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梁联洪
[导读] 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中,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摘要: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中,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们都知道,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有效地开展积极学习,就应尽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本文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探索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策略
        引言
        互联网时代,小学数学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在和谐平等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新课改教学理念提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为主题,其不仅作为一个生动的过程,还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个性。因此,教师应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获取知识。同时,教师应为学生创造有趣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现代教学中的优势。例如,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学习,同时针对教材内容深入挖掘数学知识的潜在规律,通过联系新旧信息,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进而将严谨、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生动、简洁的的语句。教学情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生动生动的课堂内容,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给于学生的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在以前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课堂上的主导者角色通常是老师扮演的。一般说来,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被动的对老师的讲授的内容进行接受。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好像能学到很多的知识,但是实际上,这种学习的效率非常的低。发现学习才是小学生的主要学习防守,只有他们亲身经历和尝试去获取知识,才能把学习的知识深深的烙印在脑海里。所以,老师在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的时候,应该给学生留够时间,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和思考以及合作探究等方式,让他们对所学到知识进行巩固和内化,让自身的学习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学生只有在形成新知识的过程中,有效的参与进去,才能对自己所努力获得的知识印象更深刻,在应用的时候也能更加熟练。比如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三位数相乘这一个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新的知识。
        3改进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
        数学课的内容比较枯燥,如果教学方法不新颖,就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注意力下降,学习效果就会出现问题。为此,教师应该着重考虑教学方面的创新,采取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并不断提升教学的效果方法。例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以往的教学方式就是从概念的方式入手,这样就比较枯燥,学生学习的效果就不理想。

而我们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动画,将“角”的概念拟人化,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就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学生能够听得懂、并掌握这些内容。
        4教师与家长通力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效果的基本保证。因此,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有效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仅在课堂、家庭,更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在学习"三角形"过程中,教师应提前给学生留下预想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学习,并制作三角学习工具。用这种方式促进学生学习,在制作三角形的过程中让他们能够更加准确、直观的认识他,同时也培养他们动手,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5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共同进步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其对系统性学习还未产生正确的认知,而独生子女所缺乏的集体意识也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弊端。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使学生在交流与协作中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与语言表达能力。活泼好动是学生的天性,而在课堂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以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为前提,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且现代化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的不同之处在于转变原有“管教式”教学,以自主探究方式调动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拥有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与时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个性,给予其极大的“权力”,使其能力在不断发展中得到锻炼。
        结语
        如上所说,基于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之上,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发展,才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同时,老师还要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进行积极的引导和点播。不断提高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会慢慢地培养并且养成,小学生他们自身的数学素养也会不断的进步和提高。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会遇到很多问题,关键是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杨静梅.数学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的培养[J].山东青年,2017,(2):91-92,94.
        [2]唐建超.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小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8,000(014):P.65-65.
        [3]苏水彩.普通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14).
        [4] 吕传汉,汪秉彝.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数学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1,(第4期).
        [5] 唐烨伟,樊雅琴,庞敬文,钟绍春,王伟.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第7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