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玲
福建省龙海市实验中学 363100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意识深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习作教学在高中语文中的地位格外重要,但由于高中语文存在重视应试答题技巧的讲解,对作文教学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与重视的情况,作文教学在高中语文中也就没有得到有效地落实,使得学生的习作仍旧存在问题,所以本文主要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论述如何有效地进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作文教学;高中语文;存在的问题;策略
目前高中的写作教学对于学生们来说就是应付考试,应运而生的就是各种写作技巧和答题套路,而自己的个性化的写作方式早已随之逐渐消失并被写作套路所取代。
这就使得高中语文中的写作教学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是,写议论文时,大多是观点加材料,对于文章内容的分析说理并不深刻;二是,写记叙文时,无法灵活运用表达描写的手法;三是,在老师讲了繁多的写作方法和范式例文的前提下,学生们的写作内容存在假大空的现象,写作水平依旧没有得到有效地提升;四是,随着写作教学的深入开展,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明显削弱,写作课的课堂质量和效益得不到提升。
基于此,本文主要从这些作文教学的问题入手,论述如何解决这些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加强指导,提高习作能力
(一)存在的问题:写前指导的不作为
高中语文老师们大多认为写作并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学生的作文水平可以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反复地练习来提升对语文学习的语感与写作的能力,也就理所当然地忽视掉作文教学中写作方法的指导,在作文课前并不用心地准备课程,上课也只是出示写作的题目与材料,简单地叙说完写作的要求,便让学生动笔写作。这就使得学生对写作时的方法概念认识不清,出现写议论时说理性内容不够深刻和写记叙文时无法灵活地运用表达描写,进行内容的渲染与升华。
(二)解决的对策:落实写前指导方法
就高中阶段如何加强写作的方法指导来说,教师首先一定要重视写前指导的重要性;其次是用心地对写作教学进行备课,编写教案,做好课前预设,克服写作教学的随意性,做到计划性、实践性与有效性,再是,老师在编写教案和进行课堂教学时,讲解写前指导方法的时间不能过长,坚决避免用自己过多的讲解、分析来代替学生自己的写作体会,而是应该多留给学生自行写作的时间与空间,提倡多角度的写作和有创意的写作,引导他们通过写作的环节来拓展自己的语文素养的深度,提高写作的质量。
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加强对学生课外读写的指导,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写作的时候,教师还要注意教导学生从课内的精读、略读和浏览等阅读方法对写作能力进行培养,针对不同的写作目的选择正确的阅读方法,来欣赏品悟书中的语言与句子,做好素材的收集。
比如,以荀子《劝学》的课文讲解为例,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可以先引导学生运用浏览的阅读方法扫清文字上的障碍,对课文的大意有个大致地了解;接下来,再引导学生运用略读的阅读方法去读通课文,尽可能地做到自读自悟,自己体悟《劝学》中所讲述的道理;最后,再引导学生运用精读的阅读方法对《劝学》中那些具有深刻哲理的语句进行反复诵读,要求他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尽可能读出自己个性化的东西,做好经典语句的收集,服务于议论文说理的写作。
二、组织教学,开展习作评价
(一)存在的问题:写后讲评的不作为
经过对高中语文课堂的写作教学的普遍观察,笔者发现大多老师在批改完学生的作文后,大致讲述一下整体作文的情况,对作文高分的同学进行表扬,并打印出高分作文,让学生自己去传递学习,分析其中的用词用句,模仿别人的写作方法。这就使得学生的作文套路千篇一律,没有做好因材施教的讲评工作,无法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对写作的热情与信心也逐渐下降。
(二)解决的对策:开展写作教学评价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教师作为引导者,自己的评价应该拒绝“唯一标准”,杜绝用“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评价衡量学生。老师首先要对批改的作文中所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分析,其次在老师传递高分作文的过程中,应采用交流讨论的方式,而不是只要求学生自己品悟,可以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言,一起总结写作规律,分析写作方法。
比如,老师在讲解《乡土中国》这篇课文后,要求学生写出读后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悟,之后老师再进行写作评价,教师的评价要灵活丰富,独特,有创新,要给学生的新思想、新观点留下空间,让学生能在解读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然后再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言,探讨自己的所思所想,总结出写作规律,即回归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生活中抒发真情实感。最真挚的情感是最宝贵的财富,当学生基于生活的现实进行写作时,真实的感情与情绪就在无知无觉中缓缓流露,生成精彩的写作瞬间。
三、创设环境,培养习作兴趣
(一)存在的问题:写作兴趣的不培养
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中,老师以统一的高分作文标准来要求学生们进行千篇一律的写作,严重打击了学生对写作的热情与信心,削弱了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老师对学情状况的把握程度不够,注重以讲解为主,过多地传授写作知识,给学生预留写作的时间与空间偏少,没有营造轻松自由的写作环境,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兴趣。
(二)解决的对策:营造写作轻松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义务教育这一阶段,兴趣尤为重要。当学生对事物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时,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无知觉中达到峰值,从而有效地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在高中语文的习作教学中,老师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收集符合学情阶段的优秀书籍,供应学生阅读,还可以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写作,写下诚挚的评语,增强他们写作的自信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自由的写作环境,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抓住他们的“兴趣点”,让他们在兴趣中慢慢走向对习作的热爱,从而凸显习作的魅力。
比如,以《哈姆莱特》的课文学习为例,老师在进行课文讲解后,发现学生对莎士比亚的书籍有一定兴趣,便收集了相关的经典书籍,供应学生阅读,并鼓励学生对《哈姆莱特》的课后感悟进行描写,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与水平。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的习作教学中,老师需要对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思考,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把心中的思想情感通过文字符号的方式表达出来,与他人产生精神共鸣,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地交流表达自己的内在情感。
【参考文献】:
【1】林晓滨.让习作教学不再寂寞.温州;温州市教育出版社,2010
【2】杨保威.语文高效课堂:生命智慧的自然升腾.黑龙江;语文天地杂志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