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江雁霞
[导读]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数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抽象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摘要: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数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抽象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阶段,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践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导学案;教学探索
        引言
        提高教学有效性,始终是教育工作者关心与研究的重点问题。在小学教育中,由于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学习经验与学习能力。因此,基于素质教育改革要求,中高年级数学教学更注重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有效引导,帮助学生完善数学知识架构,达成较高难度数学学习任务目标。
一、导学教学法应用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导学教学法与传统小学数教学模式存在明确差别,在导学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能够得以体现,改变原有填鸭式的数学教学模式,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探究精神,实现对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此外,将导学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高年级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从而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促使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二、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通过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导学教学模式下,需要学生发挥出主动探索的精神,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构建情境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从而促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导学互动中,使得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依旧以《圆》的教学内容举例,教师在讲授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出圆的图片信息,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影音功能,为学生播放包含圆的不同几何体,从而让学生感受圆的形成过程。通过视屏与图片的直观刺激,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与概念,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印象,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人教材小学数学教材中,教师在讲授《百分数》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构建商场购物的场景,为学生呈现出顾客在商场中购买服装的视频,商场正在搞促销,顾客看重了意见标价400的夹克,店员告诉顾客,促销期间服饰商品打七五折。此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理解七五折的含义,然后将此转化为百分数,最后计算出衣服的最终价格。如此一来,学生在情境导学的模式下,可以开展分析与讨论,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包括分类思想、假设思想、转化思想等。分类思想是指把所有的数学知识及问题进行归类处理,其主要依据是数学知识及数学问题本质属性的相同性及差异性;在教学中渗透分类数学思想,学生可以分清知识的主次、详略,更有利于学生深入的理解知识,有条不紊的记忆知识。假设思想就是先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假设,再由结果推导问题。假设思想是小学高年级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方法,一些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抽象,或者数学关系比较隐蔽,这个时候就可以运用假设思想来着手,最终顺利解决问题。

转化数学思想的本质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处理,将问题进行转化,转化思想可以培养学生灵活的思辨能力。比如在学习小数乘除法的知识时,老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乘除法之间的转化,理解这种转化关系;转化思想还经常运用在分数及比之间的转化等,这种数学思想可以拓宽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拓展其解题思路,丰富其解题方法。
        (三)巧妙引入数学故事,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在学校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学生思维逐步形成逻辑性,从数学题目的逻辑层面帮助学生分析,并不是直接将结论讲给学生,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在讲到有关数学概念以及公式时,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故事,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参与到数学教学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其创新思维。如,数学教学讲到小数与整数运算时,教师可以在数学题目中引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利用故事吸引学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可以利用《小红帽和大灰狼》的故事,小红帽被大灰狼抓住了,但是小红帽在大灰狼睡觉时趁机逃走了,19分钟后到达安全地带,题目已知小红帽逃跑的速度是每分钟0.3千米,问狼窝和安全地点具有多远,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会很认真的听,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而后针对问题,学生可以大胆提出设想,使得思维被调动起来,为数学创新思维做好铺垫,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四)高效率教学行为之“有效沟通”
        “有效沟通”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课堂教学知识与技能有效传递的前提与基础。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利用语言技巧(包括肢体语言、微表情、口语)等给予学生“说”的勇气与自信。与此同时,能够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在交流与沟通下,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状况,了解学生数学学习需求,从而开展个性化教学,落实分层分类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
        (五)获悉学习情况,进行灵活测验
        学习必须学会温故知新、举一反三,教学中,应当指导学会及时检测,并巩固学习内容。但在检测时要讲究策略和多样化,不能只为了检测学生是否学会了解应用题。如刚学完关于圆的知识之后,可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竞赛。题目可设置为抢答题,如圆的周长是否等于直径乘,圆柱的表面积是否等于圆底面周长乘高,也可较为简单的实际应用题给学生解答,答题最准确且速度最快的小组给予奖励。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应用题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紧张激烈的竞争氛围更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学习动力。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学习效率会得到提高。
        结束语
        将导学式教学法应用到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满足新课程改革下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能够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起到有效的培养作用,从而实现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日后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诗蕴.论小学高年级数学中的概念教学[J].华夏教师,2019(03):51.
[2]尹雅琳.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如何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51.
[3]杨英兰.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2):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