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
信宜市洪冠镇翻稿小学里爪分校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创新型的小学语文教学是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科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只有自觉地将创新意识融入在教学之中,才能使我们的下一代萌发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思维,形成创新精神,具备创新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模式;自主创新;重视经验;关注发展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是回归生活世界,且首先在课程理念上,回归学生生活世界,提升学生主体意识。”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吴庆麟博导在采访中指出:“新课程强烈地要求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以上观点表明,课程改革已成为时代的主流,课程改革会给课堂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那么,新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怎样的呢?新课程非常强调课堂里要为学生提供用自己建构的方法去解决实际情景中问题的机会。吴庆麟同志对新课程体系中的课程教学描述得很好,他说,新课程体系中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平衡的状态,是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情境主义理论合理成分的平衡,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发展的平衡,最终实现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1世纪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环境,让学生围绕课堂教学目标,重组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知识的活动,要让教师感到“我没有教,学生却学会了”。可见,课程改革已波及课堂第一线,那么应如何在新教材中,在语文学科中,创新课堂教学呢?
一、教师要把握好新教材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的目标之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而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材具有核心的地位和重要性质,要达到新课程的目标要求,就必须利用好新教材。把新旧教材拿出来对照一下,就可以明显地看到,新教材更具有时代精神,更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要,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而,我们对新教材毕竟未够熟悉,要想在课堂改革中相对应地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就必须深入阅读、研究新教材,必须分析评价新教材。
二、摒弃填鸭注入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活动过程,教学的效益体现,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了多少,学生学到多少,取决于他们参与教学的热情和主动性,以及他们进行思维实践,参与操作训练的程度。因此,必须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学生手上,让他们主动地学习、探索、发现。例如:在教学《卢沟桥的狮子》一文时,在“卢沟桥的狮子形态各异“这个问题上,我一方面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狮子形态的句子,另一方面启发他们从“发怒的狮子”、“奔跑中的狮子”、“酣睡中的狮子”等去想象狮子的其他形态。在这一重点教学内容上,我说的并不多,而把大部分时间让学生去阅读课文,去寻找答案,去想象,去交流意见,并试着用“……有的……好像……”这样的句式练习说话。整个课堂,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而最后,效果相当好,学生们不仅想象丰富,讨论热烈,说话练习也很生动。
三、营造积极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创新
语文教学实践性很强,无论是阅读、写作还是口语交际,都离不开学生主体的感受。因而,要努力营造一个可以让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事物。
例如:在教学口语交际《购书,谈体会》这一节课中,我先简单地创设情境,如:在讲台左边或右边放一张小桌子,上面摆几本书,仿佛书店的一角;在另一侧放两张椅子和一个茶几,好像家庭的一角。然后,我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练习,人人参与,个个进行口语交际。小组练习后,又选代表到台前表演,演后再组组织评议。通过练、演、说、评一系列活动,学生的思维空间扩展了。如:他们必须考虑不同角色的“演员”说话时要注意什么,还要考虑怎样说才显得文明、大方、流利、生动。特别是营业员,应该怎样说,才能使顾客心甘情愿、满心喜悦地买走自己推销的书呢?“我”又该怎样和营业员交谈,才能买到一本价格实惠、内容好的书呢?如此等等,无不体现学生必须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发扬创新精神。
四、重视学生的经验,以学生的经验为起点组织课堂教学
任何有效的课堂教学都要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出发。正像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格拉教授所说:“在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或者解决数学问题时,更多地依赖于已经知道了什么。”基于这一点,在教学《和时间赛跑》一文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句话,我先让学生读读爸爸说的话,看看爸爸是怎样理解:昨天过去了,就再也回不到昨天;小孩子长大了,就再也回不到童年。这就是“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的意思。不是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不会深,所以,“我”才会感到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谜。此时,我再着重引导学生多读读,想想“我”的生活体验,看看“我”是怎样理解的:看到太阳下山,知道一天就这么过完了;看到鸟儿飞到天空,想到鸟儿明天即使飞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时间一去不复返。接着,我又让学生说说他们在生活中对时间的体会。就这样,通过读书、体验、交流,学生终于明白了时间的宝贵。又如:同一文中的“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就可以成功。”这句话是理解上的又一个难点。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读读课文,想想哪个句子最能表达“我”和时间赛跑的深刻体会,找出句子后展开讨论: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要求学生用具体事物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可以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明,也可以用名人事例来说明。这样教学,正是以学生的经验或原有知识为起点组织的。
五、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每个学生因性别、性格、兴趣、爱好、智力等方面的情况不同,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自然不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特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开动脑筋、甚至参与作答。这将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要达到这个要求,教师就要更新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多给学生选择学习内容,选择学习伙伴、掌握学习时空、选择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发展。教师如果给予学生多选择,就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去尝试、去实践、去探索、去体验;就能让学生带着教材向老师发问,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
总之,课堂教学不能再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中,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积极开发创新更加适合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新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怀珠.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2]刘沙娟.让游戏贯穿教学,还孩子快乐童年[j].教学与研究.2017.3
[3]韩志梅.提高小学课堂效率的有效性[j].新课程.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