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中的实践分析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期   作者:许小云
[导读]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现代教育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许小云
        摘要:在当前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现代教育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始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微课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之一。微课以互联网为载体,以短视频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应用在课前预习、课堂导入以及重难点内容解析方面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中应用微课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经典内涵,进而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本文简要分析经典诵读的作用,阐述微课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中应用的方法,并具体探讨微课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中的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作用;实践
        文学经典一直是语文科目的重要构成部分,通过经典诵读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还能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小学阶段在语文学科中经典诵读更是极其重要。经典诗文不仅增强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还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阶段,学生虽然求知欲比较强烈,但是由于年龄较小,认知能力相对有限,要理解语文经典篇章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让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理解经典篇章的内涵,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微课教学模式以视频为核心,直观形象,便于小学生理解,可以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经典内涵,接受经典的熏陶。
        1.小学语文中经典诵读的作用
        1.1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中通过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古诗词伴随了小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虽然小学生因年龄的问题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古诗文的内涵,但是可以感受到古诗文当中独特的美感[1]。古诗文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经典古诗文的教学和传承都非常有必要。经典诵读将是学生一生的良师益友,也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人有学步时,读有起步时,适时的帮助学生逐步培养阅读兴趣就会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充分利用好一切可用的条件,为学生创造阅读的良好环境,学生在阅读中就会有成就感。长期接触经典,诵读经典可以使学生领略经典文化的魅力,使小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小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
        1.2有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
        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学习语言文字的黄金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经典篇章,对于开发小学生的记忆力以及培养小学生驾驭语言文字能力具有极大的帮助。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经典名篇,读起来不仅朗朗上口,还易于记忆。随着学生诵读经典的过程,不但知识面会不断扩大,语言表达能力也会不断的提高,视野变的越来越开阔,而且从诵读中语言不断地丰富了,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妙词佳句,同时也能快速增加小学生的识字量。此外,随着小学生记忆力的提升,阅读量的扩大可以记诵更多的经典名篇,虽然小学生可能无法完全理解诵读篇章的意思,但是这些经典名篇就像身体的必需养分,只要被吸收,就会促进小学生不断的进步与成长。
        1.3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科目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积累的过程中更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需要通过不断的积累。新课标指出,要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出发点,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素养,带领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以感悟生活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手段。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名篇,可以增加学生的积累,扩充学生的知识容量,通过长期的积累就可以实现量变向质变的转化。如读到“香九龄,能温席,孝与亲,所当执”这句话是,学生更能体会到黄香九岁的时候,就知道孝顺父母亲,在严冬寒日能为父亲暖被窝。我们学习的是黄香孝顺父母的精神,明确的是我们道德品质的提升。让小学生熟读、背诵经典名篇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魅力,陶冶情操,也能提升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在长期接触经典的过程中,对学生人格的养成,弘扬民族精神,都将是任何手段都无法代替的。
        2.微课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中的作用
        2.1有助于学生理解经典的内涵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其认知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有一定的局限,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很难理解其中的内涵,只能进行简单的识记。而微课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5~8分钟的小视频,以视频、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经典名篇的意境,内涵。对于小学生而言,图像更直观、形象,生动,比文字内容更易于理解,对于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刺激更直接也更有效。比如在学习《登鹳雀楼》这首诗时,虽然仅仅二十个字,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很难理解诗中描绘的画面,因此,无法快速记诵诗文内容。如果教师将诗中描绘的画面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夕阳西下,太阳依山而落,河流奔涌向东而流,诗人站在高高的鹳雀楼上观望,视线所及,远处的景象逐渐模糊。此时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诗人如果要看的更远,应该怎么办?”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含义,对于小学生而言,这种直观形象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指引学生理解,深入的理解经典内容。当学生逐步理解经典的内涵后,图文结合记诵也会变得更加轻松。


