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数学阅读过程是一个不断假设、推理、论证、猜想的认知过程,要求初中生在思维层面构建一个灵活的数学——生活语言转化机制。文章以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内容为切入点,阐述了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现状,并从阅读材料应用、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完善等方面,对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阅读能力
前言: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文化,数学阅读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不仅涉及了数学符号及公式、术语的感知、认读,而且涵盖了新概念顺应、同化及阅读材料的记忆、理解等思维活动。基于此,依托初中数学教材,对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适当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内容
数学阅读主要指从数学文本中获取积极的认知心理过程,涉及了语言转译、字符编码、综合理解三个核心要素。对于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而言,初中生需要在叙述数学语言(定义、概念、定理、图形、公式等)的同时产生思考,并主动进行数学习题分析、解读。
二、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现状
1、不注重阅读材料应用
阅读材料是围绕整个数学教材大纲、教学重点及难点的拓展性材料,具有良好的课堂导学功能,可以指导初中生发散创新思维,提高其阅读思考能力[1]。但是以往教学中大多忽略阅读材料的应用,制约了初中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2、教学理念滞后
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其在特定历史背景条件下形成的关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观印象,也是教师头脑中长时间发展定型的行为指导[2]。受物质条件、文化传统影响,多数教师教学理念较为滞后,无法应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引导数学阅读教学创新。
3、教学模式不完善
新时期,在数学阅读教学领域,广大教师正在探索着不同的数学教育教学模式。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无法完全摆脱束缚,导致整体数学阅读教学模式还不够完善,影响了初中生阅读能力培养效果。
三、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1、合理利用阅读材料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个章节均会出现的阅读材料代表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内涵、逻辑方法、数学思维,在教学中恰当应用阅读材料不仅可以激发初中生阅读兴趣,而且可以在课外知识、课内知识间搭建桥梁,为知识拓展性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应根据课程教学重点、难点,寻找与之相契合的阅读材料,巧妙地将阅读材料与数学课程结合,不露痕迹地提升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3]。
以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事先为初中生提供阅读材料——《为什么说不是有理数》,采取横排接龙或竖排接龙、斜线接龙(或击鼓传花)的方式,鼓励初中生积极参与材料阅读,并根据阅读材料互相提问、问答。若在阅读期间,部分学困生无法回答相关问题,教师可以适时提点,帮助其融入材料阅读过程,增强其学习自信。而在部分学生无法提出重点问题时,教师可以提出与有理数表示形式、毕达哥拉斯学派观点相关的问题,以便加深初中生对阅读材料的认识,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2、更新教育理念
STEAM教育理念是基于STEM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强调将艺术人文教育融入纯理工科,以项目的形式开展探索性学习,系统提升初中生解决问题、批判性思考、逻辑思考、创新创造的能力,具有艺术趣味性、跨学科交叉性、实证性、协同创新性特征。教师应正确认识STEAM教育理念的实用价值,以学科整合式项目探究的形式,引导初中生形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将阅读理论、阅读内容转化为现实问题,切实提升初中生阅读能力。
如在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将正比例函数与物理学科中速度、密度知识有机联系,引导初中生探索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或者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系的关系,加深初中生对正比例函数的认识。其次,教师可以引入课题,鼓励初中生开展项目式阅读。并搜集与项目相关的材料,分析项目背景。比如,具体已知速度的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数据等。再次,组织开展头脑风暴,结合组合式阅读活动,就项目核心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同时以小组分工的形式,开展动手实践,构建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的直角坐标系。并进行实验式阅读,寻找具有典型意义的点,同时纠正错误描点。或者调整方案为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质量进行描点绘图。最后,分小组展示问题探究成果,并由教师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点评。
3、完善教育模式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优质而高效的数学教学是教师、初中生共同追求的目标。为达成上述目标,教师可以基于小组合作学习、金字塔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具体教学模式——“读、思、练”教学模式,将初中生阅读过程与思维发散、动手实践紧密结合,系统提升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从本质上而言,“读、思、练”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初中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导读、导思、导练,激发初中生自读、自思、自练的积极性。“读、思、练”教学模式中的“读”并非单纯的朗读,而是一定范围内教材中关键信息的学习、阅读、识读。
以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将教学目标转换为问题,比如,二元一次方程x-y=-9可以转化为y=()等[4]。综合利用学案卷、多媒体、板书等形式,指导初中生在阅读教材的同时思考相关问题,寻找每一个问题对应的答案,促使初中生体会到问题成功解答的乐趣,为后续知识教学奠定知识技能基础。
其次,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要求各小组探讨教材中与问题解决相关的知识,拓展初中生思维碰撞空间。同时为每一个小组成员分配明确的任务,如小组组长负责记录讨论过程等。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亲自参与小组讨论,帮助遇到困难的小组突破阻碍,有针对性的提升初中生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根据预设教学目标,设计检测题目,如解方程组,或者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上述方程组的一次函数图像,要求初中生写出交点坐标并思考方程组解与函数图像交点坐标间关系。同时观察初中生已具备的题目解析能力及对应题目难易程度,并引导初中生课后主动回顾小节部分内容,梳理规律,总结办法,避免知识无法有序集成、记忆不清晰等问题的出现。
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课程中的概念、定理、公式、定义、图形、公式等字符构成了至简至美的数学语言体系,充盈着抽象美、严谨美,能否读懂数学语言也成为初中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乃至数学学习能力提升的关键。因此,数学教师应恰当利用阅读材料,引入STEAM教育理念,构建跨学科交叉性阅读教学框架,促使初中生真正达到读懂语言——自主学习——明晰思路——解题有效的数学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家梅. 数学阅读:追求深度学习的品质[J]. 人民教育, 2016(010):49-50.
[2]崔亮, 董利亚. 中学课堂教学互动的实证研究——以初中数学课堂为例[J]. 电化教育研究, 2017(05):123-128.
[3]吴乐乐, 柏杨, 吴龙龙. 中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8(003):48-50.
[4]余志渊. 初中数学课堂“文本知识问题化”的实践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35):48-50.
作者简介:黄梅,1968—,汉,四川省峨眉山市,一级教师,本科,峨眉第四中学校,研究方向:初中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