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创新发展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关诗烨
[导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金融领域呈现出了移动电子支付发展成熟、网络融资形式虽发展迅速,但风险不断暴露,以及平台式电子商务模式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主力军的显著特征。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太原  030006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金融领域呈现出了移动电子支付发展成熟、网络融资形式虽发展迅速,但风险不断暴露,以及平台式电子商务模式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主力军的显著特征。这些特征对于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产生相当大的冲击。因此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现状以及互联网潮流对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并针对这问题提出了商业银行应该挖掘自身的优势、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注重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等有效措施。
        关键字:互联网金融 移动支付 金融创新 经营模式
        一、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分析
        (一)第三方支付日渐成熟,移动支付发展迅速
        信用评级程度较高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是主要的中介形式。该操作形式能够有效克服传统银行和移动运营商充当中介的不足缺陷,通过自身的平台优势,与各大银行、三大移动通讯运营商共同签约,避免了传统支付中介中,用户操作繁琐,享受服务单一的缺陷,将盘根错节的关系简单化,客户可以将资金在多家银行中进行周转,提高了资金的运作效率,更有利于社会资金的流通。
        (二)网络融资发展迅速,风险不断暴露
        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媒体的收入呈多元化趋势,越来越在资本市场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有效的解决了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无法进行有效担保,以及担保后的风险大、贷款门槛高的问题。与此同时,网络融资的快速出现,虽然大大了降低相关融资的预算成本,使融途径道更简单和丰富,但也因为政府的监管力度不足而不断暴露信用风险问题,同样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健运作。
        (三)平台式电子商务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力军
        平台式电子商务建立了资金充足方和资金短缺方之间的平台,提供买家对应卖家的资金交易渠道,相当于传统金融中商业银行的作用。交易双方的信用风险由互联网平台担保。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平台运营商的要求较高,虽然简化了其他群体之间的关系,但必须同时协调好多方的利益关系,对第三方平台的市场推广能力、资金运作、对交易双方的信用管理水平都有着较高要求。
        二、互联网金融环境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传统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量的增长速度有所下降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传统的金融产品进行大幅度的创新,更进一步优化了传统产品的结构和设计,为希望进行投资理财的客户提供了更加方便和个性化的存贷款金融产品。由于新型存款业务的收益相对于传统的商业模式较高,并且没有金额的存取额度限制,因此吸引了大量对银行存款业务犹豫不决的客户资源,导致商业银行原有的客户资源逐渐流失,进入余额宝、财付通等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打破了商业银行在存贷款方面的垄断地位。
        (二)削弱了商业银行金融中介的职能
        互联网金融关注重点不同于传统的商业银行,因为它与传统的实体经济相分离,没有实际的物理柜台作为支持,只能通过信息网络来提供金融服务,因此互联网经济的工作方式更加方便灵活,客户群体也更加广泛,针对客户的产品服务具有柔性化的特点,这种“信息脱媒”的经营方式以其开放透明的特点,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信息传递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与传统的银行业相比较也更加具有优势。社交网络的持续普及,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网络营销的进一步发展使得资金交易双方不再通过传统的商业银行渠道,而是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快速配对。资金的交易也可以选择在线上进行,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有助于交易双方直接沟通,有利于市场价格的直接形成。
        (三)促进了商业银行网上业务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正效应。

首先,它在一定程度上为银行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伴随着互联网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选择网上交易和购物的消费者逐渐增多,为商业银行培养了大量的网上客户。其次,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传统的金融行与互联网的不断融合,为商业银行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银行创新的动力。金融市场正在迅速变化,商业银行只有在自身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进行创新,开发探索全新的业务模式,运用不同的方式增加利润收入,才能使商业银行稳健的经营下去。
        三、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创新的建议
        (一)挖掘商业银行自身的优势
        商业银行在我国的经济体制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商业银行利用自身成熟的经营模式,规模巨大的客户资源,稳定强大的安全保障系统和谨慎性的管理体系、政府安全网的管理机制,充分获得了客户的信赖,用建立起来的良好信誉累积了庞大的客户群。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壮大,商业银行的部分服务也受到影响,业绩不断下降,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受到严重破坏,利润也在大幅度的缩减,风险也不断暴露。因此商业银行更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创新,加强内部的信息一体化建设,与时俱进,继续加强风险控制和管理,与互联网经济形成了良性的金融服务圈,在创新自身产品设计和结构的同时,维持自身的优势,确保客户的质量。
        (二)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拓宽业务范围
        传统的商业银行应该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强与信誉良好的互联网大企业的合作交流,加强与市场上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合作,时刻做好改革变新的准备。首先在储备基金上,对于第三方的支付平台来说,保险准备金是随着准备金账户的增长而增加的,间接的增加了第三方平台的风险暴露,而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自身的资金规模优势可以对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一定的补贴,这种合作可以降低第三方平台的运营成本,还有助于金融行业新格局的发展。其次在业务营销方面,双方的业务合作大多体现在产品的离岸外包,这样有助于产品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对于大型的商业银行来说,利用先进的技术来对客户进行数据挖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客户对第三方平台的依赖,而小型商业银行则因其自身资金规模不足或者客户资源不广泛等局限性,与第三方平台进行合作会是更好的选择。
        (三)注重客户关系管理
        首先是客户细分。随着竞争的逐渐加剧,客户与业务的竞争越来越趋向于细分市场的竞争,各类商业银行要想保持行业的领先地位,必须为不同业务量的客户提供不同类型的合适的金融产品。其次是开展个性化的服务,利用强大的数据库系统记录客户的购买业务量和相关偏好,加大力度对产品的研发和设计进行创新,以及根据客户的行为特征提供实时服务,利用网络实现对客户的在线帮助,对顾客所购买的产品进行网上跟踪服务。最后是客户忠诚度分析,商业银行要真正了解和赢得客户忠诚度的唯一途径是实时统计客户的业务购买量,如客户经常性的贷款、购买金融产品时对风险的偏好。商业银行必须通过不断地收集和分析客户的行为和信息,加强企业与客户间的沟通,从而促使客户对公司建立忠诚度。
        (四)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
        近几年来,我国的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也直接性的表现为金融行业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与发展的速度的不同步,我国的信息技术人才极度短缺,严重的阻碍了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为了保证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完美结合,培养出商业银行复合型人才成为重点攻克的领域。不仅要使员工对日新月异的金融知识有所涉及,员工对信息的掌握程度也应该得以加强,扩大员工的队伍建设,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发展全方位人才,更好的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艺.互联网金融平台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构建的影响研究述评[J].商情.2019,(06):61
        [2]朱彦婷.互联网金融模式对商业银行的研究分析[J].现代企业文化.2019,(01):102-103
        [3]张大庆,浅论网络营销相对传统营销的优势[J],商情.2019,(06):50
        作者简介:关诗烨(1997-),女,汉,山西省吕梁市,硕士在读,单位:山西财经大学,研究方向:金融风险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