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黄冠
[导读] 摘要:本次研究以建筑工程为主题,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问题。
        瑞安市东新产城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浙江温州  325200
        摘要:本次研究以建筑工程为主题,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问题。具体讨论中结合日常工作经验,先对新时期建筑工程发展现状进行简要说明;然后,分别从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策略对主题展开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安全管理
        经过上一轮建筑产业改革,我国不仅完成了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了完整的建筑生产制造产业链,也形成了新型的体系化管理方案。从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看,在国际建筑市场上,基建能力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是,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包括技术质量控制与管理质量管理,仍然缺乏具有该行业内制定生产标准的管理模式,因此,从我国建筑行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讲,现阶段需要增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战略的研究。
        1、新时期建筑工程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已经趋于国际化,具体表现为基建能力在国际建筑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我国建筑工程在实际的生产制造中,虽然已经建设完成了全面的生产制造产业链,但是,在施工质量控制环节与安全管理策略定位方面,还未能全面实现指标化控制与标准化安全管理模式。另外,我国建筑工程的整体发展趋势已经走向规模化与装配式生产制造阶段,因此,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然而在全要素生产率方面,还需要透过“十九大”提出的总体经济学体系建设框架,进一步发挥市场起主导作用的各项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为后续我国建筑行业在国际市场中取得“定价权”做好准备。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由于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已经采用体系化管理方法,因此,应该立足现实问题,认识到其中的指标化管理不足问题并加以改善。建议如下:
        2.1细化指标,完善管理体系
        现代建筑生产制造产业链,主要以设计环节、运输环节、施工生产环节、销售环节、维护管理环节为准,我国在现行的体系化管理方法应用中,目前已经能够在各个环节实现有效应用。常态化应用经验表明,根据不同的生产制造环节,按照“总项目——分项目——子项目——具体内容”的顺序,可以在各个项目实施以施工内容为对象的体系化管理,通常在总项目中实施“大体系管理”,在分项目中,按照体系化管理思路,将其当作整体,也运用“大体系管理”;而在子项目与具体施工内容方面,则主要以“小体系管理”为主,即把子项目与具体施工内容转换为一个管理整体,运用体系化管理方法实施质量控制管理。就当前的问题而言,问题集中于子项目与具体施工内容中的内容设置细化程度不足,因此,建议按照全要素分析方案,先在各个子项目方面,列举出每一项具体施工内容,完成列举后,在对应的施工内容后面,添加质量控制指标,其中包括材料规格尺寸、工艺选择、施工技术、质量标准。另一方面,应该将完善后指标,对应纳入到现行管理制度规范条例与评价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之中,这样,才能使制度引领、各项机制并行运作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发挥出标准化管理功效。
        2.2精准控制,提升管理质量
        精准控制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的最佳途径,完善指标化引领的管理体系建设后,就能够以指标为准,根据施工生产进度,制定以日、周、月、季、年为管理时间间隔的质量控制表,也就是每日制度规范条例表格,与每日考核表格,其它依此类推。在精准控制中的关键问题在于制度牵引,换句话讲,就是在施工质量控制中,以制度管人,以机制控制质量。

建议如下:首先,应该在施工生产,每天进行制度宣讲,现阶段采用的每日例会已经证明了制度宣读的有效性,但是在实践中应该将每日例会的内容与当日的工作内容进行对接,这样就可以将施工质量控制任务分解到每个施工生产内容之中,使每日的质量控制做到精准无误。其次,应该在现阶段设置的管理岗位中,进行管理任务分配,即按照技术质量控制、安全质量控制、材料质量控制,将整体上的质量控制分化到具体的质量控制之中,并将现行的考核机制作为质量控制总项目,这样,就可以确保现行制度与机制运行中,有更为精准的质量控制为其保驾护航。
        3、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策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复杂化程度的持续增加,能够确保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标准建设的顺利完成。下面从安全管理策略的角度,提出两点有益于促进施工质量控制效力的建议。
        3.1吸收中国发展经验,发挥制度优势
        中国经济奇迹的产生,证明了中国的制度优势。但这种制度优势在当前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还未得到有效的转换应用。建议在现阶段分析“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体系与“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总体经济体系建设框架;在制度建设的理论层面,挖掘其中的纪律特征、经济特征、文化特征及其相关特征的表现形式,这样,有利于吸收中国发展经验,将国家的制度优势转换为建筑企业的制度优势,从而使安全管理在制度管理体系建设层面获得有效保障。比如,在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中,可以通过强调纪律,进一步做好员工组织与生产组织工作;再如,通过全面认识经济发展路径,在安全管理中引申出以市场支配资源与优化配置资源的新型发展方案;再如,理解中国的文化自信内涵,透过文化内涵转换,建立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品牌等,均能够有效发挥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制度优势,为后续我国在国际建筑市场中的安全管理模式发挥效力做好基础准备。
        3.2活用市场主导功能,培育人才优势
        为了确保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应该将安全管理策略提升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培育层面,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培育与其发展相对应的人才优势。建议如下:一方面,应该经过专家组讨论,制定出与现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相一致的培训专题,然后,从知识结构完善角度与业务技能提升角度,分别开展培训工作。另一方面,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应该配套设置人力资源管理档案,以个体为准,使每个人在培训中获得有效评估,进而在培训后,按照安全管理项目与安全管理岗位,实施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力。另外,在市场主导功能的作用发挥中,建议将重点集中到对于市场运作思维的深化理解,除了运用商业化模式解读之外,还应该使人才优势进一步转换为创新动力,这方面应该分两大步骤循序渐进的落实:首先,需要建立安全管理研究小组,使精于研究的人才转入到安全管理专题研究之中,这样有利于发展出具有制定生产标准能力的人才优势;其次,应该将安全管理研究与建筑工程生产制造各环节暴露的问题进行专门化研究,这样有利于将问题分析,转化为相应的专题研究,有助于安全管理方案的制度与对现行安全管理方案的优化处理。
        4、结束语
        总之,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阶段,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指标化的管理模式与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管理优势还有获得全面发展;同时,在安全管理战略层面,还未透过建筑生产制造产业链,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与各项机制,尤其是在技术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型的质量控制层面,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方案优化。结合以上分析,建议在新阶段积极发挥总体经济学体系中提出的市场为主导的资源优化配置策略,为后续的我国建筑产业在国际建筑市场主导发展走向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鹏翔.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20,39(16):147-148.
        [2]邓毅,周煜智.工程造价控制导向下的建筑方案优化设计方法[J].建筑经济,2020,41(7):63-70.
        [3]李莉.建筑项目工程管理中进度管理的解析[J].价值工程,2020,39(17):2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