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龙岗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在提高现代施工技术质量的过程中,对质量监督管理进行分析和探讨是非常重要的;要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的质量监督管理,就必须认真、全面地考虑影响施工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因素,为了适应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推进优质工程的建设,本文对现代住宅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有难度的措施,希望对开发行业有所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其中建筑行业属于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异常迅速,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了较多的质量问题和事故,一方面影响建筑工程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制约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因此建筑业的发展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政府部门等职能单位必须严守质量红线,各环节严格把控,确保交付给客户的建筑符合要求。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时,要制定好完善的质量管理措施,层层把控,发现质量问题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处理,杜绝安全隐患。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监督主体权责不清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工程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比以往有了明显提升,工程建设水平也不断增强。但依然有部分建筑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存在管理部门权责不清、工作内容重复,质量监督管理权责分配不科学、不合理等问题,制约了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发展,也给建筑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增加了建筑企业经营损失。并且很多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愈加形式化,所制订的监督管理制度无法发挥实质性作用。此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无法提升质量监督管理效益,难以实现管理创新,资金匮乏难以为开展质量监督管理提供保障。特别是对于大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内容非常多,如果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权责不清,会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难以发挥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效益。
1.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质量管理体系是建筑工程管理的基石,只有建立建全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使建筑行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当前各种建筑工程质量问题频繁发生,包括偷工减料、各种隐蔽工程质量不达标、监理工程师与施工单位同流合污等,这些乱象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缺乏比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导致各职能单位得不到互相监督、上层的管理政策不能落到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导致在生产实际中,施工单位和个人以自己利益为出发点,以金钱为导向,不严格按照施工顺利,赶超施工进度,只求尽快完成项目,不管建筑质量,造成我国近些年“豆腐渣”工程,“烂尾”工程频出[2]。建筑施工当中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结合工程实践总结出来的,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修改,最终结果是形成一套各职能部门相互监督,相互支持,各项质量管理措施能够落到实处的管理体系。
1.3监理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
国内发展较慢地区建筑行业监理人员普遍存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人员专业水平有限,也有的人员是通过关系进入到监理单位中来,这样,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就会指挥不到位,或者出现盲目指挥,从而使建筑工程效率低下,甚至出现重大质量事故。还有工程监理机构管理层人员任免是依靠人事决定而不是依靠技术决定,也阻碍了从业监理管理人员对技术上的进步要求。同时也存在管理模式落后、管理度不够等问题,造成了人力、物力以及时间的浪费,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2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2.1抓好质监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质监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加强对监督人员的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大兴学习研究之风,不断提升监督人员素质,积极呼吁有关部门保障监督工作经费,加强质监站的建设,把好质监站的进人关,分流非监督人员。积极呼吁有关部门减少附加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不必要的其他事务和抽调专业人员,确保现有队伍和监督工作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积极呼吁有关部门关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动向,推进我县质监机构向行政执法机构转变。为了应对新形势和新挑战,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还要应该注重树立以下几个观念:一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二是注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三是注重工程优良综合品质。四是注重提高质量监督效能。
2.2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建筑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应当以正确的质量管理理论为基础,以科学的质量管理原则为方针,通过实施具体的质量管理手册,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修改和完善,最终健全质量体系。其建立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①明确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指导思想,其必须符合行业的基本标准。②明确具体的质量管理体系职能部门,职能部门需要研究影响质量的各个环节,特别是隐蔽工程。③颁布实施质量管理手册,让每一位员工了解质量管理的重要性。④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只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2.3明确管理权责,进行体制改革
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权责不清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这就需要制订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制度落实,发挥管理制度的实质性作用。为有效解决质量监督管理权责不清的问题,要结合行业主管部门制订的工程质量监管制度,确定质量监督管理标准,并加强与社会第三方机构联系,联合开展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导致质量监督管理权责不清的根本原因是管理体制过于滞后,没有根据时代发展需求、工程实际情况对现有制度进行革新。这就需要结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标准流程,划分各个管理主体的权责界线,对现行质量监管制度进行改革,这样才能让各个监督主体权责更加清晰,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2.4政府监督管理
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应进一步转变传统的职能工作模式,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制度,增加质量巡查力度,加大违法处罚力度,同时应加强对市场主体的服务意识,大胆创新,减少审批流程,以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为重点,行使行政监督权力,也要加大对建设工程中关键环节的巡查力度,改变以往的监督方式,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不断探索新的监管模式,不定时进行多部门联合建设工程质量检查,对质量监督工作采取巡查和抽检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最后政府部门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让那些敢于违法的企业付出相应的代价,促使建筑工程行业能够健康有序发展。
2.5强化市场管理意识
要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实现治理理念的“三个转变”,即从纵向封闭管理向横向协调管理转变;从直接关注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着眼于广泛的产业规划,协调、服务、监督;从衡量企业效益到一般社会效益,要根据行业治理的规模和特点,明确、补充和完善管理职能。解决共性问题的技术质量标准和规则;负责本区域工程质量监测、工程整体外包和建筑市场管理。按照“政企分开、行业管理好”的原则,可以建立一个促进产业整体发展的新体制。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的日常监控和管理,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加强建设项目质量管理规定的调研和贯彻落实,确保依法顺利完成政府任务。
结语
工程质量涉及到各行各业,社会影响力极大。县级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将适应新形势要求,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重要性的认识,重点加强对常见质量问题防治的监督管理。通过开展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结合日常监督检查巡查及采取“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形式,进一步强化工程质量监管,创新监管模式,全面提升县级工程质量总体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正宇.现阶段建筑工程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风,2013(4):184–185.
