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中沥青路面接缝处理分析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陈丽娜
[导读] 摘要:沥青路面接缝处理技术的使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和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平整与否存在关联性。
        身份证号:13012119900724XXXX
        摘要:沥青路面接缝处理技术的使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和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平整与否存在关联性。施工处理沥青路面接缝阶段,对技术水平提出较高要求,需施工单位从多个方面严格控制,借此方式确保市政道路路用性能达标,提升通行服务能力,延长使用寿命,降低路面病害发生的风险。
        关键词:市政道路; 沥青路面; 接缝;处理
        1 引言
        沥青混凝土凭借自身优势,目前在市政道路路面项目建设领域中有较广泛应用,而接缝处理质量直接影响着市政道路路面施工质量、使用寿命及行车安全性。论文简要分析了市政道路路面凹凸不平的成因,在此基础上对纵向、横向接缝2种施工处理技术要点做出了较详细的探究。
        2 市政道路路面凹凸不平状况及成因分析
        在检查沥青路面施工质量阶段,经常会发现沥青连接处存在接缝面薄厚不均匀、间隙偏大等质量问题。项目竣工交付投用以后,因沥青路面接缝不良等容易诱发接缝位置凹凸不平、两端沥青不严实等情况,对路面整体施工质量造成损伤,以致路基在雨水侵蚀下被破坏的概率相应增加,降低车辆行驶过程舒适度、安全性,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2]。针对沥青接缝不良的成因,我们认为工艺技术选择、应用欠缺合理性是“罪魁祸首”。在具体施工实践中,横向、纵向接缝处理存在偏差、未及时采用摊铺槽沥青混合料、剩余料被统一推向烫平板等,造成摊平板标高增加,路面表明形成鼓包等质量问题。为应对市政道路路面以上质量问题,可以从如下2个方面着手:一是选用适宜的施工技术;二是加大工艺控制力度。
        3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接缝施工处理技术
        3.1 横向接缝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阶段,对沥青路面工作缝进行铺筑处理是横向接缝主要的施工技术类型。回顾既往横向接缝处理技术的实践应用历程,笔者认为最需控制的内容就是混合料温度的波动情况,若物料温度偏高,则将会增加混合料推移情况发生的概率;若温度偏低,则可能难以保证压实效果,影响市政道路路面投用阶段的使用效果。故而,使用横向接缝处理技术阶段,力争将混合料温度调控在合理范畴,通常以5~10℃为宜。为保证横向接缝处理施工效果,在具体施工中应对如下几点问题予以重视:
        1)接缝所处部位:在依照工程设计图纸摊铺好沥青混合料后,应使用压路机对沥青混合料进行数次碾压。重复碾压阶段可能会导致边界处混合料伴随碾压机出现前移,导致接头位置标高和现实标高出现出入[3]。为有效规避以上问题,要求压路机重复碾压期间,当和道路尾端相距约1.0m时,要求碾压机缓缓提升熨平板,而后离开施工现场。若选用人工摊铺法,应切齐多余的沥青混合料后,再严格依照相关规范开展碾压工作。
        2)接缝形式:斜接缝与平接缝是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横向接缝处理阶段常用形式,对于等级相对较高的市政道路工程,通常在下面层使用斜接缝处理技术。推荐使用垂直的平接缝处置上面层接缝。在等级偏低的市政道路项目中,斜接缝处理适用于各层面工作缝的处理。使用斜接缝施工技术时,应加强混合料搭接长度的调控,通常以0.4~0.8m为宜;利用平接缝处理方法时,要上下沥青层的横向接缝错位>1.0m。要求每次碾压工序结束后,利用3.0m直尺检测没有完全冷却的面层端,针对平整度、厚度不达标的文职,组织人力做出垂直铲除,并清理干净。
        3)施工方法:处理沥青路面横向接缝阶段,为确保多余沥青混合料铲除工作有序推进,推荐采用如下工法[4]:(1)在距完成摊铺作业1.0mm左右的位置,敷设一层牛皮纸,而后再行摊铺作业;(2)摊铺物料前期,可以在面层适量洒水,减少或规避基层黏结情况。待混合沥青料完全冷却后,清晰设定切割部位,及时予以切割,而后清理工程现场。

