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及对策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9/18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5期   作者:张凌之
[导读] 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及对策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收集2019年4月到2020年3月期间,进行心内科介入治疗106名患者进行取样。
        张凌之
        合阳县医院  陕西 渭南  715399
        【摘要】目的: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及对策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收集2019年4月到2020年3月期间,进行心内科介入治疗106名患者进行取样。把所有患者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普通护理),实验组(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总治疗效率对比,实验组为96.08%,对照组为77.36%,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护理满意率对比,实验组为98.11%,对照组为84.91%,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及对策,可以提高治疗安全性,也提高了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及对策;临床效果观察
        心血管内科是医院所有的科室里面,风险较高的科室之一[1]。一般情况下,科室内的患者年纪比较大,而且病情比一般的科室要复杂很多[2]。接受治疗的患者在死亡率和抢救率方面也别一般的科室高很多。心脏介入治疗在心血管内科是一种普遍应用的急救方法,但是它的操作很复杂所以说要加强对患者的安全进行严格的管理。这样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的程度。本文进行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及对策临床效果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19年4月到2020年3月期间,进行心内科介入治疗106名患者进行取样。把所有患者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随机分配,两个组,各53人。两组患者都是进行了心脏病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情况如下:1)男患者26例,女患者27例;2)年龄分布区间:37-58岁,平均年龄:45.6±1.3岁;3)病程基本都在1年到5年,平均病程:3.2±0.8年。实验组患者情况如下:1)男患者25例,女患者28例;2)年龄分布区间:36-59岁,平均年龄:44.6±1.4岁;3)病程基本都在1年到5年,平均病程:3.3±0.7年。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仔细的分析,没有统计学上的明显差异,可以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护理方法如下:
①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知识培训:在护士长的监督和敦促下,组织相关护理人员对所涉及的工作内容进行不断的学习,并且建立监督管理制度,对参与学习的护理人员的学习情况进行打分。以此来促使护理人员加强专业知识储备,以及专业技能的熟练度。在护士长的督促下定期开展学习心得交流会,解决大家的疑问。
②对相关护理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轮班制度:护士长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以及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的来进行匹配,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需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轮班制度,以及人员调配制度,保证最大限度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可适当的增加夜班执勤的护理人员,不能因为工作量大,人员缺少而增加风险概率。
③增强和患者的交流:护理人员不仅要对病人进行日常的护理工作,还要和病人聊天,及时的了解病人心理的状态。向患者普及注意事项,以及治疗所使用的药物的用法用量,增加患者对治疗效果的信心,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好转。
④加强普通护理:对于部分没有办法进行自理的病人,护理人员要照顾好病人的衣食起居,做到全方位的照料。还要对患者的病情及时的观察记录,发现有问题,及时的向护士长和主治医师反应。
1.3实验指标
①两组患者总治疗效果;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
1.4统计学分析
        SPSS21.0分析,t检验为计量资料,与检验为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患者总治疗效果对比
    总治疗效率对比,实验组为96.08%,对照组为77.36%,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总治疗效率对比[n(%),例]

p                    0.015
3讨论
        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在心内科介入手术治疗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说,心内科介入手术对护理工作的要求很高的。不仅要充分的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还要及时的对护理管理以及安全对策及时的查漏补缺[3]。
        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点:1)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由于心内科患者的情况复杂并且容易发生不可预料的变化,当护理人员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的时候,导致整体效率低下[4]。2)护理人员不足。由于心内科所收治的病人,情况比较危急,主要的群体是以老人为主[5]。整个治疗过程时间过于的长,也很容易发生突发的危险事件。由于护理人员不够充足,导致部分工作被忽略,就容易发生差错。3)没有和患者深入交流。一般情况下,护理人员只为患者进行普通护理,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的普及,药物的用法和用量的指导。很少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患者容易产生不良心理,影响疗效。4)患者自身存在并发症。患者由于长时间的治疗以及用药,容易引发自身的并发症。当护理人员没有及时的发现并发症,就可能造成进一步的恶化。针对性护理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相应的对策,可以有效的控制风险的发生概率。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说明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心脏介入手术治疗后并发症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及对策,可以提高治疗安全性,也提高了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易文艳. 心内科介入治疗中的护理安全分析及对策[J]. 世界临床医学, 2019,  014(020):150-151.
[2]解玉霞, 葛群英. 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J]. 养生保健指南, 2018, 030(020):210.
[3]张民, 何江莉. 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的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研究[J]. 世界中医药, 2017(12):239-239.
[4]麦爱欢, 李雯, 童玲. 分析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以及对策[J].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43(05):452-457.
[5]王荣芳. 对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探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 5(033):232-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