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企业管理会计工作探讨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李成梁
[导读]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各行各业的发展水平也有了提高。
        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沈阳车务段  辽宁沈阳  11000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各行各业的发展水平也有了提高。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随之带来的潜在风险很多,其中财务风险尤其突出。本文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研究,希望可以引起各铁路运输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重视,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早发现并做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减少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期望对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完善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铁路运输企业;管理会计;工作探讨
        1铁路运输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简述
        与其他行业相比,铁路运输企业应用管理会计较早,最早可追溯至1989年,当时铁路运输企业已经开始使用管理会计的一些职能及方法,这是铁路运输行业管理会计应用的起步,之后直至1998年,铁路运输企业开始对清算办法进行改革,此时开始通过作业成本法对区域运价进行测算,不同铁路企业采取不同的单价标准,再到2002年,铁路运输企业将全面预算管理应用到企业管理中。管理会计体系的不断完善,职能的不断扩大,为提升铁路运输企业的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发挥了保障作用。2002年至今,通过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不断创新和优化,当前其已成为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战略目标推进、过程管控的重要助力。
        2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引发的财务风险
        2.1内部控制环境较差引发的财务风险
        根据一些调查和实地的访谈资料,可以看出铁路运输企业的管理者对于内部控制的了解程度非常有限,有的甚至不了解内部控制。这对于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障碍,管理者缺乏相应的理念,企业的内部控制基本没有涉及;有一些铁路运输企业虽然有一定的内部控制建设,但是都是流于口头约束形式,并没有成为公司日常运行的成文规章。
        2.2缺乏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引发的财务风险
        对铁路运输企业来说,最明显的就是外部风险。跟一些成熟大型企业、国有企业相比,铁路运输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是非常弱的,加上现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铁路运输企业缺少核心竞争力,所以外部市场产生的风险对其的冲击也是最大的。另外,由于铁路运输企业缺乏科学的决策,很多决策都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这无疑又加大了风险。除此以外,由于铁路运输企业的薪酬与奖励制度不完善,很难留住优秀的财务人员,财务处理信息的质量和有用性就会大打折扣。
        2.3内部监督不严格引发的财务风险
        铁路运输企业对自身的财务完整性、正确性和真实性的监督力度不够。很多铁路运输企业就算是发现了财务的一些问题,但是既没有自我检查,也没有通过外部途径对企业财务信息和财务报告进行复核,及时找出相应的问题。由于大部分铁路运输企业都还未上市,本身缺乏监督的情况下,内部监督活动又缺乏,这使得存在的融资问题和资本财务结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调整,进而导致投资方式出现畸形等财务风险。
        3铁路运输企业管理会计工作
        3.1开设法律讲堂,增强法律意识
        由于铁路企业在开展各项经营活动时,产生的资金流较大,潜在的财务风险较多,比如财务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将个人意志凌驾于国家法律与内部管理机制之上,以至于出现报假账、挪用公款等现象,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这种情况,铁路企业应当聘请资深的法律顾问或者专家学者,通过开设法律讲堂的方式,向管理人员讲授《会计法》、《预算法》、《审计法》、《税法》等与财务管理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

使财务管理人员树立风险意识与法律意识,在实际工作当中,不跨越法律红线,避免出现违法乱纪行为。为了验证法律讲堂的实效性,铁路企业应当及时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法律知识考核,并对考核成绩不合格的管理人员进行脱岗培训,直到考核成绩合格为止。
        3.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信息系统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铁路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逐步向现代化、信息化、规范化方向迈进,但是,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硬件设施的支持,比如计算机、扫描仪、复印机、数码设备、独立机房等,而购置这些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铁路企业的各级领导应当高度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通过设立财务信息化管理专项基金的方式,构建一个功能健全、信息传输高效、数据分享及时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运营体系,为增强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提供强大的资金与技术保障。另外,为确保财务管理人员人人会操作,人人懂原理,企业可以利用QQ、微信等社交软件向管理人员详细介绍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技能与方法,使其树立信息意识,摒弃传统的思想观念,在实际工作当中始终保持创新理念,为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动力。
        3.3推进全口径核算,实现企业资源整合
        铁路运输企业推进全口径核算,其目的在于解决长期以来企业资源被人为分割的问题,通过全口径核算,可以实现效益最优目标。基于此,企业应从以下方面寻找突破:第一,资源统筹化管理,铁路运输企业可以从源头将所有业务及资源均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具体包括运输业务、非运输业务、资源等,出现重叠的业务可以对其进行重新整合,并对各项资源进行重新有效分配,通过这种方法实现集中管理,发挥规模效益,以企业效益最优为目标进行考量,统筹预算编制,执行全口径预算,以此打破传统模式下重局部轻整体的管理困境。第二,实行集中归口管理,铁路企业可以赋予财务部预算管理的职能,由其统一负责各项财务预算,如运输业务的预算、非运输业务的收支、利润预算,改变以业务性质来划分不同归口部门的多归口管理模式。第三,考核一体化,铁路运输企业需要重视采取盈亏总额考核,将所有运输业务盈亏均纳入考核范畴,避免以往的只考核重点核心业务的方式,而忽视非重点业务考核。第四,落实全口径决算,铁路运输企业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开展会计核算,执行统一的会计科目,以保证如实反映经营效果,可以由企业对运输站段进行汇总,再由运输辅助单位进行决算,对于非运输企业的决算要进行合并,最终实现全口径决算。
        3.4履行预算责任,实现增收节支
        增收节支是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目标,为充分挖掘增收节支空间,企业应做好预算责任分解工作,以帮助企业实现节支增效。首先,铁路运输企业可以构建增效节支工作体系,以“量化目标、措施细化”为基本原则,制订“年度增收节支措施展开表”,并将各项措施细化到具体责任主体,细化至部门、班组、站段等,通过责任细化,以调动全员创效。例如,铁路运输企业可以通过修旧利废来提升利润空间,减少成本支出,作为车辆维护部门,可以通过召开会议的形式分析动车组闸片的最佳维修方案,是修复再利用还是新购闸片,避免盲目采购,增加成本;还可以通过改变用电方式减少支出,如铁路运输企业对于各个牵引变电所的用电计费模式可以参照各区域供电企业的计费方式分别进行计费,可以采用基本容量法,也可以采用最大需量法,通过核算盈亏平衡点,确定最佳的电费计价法,以降低电费支出。
        4结语
        铁路运输企业具有规模大、体系杂的特点,通过深化管理会计的应用,将其应用到内部成本管控、价值分析、风险管控等方面,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管理会计的全面应用,可以更多地为企业战略规划、经营决策服务,促使铁路运输企业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博.中小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分析[J].财会学习,2019(22):248-249.
        [2]孙佳宁.基于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相关内控要点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9(10):149-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