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上要力求做到“三多”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7期   作者:刘小玲
[导读]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组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素质教育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性环节。在教学实践中要想达到上述目标,数学课上必须做到三点:学生说的话要比老师说的话多;思考训练的时间要比说话的时间多;学生的数学活动要比教师的 讲解总结多。下面就结
        刘小玲 (四川省泸州市梓橦路学校    四川 泸州    6460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7-059-01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组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素质教育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性环节。在教学实践中要想达到上述目标,数学课上必须做到三点:学生说的话要比老师说的话多;思考训练的时间要比说话的时间多;学生的数学活动要比教师的  讲解总结多。下面就结合课例具体阐述。
        第一、学生说的话要比老师说的话多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当然,课上教师要用语言去组织教学,要启发学生,还有必要的知识传授,因此教师的说也是必不可少的,也要用去一定的时间。一堂课的时间是一定的,除了说话,还有其他事要做,有限的说话时间必然会出现谁多说谁少说的问题。

我想,老师应当把说话的时间给学生多些,让学生自己拥有话语权,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并促进每个学生都去争取发言,这也就是学生说的话要比老师说的话多。老师说的话虽然少了,更要注意该说的话的表达,如启发的话,点睛的话,要力求言简意赅、恰到好处地表达,可说可不说的话不要说,学生会说能说的话不说。
        第二、思考训练的时间要比说话的时间多
        数学的学习在于思维的训练,在于做数学。因此老师的功夫体现在如何促进学生有兴趣有深度的思考上,教师在学生的思考上和做数学上要舍得花时间。
        只有经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才会真正有所体验,才能建构自己有意义的知识,用语言表达乘法分配律也就水到渠成。这个过程也就是学数学、做数学、数学化的过程,也就是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
        第三,学生的数学活动要比教师的讲解总结多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肯定是不行的。但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基础上的,教师的必要讲解和总结却又是不能少的。教师的讲解和总结在于引起思考、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画龙点睛和提升主题。如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激起学生有效学习是当前课堂教学应该优先、突出考虑的问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