发现,教师不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和激励,导致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不断淡化,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尽量采用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例如,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举手回答老师问题的学生,答对者加3分,答不对者加1分,小组长积极组织讨论发言的小组加2分,一课一评比,一周一总结,给予第一名的小组适当的物质奖励,其余的小组给予精神鼓励。事实证明,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更能调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1)评课中小组整体表现与个人评价相结合。在课堂上每个小组才是学习的基本单位,教师首先要关注的就是每个小组是否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是否能够积极高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在每一个环节中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让学生明白只有团队整体优秀了,你才是优秀的,以此强化团队的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互帮互助,提高整体水平。同时也将组内个人表现纳入小组总分中来,每月评选出进步之星、课堂之星、优秀之星等个人奖项,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并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教学质量。(2)学生互评与自评。在小组活动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所以在评价这方面也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自己和他人做出评价。通过自评与互评,不仅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与不足,还能够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互相学习,汲取经验教训,争取更大的进步。例如:在象限角三角函数值的判断复习课上,请学生们分组讨论如何准确记忆各象限中三角函数值的正负,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一下别人的想法,给出自己的意见,通过面对面的评价,不但能够发现别人的优点,还能锻炼自己口头表达的能力,并能取长补短。
结语
总之,小组合作教学有助于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开展。因此,教师要不断探索这两种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以上三种方式来开展小学数学的分层教学。
参考文献
[1] 魏德文. 浅议应用小组合作推进小学数学课堂分层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2017(13):101.
[2] 张文彬. 浅谈中职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J]. 教育科学论坛,2019(33):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