        2.2有助于提升学生阅读的深度与广度
        经典诵读的魅力,在于体味文章中的深刻道理,从而影响学生精神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小学生经典诵读除课本中要求的古诗外,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将《论语》、《三字经》、《百家姓》等这些名家篇章也作为经典进行诵读。这些文章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文笔细腻流畅,可以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语言美感,熏陶学生的思想境界。运用微课方式,将名家讲解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展现,耳熟能详,熟读成诵,由易到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这种文化的交融无时无刻都是对学生和教师的一种影响和熏陶,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经典诵读,提高了学生学习古文和白话文的水平,跟随着诵读在诵读中受益,久读成诵,人的精神气质语言交流都会发生非常的的变化,对于其他知识领域的学科学习更是一个促进。
        3.微课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中的实践分析
        3.1朗读指导型微课
        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让学生通过朗读的形式体悟作者的情感思想,感受作品的魅力,进而提升欣赏水平以及审美情趣。”朗读指导型微课适用于古体诗,主要是以朗读为主,通过导入相应的音像画面辅助学生理解作品意境,感受作品美感[3]。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古诗词比较多,比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饮湖上初晴后雨》、《望天门山》等等,这些古诗篇幅比较小,学生可以通过多次朗读来体会作者的情感思想,领略古诗的艺术美感。比如在学习《夜书所见》这首古诗时,就可以采用朗读指导型微课。微课内容主要分为三点,第一是解决本诗中的生字词,比如“萧萧”、“促织”、“篱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音,并理解其含义;第二是教师范读,指导朗读时的停顿和节奏,要读出节奏感,根据此诗的特点,可以划为二二三拍;第三是体会诗人情况,通过语速以及语气的变化,有感情的朗读,教师在范读时,要注意表现出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这三步设计,由浅入深,先让学生掌握生字词,便于理解古诗内容,然后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最后通过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尝试在朗读的过程中表达出这种情感,借此让学生不仅完成记诵,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浓烈的思乡情。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愉快,相信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必将会感悟到经典的魅力。
        3.2赏析理解型微课
        赏析理解型微课的基本特点是以鉴赏和理解为主,通过图文、视频的辅助,深入浅出的讲解诗文内容,有文、有图、有声,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学生的视野中,直观而形象,生动而灵活,在快乐中让学生掌握古诗文的内涵,这种形式的微课适用于蕴含哲理的诗词,它如同雨丝一样温润着我们的心田。但是,在古诗文当中,有一部分诗文对于学生而言理解难度较大,其中蕴含的哲理、思想等学生无法正确理解,比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等等。针对此类古诗文,就需要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古诗进行鉴赏分析。比如《题西林壁》,这首诗不单单是一首写景诗,同时也是一首哲理诗,诗中借景说理,阐述在看待事物时要客观全面,否则必然无法得到正确的结论。在学习此诗时,微课设计如下:第一步指导学生正确朗诵全诗,为后续讲解打下基础,并重点解释“不识”、“缘”等字词,让学生基本理解诗文内容;第二步通过视频向学生形象展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象,让学生感受诗中描绘的庐山之美景;第三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之所以无法看到庐山的全貌,是因为本身就处于庐山之中,然后以此为基础加以引申,让学生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哲理,在看待事物时不能主观臆断,只有保持客观全面,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第四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于诗中所阐述的哲理的理解。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就是一个感知的过程,帮助学生全面深入的进行理解所学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辅助手段提升了学习的灵活性、思维的广阔性、知识的深度性、理解的主动性,是质的提高和飞跃。
        结语
        经典篇章是古人思想以及智慧的成果,是经过历史考验仍然历久弥新的文化瑰宝,5000千年的光辉灿烂文化,无论是其中蕴含的文学价值还是人文精神,在当下都有较高的学习价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诵读经典,对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升语文素养,陶冶情操具有重要作用,而微课的应用,有助于增强经典诵读的效果,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经典中蕴含的思想、哲理以及人文内涵。
参考文献
[1]王悦. “微”阅读, “微”教学——谈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 小学教学研究, 2018, 658(24):29-30.
[2]岑克平. “微”亦足道--例谈阅读教学中微课应用的几种方式[J].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6, 000(006):16-17,18.
[3]陈景峰. 互联网+时代下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作文成功之路(下), 2017(5):58-58.
[4]张敏,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微课,让语文课堂精彩无限——浅谈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新课程·小学, 2015(11):202-2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