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服务在健康体检人群静脉采血中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发表时间:2020/9/18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5期   作者:杨原媛 李素英
[导读] 探讨心理护理服务在健康体检人群静脉采血中的护理效果以及分析体检人群的满意度。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19年12月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80例参与本次研究,
                杨原媛 李素英
        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  山东 济南250001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服务在健康体检人群静脉采血中的护理效果以及分析体检人群的满意度。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19年12月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80例参与本次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静脉采血前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服务,观察两组体检者有无晕针症状并统计两组体检者的焦虑评分(SAS)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晕针率为3.33%,对照组的晕针率为16.67%;观察组的焦虑评分(2.21±1.42),对照组的焦虑评分(6.32±1.10),护理满意度调查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78%,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4.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护理服务在健康体检人群静脉采血中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能显著减少晕针等不良反应,并提高了体检人群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静脉采血;护理效果
        静脉采血是临床上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便于医生对患者进行疾病诊断,从而进行针对性治疗[1]。静脉采血属于侵入性的操作,应激性较大,对体检者有一定的心理影响,由于个体差异大,部分体检者还会发生晕厥的症状,即晕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静脉采血的进程,还会使体检者的身体遭受损伤[2]。心理护理指在护理实践中,护士以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基础,灵活应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运用各种心理学方法缓解或消除患者的各种不良情绪,促进疾病转归和康复的方法和手段[3]。本研究探讨心理护理服务在健康体检人群静脉采血中的护理效果及分析体检者的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9年7月~2019年12月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80例,使用计算机的随机分组功能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男性54例,女性36例 ,平均年龄(45.02±0.34)岁;对照组男性57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46.83±1.19)岁。两组体检人群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服务,具体方法如下:在静脉采血前与体检者进行交谈,了解体检者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讲解,缓解其不安、焦虑情绪,耐心、细致地向体检者讲解静脉采血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告知体检人员静脉采血所需的血量少,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不良影响,指导采血时应如何握拳和松拳,协助穿刺成功,对惧怕疼痛的者,指导放松的技巧:如深呼吸、分散注意力等,静脉穿刺中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并采取无痛穿刺技巧,减轻体检者的疼痛感,同时注意观察体检者的面色、精神状态,并询问有无不适感,采血完毕,嘱体检者不要立即起身,指导体检者正确按压穿刺部位并静坐3-5分钟,经询问无头晕、心悸等异常情况后,在护士的搀扶、陪同下才可离开。对自述有晕针史的体检人员,采取卧位采血,避免因晕针发生跌倒、摔伤等不良事件。
        1.3观察指标
        观察静脉采血过程中两组体检者有无面色苍白、头晕、出汗、恶心、呕吐等晕针症状,采用焦虑评分量表(SAS)评估两组体检者的心理状况,总分10分,并调查统计两组体检人群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的焦虑评分和晕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体检人群静脉采血焦虑评分(SAS)情况及晕针率比较

        3.讨论
        静脉采血是临床上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也是健康体检中必不可少的项目,属于侵入性的操作,应激性较大[4]。因个体差异大,部分体检者会产生恐惧不安等情绪,发生晕厥等症状,不但会影响体检的进程,还会造成一定的身体损伤。晕针是指在穿刺过程中突然发生头晕、目眩、心悸、恶心,甚至晕厥的现象,常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血压下降,甚至神志昏迷[5]。为避免严重后果发生,应做好心理护理干预。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晕针发生率为16.67%,通过实施心理护理服务的观察组晕针发生率为3.33%,观察组晕针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心理护理服务对预防晕针的发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根据焦虑评分显示,观察组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接受心理护理服务后体检者的焦虑不安情绪得到缓解。同时,接受心理护理服务的体检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服务在健康体检人群静脉采血中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能显著减少晕针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体检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显著增高,值得在健康体检护理服务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仉玉华,王玲.心理护理服务在健康体检人群静脉采血中的护理效果探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7(19):170-171.
[2]戈凌霞.心理护理在体检人群静脉采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03):114+116.
[3]黄敏.体检人群静脉采血心理沟通的需求与护理[J].医药前沿,2016,6(22):313-314.
[4]刘丽红.心理护理用于健康体检人群静脉采血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014):133.
[5]王晶.心理沟通在体检人群静脉采血中的需求及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024):225-2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