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舒 孙小翠 谭绮玲 覃沙沙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白云院区骨科 510440
【摘要】目的:分析腕踝针在骨科术后疼痛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骨科患者,按其术后疼痛护理方式分组,其中30例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另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接受腕踝针镇痛(观察组),比较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1h时VAS评分比对照组,差异小(P>0.05),术后6h、12h、24h时,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66.67%(P<0.05)。结论:骨科患者在术后接受腕踝针干预,可显著降低疼痛感,为术后镇痛的理想措施之一。
【关键字】骨科;疼痛;术后;腕踝针;护理
近年临床骨科中较为常见的手术则为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腰椎手术及四肢骨折术后等,虽术前会采用镇痛干预,但患者术后仍然会承受强烈疼痛。疼痛属于五大体征指标之一,强烈疼痛可能会诱发较大不良反应,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影响。以往采用的常规护理干预中,镇痛效果不理想。随着祖国医学的崛起,有学者倡导将腕踝针用于骨科术后患者镇痛中,镇痛效果理想。但目前暂无对比数据论著分析报告,现纳入60例骨科患者分组论述此点: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其术后疼痛护理方式分组60例骨科患者。对照组:年龄62-80岁,平均为(71.3±1.2)岁,原发疾病:10例股骨头坏死,20例股骨颈骨折。观察组:年龄61-80岁,平均为(71.5±1.1)岁,原发疾病:11例股骨头坏死,19例股骨颈骨折。基本资料差异小(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明确告知患者注意事项,用听音乐、讲故事、转移注意力等方式进行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接受腕踝针干预:
①患者无麻醉效果后,选取踝部下五区、四区穴位进针,常规消毒,用一次性无菌针(0.35mm×25mm)与皮肤保持5°夹角,刺入皮下层,针下松软,且患者无酸麻胀痛感,自然倒垂针体,固定4-6h左右。进针中若患者出现局部胀痛、酸麻,则调整进针角度。1次/d,持续干预3d。
1.3 指标判定
术后1h、6h、12h、24h时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患者疼痛状况,分值为0-10分,评分越低越良好。
用我科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此次护理满意度,设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让患者自行填写,计算总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VAS评分(计量数据,±s)和护理满意度(计数数据,%),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22.0版本)中,用t检验、X2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VAS评分
观察组术后1h时VAS评分比对照组,差异小(P>0.05),术后6h、12h、24h时,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比较VAS评分(分,±s)
3.讨论
现疼痛已成为临床五大体征指标之一,具有伤害性刺激,会诱发多种病理和生理变化,但剧烈疼痛会诱发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器官损害,不仅对其身心健康有严重影响,易诱发并发症。临床骨科髋关节置换术可恢复髋关节功能,但术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反应则为疼痛,甚至部分患者为重度疼痛。假体置入、手术创伤等会诱发炎性反应,释放大量致痛物质,进而诱发痛觉过敏,此也为引发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但术后良好护理可明显缓解疼痛,且对早期功能锻炼有利,进而促进功能恢复,所以近年临床重视疼痛护理。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6h、12h、24h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66.67%,提示腕踝针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有明显缓解作用。笔者分析为,腕踝针对局部血液循环有改善效果,并对炎症物质有吸收效果,缓解组织水肿,进而发挥镇痛效果。
综上,骨科患者在术后接受腕踝针干预,可显著降低疼痛感,为术后镇痛的理想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余丽华,林葆睿,周小军, 等.腕踝针治疗鼻术后患者疼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9,27(5):388-391.
[2]张蔚林,赖姿娜,周大桥.腕踝针对肝脏穿刺活检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9,29(5):422-423.
[3]杨曼,刘强,王伟伟.腕踝针结合活血通络方外敷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9,40(4):531-533.
[4]林玉燕,王艳华,陈幼.腕踝针在锁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术后患者镇痛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9,32(24):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