[3]靳丽.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门窗,2015(9):666–668.
关于路桥过渡段的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浅析
聂雄伟
湖北中交公路桥梁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湖北孝感 432900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建设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路桥施工已日趋频繁,路桥工程过渡段使用中频现的路基路面沉降问题,除了降低路桥使用性能,也会威胁行车安全。对此,加强路桥过渡段的沉降控制,首先应是严格按规范执行工程施工标准的基础上,确定引发非正常沉降的诱因,再进一步有针对性地采取补强措施。
关键词: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施工
引言
在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的处理,一直都是施工过程中的难点之一。受到地基处理质量、车辆荷载、自然侵蚀等因素影响,有时会出现一些施工病害问题,影响过过渡段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通过加强施工病害防治,对于提高路基路面施工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
1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特点分析
公路路基是路面施工的基础,是施工人员按照一定施工技术要求和路线位置规划所设计的一种带状构造物,设计的目的是承载路面车辆荷载。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质量不仅影响整个公路路基的可靠性,而且还关系到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建设发展。路桥过渡段是塑性变形和刚性变形的结合体,在结合刚度不同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道路刚度突变问题,为了能够减少路桥过渡段的沉降差,需要在路基和桥梁连接位置上设置过渡段。
2路桥过渡段常见超设计沉降的问题分析
2.1部分沉降段的结构设计不合理
路桥设计的沉降考虑应在设计阶段就给予充分考虑,例如在路基处理过程中,路基填筑及钢筋混凝土搭板属于较为常见处理方式,该工艺能够提高路基的一定强度,但同时也受工艺处理深度不够及预算成本受限因素,导致该工艺不能充分发挥有效补强的作用。不管是推广使用的地域还是使用后评价,大都达不到设计预期效果,甚至个别项目出现施工质量与设计预期效果严重不匹配。个别项目由于过于依赖地勘单位提供的地质资料,未在现场对过渡段路基土以下地质情况进行核实,导致结构设计未考虑可能存在的更深层次不良地质影响。
2.2路堤压实度不足
在路桥过渡段施工过程中,进行路堤碾压施工属于非常重要的应用环节。不过从以往施工情况来看,路桥过渡段所处位置相对特殊,可供施展的作业面较小,这也降低了大型碾压机械设备的适用性。如果采用小型机械设备进行碾压,因为单次铺设换填土厚度过大,也使得路堤压实度无法满足应用要求。在投入使用之后,受到车辆载荷、路基自身重量等因素影响,路基会出现不规则沉降的情况,进而影响到路桥工程使用的安全性。
2.3过渡段桥头引道软土地基处理不够
软土地基路段因为地基沉降会引发桥头跳车现象,而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施工图纸设计的过程中钻探深度设计不合理、地质钻探布孔设置较少,最终导致施工过程中无法及时发现软土地基的范围和深度,加上对桥头软土地基没有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最终导致过渡段的路基沉降。
2.4填充材料不符合要求
公路桥梁中路面与桥板的连接部分需要使用到填充物。如果填充物质量有问题,地基和桥梁的强度会大大减弱,路面会沉降。填充物需要符合国家质量认定与相关标准要求,在选择合适的填充物时,还需要参考桥的刚度与地形因素。由于地形,填充材料和其他原因,过渡区通常会出现不均匀沉降。
3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3.1加强路桥过渡段的路基路面施工控制