在对下一区段路面摊铺时,要求工作人员将适量沥青涂擦在切割面,借此方式取得较好的黏结效果,为提升道路路用功能奠定基础。
        4)先使用双钢轮压路机顺沿横缝方向进行跨缝碾压,经由已经压实面层逐步碾压到新铺面,首次压进新铺面10~20cm,而后每次压进15~20cm,直至2/3轮宽压进新铺面。组织施工人员利用3.0m直尺测量接缝位置的横坡和纵坡,针对和设计要求存在偏差的位置,利用细混合料进行找平,并予以碾压处理,直至达标。
        3.2 纵向接缝处理
        1)冷接茬:实质上就是诊断已经摊铺、压实好的路面,对其进行二次摊铺、压实处置。半幅沥青路面进行铺筑施工阶段,热接缝处理效果偏差,通常推荐奖挡板安置于半幅旁,联合使用切刀切齐。在铺筑工作正式开展之前,要求工作人员整体清除半幅缝旁的颗粒与杂质等,涂擦适量沥青以确保其黏结性符合工程设计要求,从根本上保证路面铺筑效果。摊铺新混合物料时,要保证其和已摊铺压实层重叠5~10cm[5]。摊铺结束后,组织人力清除前半幅上多余的沥青物料和杂质,而后开展后期碾压施工作业。在以上过程中,要依照松铺系数测算新摊铺带厚度,确保其和上一层摊铺带厚度统一。
        2)热接茬:该种路面接缝处理技术适用于宽度>12m的市政道路项目。实践中,使用2台摊铺机进行梯队式铺筑,在以上过程中2个相毗邻的摊铺带均处于压前高温状态中,该种纵向接缝处理难度偏小,且黏结度处于较高水平。要求前后2台摊铺机的纵向熨平板间距为4~6m,相邻摊铺区段重合宽度值≤10㎝,规避重合位置历经2次熨平板压实处理,进而造成路面接缝被压路机碾压处理后由于原始压实度偏高,而滋生向上凸起的情况。
        3.3 冷接缝热处理
        针对沥青路面横向接缝内的冷接缝,因为温度偏差较大而造成黏结度降低,容易在多雨季节内因雨水渗漏,结构在早期出现破损进而降低路面的平整度,为有效应对以上情况,提出采用冷接缝热处理技术的建议。该项施工技术原理是利用专用设备装置将已压实好的路面层加热到新沥青混合料摊铺处理时要求的温度,借此方式使两幅摊铺料黏结效率明显提升。对已压实面层加热处理过程中,应关注其与新摊铺混合物料之间形成的温度差,尽量将新料初压温度调控在140~160℃范围中,跨缝碾压作业应在温度>80℃的工况中完成,保证2个相毗邻的摊铺带混合料不会因冷却而出现分离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能降低路面结构裂缝情况发生的风险。
        4 结语
        接缝处理情况是影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平整度的主要因素之一,若混合料摊铺、碾压阶段未能有效处理相邻路幅之间的接缝,则将会降低市政道路通行服务能力,严重情况下会破坏路面结构完整性,降低其耐久度。在具体施工阶段,要求施工人员结合市政道路工程实况、设备技术水平等,拟定最适宜的接缝处理技术方案,进而最大限度地完善沥青路面工程建设质量,为市政道路安全、有效投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元琪. 论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沥青道路施工技术[J]. 江西建材, 2018, (003):141-142.
        [2] 刘洁, 赵会平, 杨眉.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接缝施工技术[J]. 建材与装饰, 2019(34).
        [3] 谢晓刚. 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接缝的施工技术[C]// 2019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 0.
        [4] 唐光惠. 关于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接缝施工的相关要点分析[J]. 科学与财富, 2018, (032):249.
        [5] 赵亚轩.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接缝施工技术的应用实践研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8, (008):28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