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园园
37052319871224**** 山东 东营 257034
【摘要】 目的 分析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效果及方法。方法 筛选78例心内科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3月-2020年2月入组。以随机、双盲法分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以此为基础实施综合护理。观察对患者用药安全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定时服药、定量服药、服药方法正确患者比例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5.1%较之对照组的23.1%更低(P<0.05)。结论 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实施用药综合护理干预,可保证患者合理用药,有效保证用药安全。
【关键词】 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生活、工作压力的提高,近些年来,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逐年提升。而心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多为老年人群,合并多种基础疾病[1]。临床医师开具的治疗药物种类繁多,药物用药方法、剂量、服药时间有较大差异。而患者对所服用的药物药效不了解,加上依从性不高,可能导致其在用药方面出现意外情况。各种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极有可能引发心脏不良事件。因此,需要对心内科住院患者用药情况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保证患者安全。本研究将综合护理应用在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安全服药护理当中,观察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一般资料
筛选78例心内科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3月-2020年2月入组。以随机、双盲法分组,各39例。对照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52-78岁,平均(61.3±4.6)岁。观察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50-80岁,平均(60.5±4.4)岁。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遵医嘱,叮嘱定时、定量服药,并定期巡视,观察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与医生沟通,及时干预或调整应用方案。
1.2.2 观察组
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1)进行健康教育。心内科患者对需要服药的药物了解比较少,为了提升用药依从性以及用药安全,需要实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因患者年龄、病程、药物种类不同而异,包括定时定量用药重要性,药物药理及不良反应,使患者对自身疾病用药有更深入的了解。(2)药物发放和使用管理。仔细核对医嘱,为患者准确发放药物。根据用药时间以及用药方法不同,将药物分组摆放。将药物的使用方法、服药时间以及服药剂量标注在提醒卡上。对于高龄患者,要使用语音提醒功能,定时提醒患者用药[2]。(3)合理调整用药时间。针对不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理,调整用药时间。比如,高血压药物可于清晨给药,预防血压升高,对于降脂药物,则可于晚间服药,便于药效发挥,对于洋地黄类药物,可睡前给药,以便药物在清晨达到高峰。(4)用药不良反应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用药情况,对于不同患者服用的不同药物,要提前了解药物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从而做好准备工作。比如,在服用降血压药物时,要指导患者保持正确体位,防止出现低体位血压。对于服用利尿剂患者,则需要观察尿量,防止低血钾症的发生。服用降糖药物时,还要防止低血糖的发生。使用抗凝药物时,还要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凝血障碍。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倾向。(5)服药方式指导.对于口服给药的患者,要叮嘱其采用温开水送服。并在服药过程中,对于可能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要保证足够的间隔时间。
1.3 观察指标
1.3.1 评估两组合理用药情况。包括定时服药、定量服药、服药方法正确。由专人进行监督,并进行记录。
1.3.2 统计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皮肤反应、肝肾功能损伤、心功能异常。
1.4 统计学分析
以统计学软件SPSS24.0分析数据。以n(%)描述定数资料,以X2检验。P<0.0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合理用药情况对比
由表1可见,观察组患者定时服药、定量服药、服药方法正确患者比例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
表1 两组合理用药情况对比[n(%)]
.png)
3 结论
心内科患者多为中老年患者,这类患者的特点在于记忆力和理解力都不断衰退,思想也比较固执,坚持己见。而心内科患者多合并多种基础疾病,需要服用的药物种类比较繁多,这就给临床用药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常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一般是对患者进行用药叮嘱和提醒,患者用药自觉性不高,就会难以保证服药准确性和安全性[3]。由此可见,对护理方式进行改进很有必要。
本研究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实施了综合护理。护理开展的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教育、药物发放和使用护理、合理调整用药时间、用药不良反应护理以及服药方式指导。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患者对自身应用的药物药理、药代动力学以及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情况实施的护理干预。通过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患者能够从自身方面提升定时、定量以及遵医嘱用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能够实现自我管理的提升[4]。在药品发放过程中,仔细核对,准确的将药物发放到患者手中,也可防止药物服药错误引发的不良事件。通过使用服药提醒卡以及语音提醒,可保证患者合理用药,保证用药效果的同时,可保证用药安全。根据药代动力学原理,指导患者保证合理用药时间,可避免引发不良反应,还可准确发挥药效。对患者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提前做好提醒和准备工作,可有效避免用药不良反应。而实施服药方式的指导,可避免患者采用冷水、饮料、牛奶等送药,影响药效,引发不良反应。还要尽量保证用药间隔,防止频繁用药引发不良反应[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定时服药、定量服药、服药方法正确患者比例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5.1%较之对照组的23.1%更低(P<0.05)。这说明在综合护理干预下,患者能够实现对合理用药的认知,遵医嘱定时、定量,依方法服药。对用药不良反应进行提前预防和密切观察,可极大降低其临床发生率。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应用在心内科住院患者的服药护理干预中,可保证患者合理用药,避免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谢靖, 陈敏亚. 安全管理干预在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中的价值[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8, 26(23):95-97.
[2]谢靖, 陈敏亚. 安全管理干预在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中的价值[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8, 26(23):95-97.
[3]荆玉萍. 加强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管理[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83):127-127.
[4]颜桂花. 探究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措施[J]. 母婴世界, 2018, 000(018):247.
[5]何慧. 护理干预对心内科患者用药安全的影响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