在路基路面作业施工中,开挖、填筑和压实作业等作业段,开挖方式基本都是以纵向全宽、横向通道和纵向全宽+横向通道为主的。那么对于路基填筑作业来说,一定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要求必须全面清理开挖结束的路床,主要以路基土层的土质特征为主要依据,进行分层检测(或者分层平铺)和分层填筑(混合填筑),目的就是为了能保证地基土层坚实度和它的实际厚度能够符合设计要求间的高度。另外对于过渡路基的压实作业来说,它的压实方式主要是以分层压实为主,换言之需要交叉开展路基填筑及压实作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路基压实度可以均匀分布。对于含水量高的地域来说,它的压实力度必须有所增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的稳定性能或是其具体的承载强度能够和工程设计相关要求达到一致。
3.2优化过渡性路面选择
通过优化过渡性路面选择,能够提升路基路面结构施工的稳定性,从而降低不均匀沉降问题的发生概率。目前所使用的过渡性路面主要有利沥青路面、混凝土过渡路面、半刚性过渡路面等。不同类型的过渡性路面的适用环境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混凝土过渡路面适用于地质结构稳定性较差的区域,沥青过渡路面适用于基础较强的作业区域。在实际选择中,也需要结合勘测资料来选择对应的路面结构,从而提高过渡性路面的应用效果。
3.3强化对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
从整个路桥过渡段路面路基施工实际情况来看,水泥粉喷桩复合地基加固软土效果更为明显,但是施工造价较高;塑料排水板施工方式的施工工期比较短暂;超载预压可以利用施工荷载来作为软土地基的预压荷载,但是剩余沉降量较大。在具体的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中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的地基加固方式。为了能够提升软土地基的排水固结施工施工,减少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现象的发生,需要施工人员尽可能的提前软土地基路段施工时间,特别是要缩短桥头引道地段的施工时间,从而为预压操作提供更多的时间之长,在最大限度上减少施工完成之后的路基沉降现象。
3.4合理设置桥头搭板
通过合理设置桥头搭板,可以减少桥头跳车情况的出现,提高行车过程的稳定性。相较于其他应用材料,桥头搭板具备较强的应用强度,能够对行车载荷进行分流,降低了路面不均匀受力出现施工病害的概率。如果后续应用中,出现桥头搭板断裂或路基路面沉降的问题,此时也需要将桥头搭板卸下,并对路基重新进行换填,在计算荷载情况后,布置新的桥头搭板,从而提高桥头搭板应用的可靠性。
3.5优化路桥过渡段桥台台背堤料
在实施路桥过渡段填筑操作之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选择是何等施工路段填料,对备选材料开展填料质量检验,检验内容包含土壤的液限和塑限。各种类型土壤在同样压实机的作用下会形成不同的压实次数和松铺厚度关系。根据综合比较结果来选择最适合的土壤作为过渡段路堤的填料。
3.6完善过渡段排水工作
路基路面过渡段的排水工作可以作为所有工作的核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水会直接性影响到过渡段路基的承载强度和它的稳定性。因此,就必须要对过渡段的排水工作进行进一步完善。一般情况下,都会在过渡段设置排水设施,包括截水沟、盲沟和跌水井,以及地表排水管等等。除此以外,工程施工单位也需要结合实况对沟渠做浆砌片石的加固处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人们对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渡段路基路面是桥梁道路施工的重要组成,在施工的过程中深受外界多个因素的影响,在管控不当的情况下会出现一些施工质量问题。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工程建设发展,需要相关人员强化对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的控制,特别是要强化对病害路面的处理,从而为道路交通建设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参考文献
[1]黄振.市政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J].建筑与预算,2019(12): 75-77.
[2]景路阁.试论路桥工程路基路面与桥梁过渡段的施工工艺[J].低碳世界,2019,9(11):236-237.
[3]汪源.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施工探析[J].居业,2019(09):114-115.
[4]蔡升辉,文湘禹.市政路桥过渡段软基路基路面施工探讨[J].交通世界,2019(22):68-69.
[5]邓欣,史博,吴翀.路桥工程路基路面与桥梁过渡段施工工艺研究[J].居舍,2019(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