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正达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11
摘要:目前,建筑产业逐渐成长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建筑行业的发展与我国国民经济息息相关,对于建筑企业而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家对工程造价的控制程度也逐渐重视,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工作,从而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筑工程是一项系统性较高的施工工程,因此其内部造价控制能够影响员工利益及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本文对当前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进行研究与论述。
关键词: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
前言:
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其运作过程是一种动态变化过程。工程造价动态控制包含着运营成本控制、招标控制以及施工验收核算等各阶段的控制,其中各个阶段关联性较强。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施工阶段中的工程控制对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施工阶段的工程控制占据较大的成本消耗比重。所以,相关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动态控制,并采取科学合理地控制方法,进而提高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工作效率,不断强化造价中的控制质量,科学降低施工成本。
1、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
从目前施工阶段来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影响有多种因素,并通过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两个方面体现,通过表格的方式将其影响因素表现出来,具体内容见表1:
表1: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
2、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目标控制性原则,是指在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工作开展中,因将项目目标作为动态过程的根本出发点,并依据相关制度规定,对工程项目目标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级别的控制,在细化目标过程中实行“级别管理”方式,层层把控,达到实现整体目标控制的目的,进而提高整个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二)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在工程项目建设中,通过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技术控制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并将现代化技术与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的相关规定与具体方法相结合,对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合同持续优化,从而加强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的工作效率。
(三)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实行科学合理地工程造价动态控制方法,进而降低施工成本,并提高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效率,提升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盈利能力与利益。
(四)时效性原则
时效性原则,是指工程项目建设中,采集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的相关信息,及时调整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策略,并及时优化动态控制方案等,根据市场政策、实际情况等对工程造价动态控制方法及时做出相关调整,防止出现错过最佳控制时机的情况,提升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五)动态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是指根据工程造价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动态控制策略,不断优化动态控制方案,并不断引进先进信息化技术的管理策略,对工程造价动态不断调整,充分利用合理的动态控制措施,以此实现提升施工企业管理质量的目标。
3、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现状
对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现状进行有效分析,首先要了解项目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的有关费用。通过对公路工程造价构成表的举例分析,将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构成描绘出来,相关过程见表2:
表2:公路工程造价构成表
通过该表可以清晰了解工程造价的有关费用。以下对造价动态控制产生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
(一)施工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则会对整个工程建筑的造价控制工作产生影响。
首先,大部分施工企业没有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只是随意下达管理命令,更多的管理命令都是由包工头进行下达,造成了人为操作空间大、缺乏管理标准、施工现场较混乱等现象,给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其次,工期管理工作中,也出现随意指挥的现象,按期交工的权责划分缺少明确规定,出现拖延工期的现象,这将导致造价的高升,工期管控工作不强对造价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相关施工企业一定要重视工期管理问题,避免出现造价破坏的情况。
(二)施工人员
建筑施工队伍总体素质与建筑施工人员技术能力对施工效率以及施工成本产生重要的决定因素。通过研究发现素质水平高超的建筑人员工作效率也比较高、更能合理的使用施工材料,所以综合素质高的施工队伍不仅可以获得更高的利益,关键是能够有效节省建筑施工成本。但是,某些建筑企业为了追赶施工进度或是降低施工成本,会招聘大量的临时施工人员,工人的素质无法得到保障,施工进度、材料利用率以及施工质量就得不到有效保证,从而造成施工造价控制工作困难的加大。
(三)施工材料
工程建筑施工中影响造价的主要因素就是材料成本问题。建筑项目工期长,原材料无法长期保存,只能根据施工需求不断采购,况且材料的价格也跟随市场而波动,这要求施工企业必须能提前预测价格波动的范围。如果施工组织工作不规范或者施工人员的工作进度忽快忽慢,就很难制定采购计划,则会出现大量预计之外原材料成本支出的情况,严重影响整个工程的造价工作。
4、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动态控制举措分析
(一)重视材料、设备的控制
对库存材料定期检测,例如定期进行A类材料的检测,主要包括水泥、砂石、钢筋等;对于B类材料可以不定期检测,如仪表、防护用品、工具等。
消耗定额的确定要以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并和相关技术人员交流,制定出施工现场的材料使用规则,避免出现浪费资源的现象。严格根据经济储备原则与实际情况确定材料进货的批次和数量,避免浪费不必要的储存成本。
(二)工期管理
结合施工进度,制定不同时期的工程报表,并根据施工原材料的使用情况,确定相应的资源供应计划。根据预测结果,优化原材料的使用方案,保障材料使用措施与其工序有效连接。对施工工期定期检查,并制定每日工程进度表,在进行相关资料统计过程中,分析施工进度和预计进度之间的差距,保证工程进度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有效管理施工人员
在施工团队与人员雇佣过程中,应选择综合素质与技术能力较高的施工队伍。如果施工人员选择不当不仅会出现工期延误的问题,甚至会加大人工的使用成本,因小失大。另外,应建立规范的施工管理体系,确定管理监督人员,对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及质量实时进行监督,不定期对施工人员实行技术培训,并培养其责任意识,树立施工人员的责任观念,只有施工人员素质得到提高,他们才能合理规范的使用施工原材料,并能够按时完成施工进度,提高其施工效率从而保障整个建筑工程的准确性。
结束语:
在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与管理中,其控制工作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运用的动态过程,因此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动态管理措施。对于建筑企业而言,需要正确认识造价控制要求,并结合先进理论与技术优化管理方案,从而有效降低施工成本,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常矛. 建设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与管理方案研究[J]. 建材与装饰,2019(1):144-145.
[2]孙静.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C]// 2018年9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 2018.
[3]徐方樑. 论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成本优化控制[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8(21):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