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宣教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方方
[导读] 摘要:目的:讨论中医健康宣教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用药依从性、随访依从性、生活依从性。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淮安中医院  江苏淮安  223001
        摘要:目的:讨论中医健康宣教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用药依从性、随访依从性、生活依从性。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随访依从性、生活依从性等方面对比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用药依从性、随访依从性、生活依从性等各方面都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以上结论显示,中医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方法,其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程度有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心血管护理;质量影响
        引言:
        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护理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学界人士关注,有效、舒适的护理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痊愈情况,对患者的身心健康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目前,中医护理方法也逐渐被应用到临床护理当中,中医护理主要按照中医辨证的指导思想,依据患者的病因及特点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中医辨证护理方法,能对患者的身体起到活血化瘀、调和阴阳的作用,使患者精力充沛,有助于疾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就中医护理在提高心血管病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临床意义进行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用药依从性、随访依从性、生活依从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主要包括病情、体征的监测,预防并发症以及用药护理等方面。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采取的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情绪上进行适当调控,由中医对患者进行指导,渗透关于此类疾病的知识,采取暗示、安慰及转移话题的方法,缓解焦虑及其他负面情绪。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对话时,医护人员应注重自己的语气和动作,避免对患者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中医护理的主要理论依据为中医辨证,对患者采取饮食及服药调控,饮食上适当添加中药中一些养血补心的成分,以红枣、枸杞及白萝卜为主。对患者进行有关于中医饮食教育,以清淡食物为主,患者每餐饭量以八分饱为最宜,多食水果蔬菜。中医理论上心属火,五味属甜,所以应适当食用甜食。
        为控制患者身体各项指标,每日三餐应少食蛋黄、动物脑髓、内脏、甲壳类动物,控制胆固醇指标;少食或不食动物类油脂,适当食用植物类油脂来控制体内脂肪含量;少吃糖果、淀粉类含糖量较高食物。应多食用以下食物,苹果、香蕉、草莓、木瓜、猕猴桃、玉米、西红柿、海带、大蒜、茄子、洋葱、三七及芹菜等。每天对本组所有患者进行一次到两次中医按摩,首先对患者进行中药热水泡脚,水温初以40℃左右为宜,中药成分包括肉桂、牛膝等,于患者逐渐适应水温后进行加温。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及生活质量。
        1.3疗效判定
        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评价判定标准以书面形式每位患者一份,包括三大类型测评,临床表现及量化、患者功能量化及生活质量评分(QOL),其中临床表现有腹泻、便秘、呼吸困难和失眠等症及患者疼痛感、疲倦感和呕吐感,功能量化项目有躯体活动、认知、角色、社会及情绪等能力的量化。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及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痊愈率=(生活质量优级例数+生活质量良级例数)/组别总例数。
        2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随访依从性、生活依从性等方面对比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用药依从性、随访依从性、生活依从性等各方面都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1结果示例图

        3讨论
        心血管疾病,又称作循环系统疾病,主要包括心脏和血管,其发病因素大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此种疾病属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其死亡率高,此种疾病种类较多,在中老年人中发病较为广泛,其细分病症类型主要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脂等。其患者临床主要表现有呼吸困难、心悸、紫绀、胸闷、眩晕、晕厥及精神不振等。
        就社会现阶段下医疗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疾病能够得以完全根除的可能性极其微小,还极大程度上可能会伴随各种并发症,且各项身体功能及指标都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恢复,因此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而受到经济、医疗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大部分患者无法一直从医院接受治疗和康复,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完善的健康教育。护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住院期间,从不同时间不同地方都接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通过电话随访、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方式可以构建起更为长久且更为便捷的护患关。
        毋庸置疑,随着现代医学和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专科技术发展、密集创新的时代已经到来,护理学科目前在临床技术更新与护理理念创新上亟待加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心理疏导。医务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并告知患者心血管疾病及其治疗相关知识,引导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针对患者的实时心理状况进行心理疏导。
        (2)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宣教。主要包括:综合治疗概况、疾病的症状、用药指导、营养饮食、活动休息等,观察与处理并发症,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病程及其知晓程度决定宣教重点。
        (3)出院后随访及护理指导。具体如下:①了解护理措施落实情况,针对问题进行护理指导。②询问疼痛缓解情况,便于医生调整用药。③督促家属严格按时给药,观察用药情况,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患者从住院、出院及回到家中均有医护人员的指导,严格按三阶梯原则用药,保证用药的完整性及连续性,药物疗效提高,真正达到治疗的目的,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4)改变不良的习惯。嘱咐患者戒烟、戒酒,避免被动吸烟;尽量少接触厨房油烟,保证居住环境空气流通、清新;根据气候、个人体质及时增减衣服,防止受凉导致呼吸道感染。
        (5)饮食。要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营养合理搭配,不偏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6)活动。告知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每天根据自己的耐受程度进行锻炼;每天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训练肺功能;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
        根据以上结论显示,中医健康教育方法较常规护理方法,其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程度有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欣.中医护理在提高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临床意义[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3,(12):86-88.
        [2]牟改变,袁艳琦,王小侠,等.中医护理在提高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临床意义[J].西部中医药,2012,25(9):90-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