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进
鄂州市梁子湖区涂家垴镇中学
摘要:本文基于新课程理念分析探讨初中数学的分层施教策略,就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进行探索。分层教学的实施使得因材施教得以实现,其使得班级后进生与优等生得以和谐相处,并促进各层次学生共同进步,是现阶段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文章就科学分层、目标分层、提问分层、习题分层、测评分层等多个方面阐述具体的分层施教策略,力求进一步落实此方面的分层施教工作。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数学;分层施教
引言:
现如今,教育教学强调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在传统的而教学模式下是难以实现的,而如今流行的分层教学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契机。其通过将学生依据学习水平、性格、兴趣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分层,然后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测评方式,既能够有效抑制班级两极分化现象,又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文章就初中数学的分层施教展开实践探索。
一、科学分层,为分层施教奠定基础
分层施教的首要工作便是分层,分层是否科学、是否合理是分层施教高效性的重要前提[1]。在新课程理念下,教育教学要求更加多样化,不仅仅是对理论成绩的重视,还包含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态度等多方面的培养,而分层施教的分层便是要将这一系列因素通通考虑到位,综合学生个人的成绩、能力、性格以及其所处环境的实况,并结合新课改的教育教学目标进行学生层次的划分,如,将学生分为A、B、C三层,由A至C呈递减趋势,A层学生普遍具备独立解答、思考数学习题的能力,B层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充分,并具备一定的独立解题能力,而C层学生则是后进生,在数学方面学习较为吃力,且对该学科缺乏兴趣。将学生如此分层之后,便可引导学生跨层次学习,形成一种“互助、互补”的学习氛围。
二、目标分层,为分层施教指明方向
课堂教学的实施需要参考教学目标进行,而传统统一的教学目标显然不适合分层教学这一模式。为进一步落实分层教学于数学课堂就需要分层制定教学目标,以满足各层次学生学习的实况,促进学生整体共同进步。事实上,教材中也有分层教学目标的痕迹,如,教材中的题目有基础性题目,也有拓展型题目,还有一些带星号的题目,这一系列题目的设定便是考虑到学生差异性的存在,同时,也为分层施教奠定了基础[2]。教师可以此为参考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在完成基础知识的讲授之后,将目标分为基础性目标、拓展型目标、创新型目标,依据学生的层次应到其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这样一来,既能够有效避免低层次学生自卑心理,又能够满足高层次学生的拓展需求,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三、提问分层,推动分层施教的实施
教学过程的分层相对较难,因为授课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难以施行分层教学。
教师要想在此方面实施分层,只能通过创新教学的方式来实现,如,可在课堂提问环节融入分层,通过分层提问的方式实现教学期间的分层,通过设立基础性问题、拓展型问题、创新性问题等多种层次的问题,然后根据层次的划分来要求相应的学生作答,如,A层次的学生可解答一些创新性问题,能够实现思维的拓展与发散,对其核心素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B层次的学生就可去解答一些拓展性问题,亦能对其思维起到一定的培养作用,使其逐渐向更高层次迈进;至于C层次的学生只需完成一些基础性问题即可,同时,对各层次学生采取适度的激励与鼓励,增强其学习自信心,从而促进各层次学生学习更进一步。
四、习题分层,强化分层施教的效果
习题训练实施分层是课堂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核心,通过分层练习可以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强化,起到一个巩固知识、检测知识的作用,能够通过这样的分层练习及时了解、捕获学生的学习实况,并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起到一定的培养作用。另外,通过这样的分层习题训练实质上是对各层次学生目标实现的一种推动,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3]。基于此,教师要积极设计并落实课堂习题分层训练,严格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进行设计,习题的层次难度要符合学生的层次需求,能够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引导、鼓励作用,促进学生个体发展。以八年级二次根式课后习题16.1为例,课后习题共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这实质上是对课后习题的一种分层,教师便可据此落实习题的分层,要求C层次的学生只需完成复习巩固模块的根式计算、分析类题目,而B层次的学生则可考虑到综合运用模块中的实践运用类题目,至于A层次的学生就可做一下拓广探索模块中的题目。这样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的习题来强化自身的学习成果。
五、测评分层,检验分层施教的成果
测评是教学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分层施教决定此方面的测评亦要实施分层,以确保检测的实质性效果[4]。而且,通过分层测评能够及时准确地对各层次学生实施检测,让各层次学生都能有一个不错的成绩,同时,也会间接抑制班级两极分化现象,对低层次的学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又不至于高层次的学生“洋洋得意”,使得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竞争,有利于高效分层课堂的实现。教师在进行测评题目的设定过程中,可设定基础性、中等性、高等性不同等级的题目,然后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测评结果的计算,如,C层次的学生只需完成基础性题目也可以拿一个良好的分数,而A层次的学生则需完成一定数量的高等性题目才能拿到一个良好的分数,如此一来,能够精准地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实施测评,并增强其学习自信心。
六、结束语
现如今,农村地区的学生差异不容忽视,实施分层教学是该地区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需求,教师及相关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通过科学分层来为分层施教奠定基础,接着对教学目标实施分层,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对课堂提问实施分层,保证课堂分层教学得以施行。除此之外,还需要实施习题练习分层和达标测评分层,确保各个教学环节层层衔接,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夏菊霞.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新通信,2020,22(07):193.
[2]郭全玲.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创新[J].新课程研究,2020(01):76-78.
[3]周明洁.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0):85.
[4]董梅.基于差异教育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17(06):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