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文插图,创建魅力课堂——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插图应用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张著平
[导读] 课文插图作为教材内容之一,属于教材的第二语言,巧妙运用课文插图可以更为全面诠释所讲授的语文知识,同时为语文课堂教学增加无限趣味性,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语文课堂学习体验
        摘要:课文插图作为教材内容之一,属于教材的第二语言,巧妙运用课文插图可以更为全面诠释所讲授的语文知识,同时为语文课堂教学增加无限趣味性,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语文课堂学习体验。且课文插图运用恰当,还可以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为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提供大大助力。其实作为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应用得插图教学方式有很多种,以亲身经验分享几种比较实用的课文教材插图运用到教学之中的妙招,希望可以为诸多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的同仁们一定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学生;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繁琐复杂,此时语文教学质量高低对于学生能否养成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否具备充足的语文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影响。分析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三年级为一个分界点,三年级以上语文课文中插图会越来越少,三年级以下语文教材中插图会相对多一些,因此今天主要以二年级小学语文插图教学法应用进行分析。二年级学生对语文内容一知半解,对于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为我们巧用课文插图教学提供了一定方向。
        一、以图为“趣”
        孔子曾云“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中足见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保持一个主动、愉快的心情对教学而言是多么重要。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投其所好,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们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下将要学习得语文知识学好、学透,为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提供支持。我们可以运用课文插图设计相应的导语,凸显语文学习的童趣,给学生一个积极开放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插图应用中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完相应课文之后,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利用铅笔为课文插画设计相应文本语言[1]。例如,下述案例一。
        案例一:《我不是最弱小》插图文本语言设计教学
        插图分析:该课文有一幅插图为一家四口在雨中相互传递雨衣的场景图片,场景中元素有很多包括雨衣、人物、自然风景、蔷薇花等。
        教学过程:教师已经将课文主要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已经了解到文中主人公萨沙那种保护弱小者的精神,同时也理解了一家人之间爱的传递。之后教师让学生自行观察插图,并用铅笔为插图配上自己想要设计语用导图。
        我们班有一名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还充分编排了每一个语言文本所在的位置,他为每一个文本做好编码,使得整个插图看上去更加规整有趣。他的设计如下:在大雨的部分编码“1”画了个类似椭圆形的形状,在里面写上“倾盆大雨”;在绿树元素部分编码“2”,写上“绿树”;在图中看上去大孩子的头上部分编码“3”个类似椭圆形的形状,在里面写上“托利亚”;在插图下方蔷薇花的部分编码“4”个类似椭圆形的形状,在里面写上“蔷薇”。除了编码之外,他还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在插图中用铅笔画了“星星”,后面写上“蔷薇花是多么娇嫩、多么艳丽。”并在爸爸右侧同样画了“星星”后面写上“真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
        案例中学生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想象,结合课文中学习到的知识,并将学习到知识与文中插图相结合,在文本设计过程中不仅自己对课文内容理解更深刻了,而且学生全程都处于一个愉快的氛围下,为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以图索“意”
        尽管小学二年级涉及到的古诗词学习并不是很多,但是相信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和我一样遇到过无论怎么讲解学生依旧不明白的时候。在讲解《宿新市徐公店》一文时,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听着干巴巴的,且对于其中“一径深”、“花落”等意境理解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得学生在这首杨万里的古诗学习上效果并不是很好。后来我发现课文中插图的意境与诗词所要表达的意境十分吻合,于是在教学中结合诗词的意境,将《宿新市徐公店》编成一个小故事,而这个小故事与文中插图、诗词内容完美贴合,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为学生理解诗词意境提供助力[2]。而且,利用这种方式还能让学生在听故事下,观察插图对故事中各种情境进一步想象,将插画中正在“追黄蝶”的“儿童”想象成自己,想象自己在故事中,追着蝴蝶跑、玩,之后很容易便能想象到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情境。且这种想象还能反馈到学习中,自然而然很容易就理解了全诗。为了探究这种方式的效果,这篇课文讲解一周后,随机挑选5名学生,让他们看着插图将诗的大致内容复述一遍,学生们基本都能将诗的大致意思复述下来。
        三、以图为“戏”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学生对象年龄往往比较小,此时的学生贪玩,对于枯燥的语文课堂兴趣并不浓厚。因此,在运用课文插图上也可以开展各式各样的小游戏,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同时强化学生对相关文字、词语、句子等语文学习内容地理解,为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提供一定支持。在讲解《笋芽儿》一课时,相对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待内容讲解完毕之后,我们便可以组织相应的“我说你找”游戏。游戏具体玩法为我们需要说出相应的词语或者语句,学生需要在插图中用铅笔将我们所说的词语或者语句在他们认为最合适的部位标记好,其中所有的词语用圆圈标记之后书写,所有语句前需要画一个小星星。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我们需要从简单的内容开始,如让学生先找出“笋芽儿”、“树叶”等简单的词语,让学生可以轻松找到插画中与之相对应的地方,增强学生的信心。待学生已经能够轻松掌握游戏规则,且对游戏充满期待的时候,增加游戏难度,让学生标记出“千万别着凉。”之类对话语句,或者文章中其他语句,增加游戏难度,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探究下去的兴致,确保游戏趣味性同时加深学生对语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利用插图提升学生语文素养[3]。
        结束语
        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日后学习影响很大,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巧用课文插图,创建魅力课堂,通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插图应用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提供助力。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以图为“趣”、以图索“意”、以图为“戏”等方法,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邵征锋, 齐爱华, 杜尚荣. 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失当及其对策研究[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8, (012):90-92.
        [2]皮玮.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插图的应用[J]. 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 2019, (001):44-45.
        [3]陈海生.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插图的有效使用[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1):111-111.
        作者简介:张著平(1986.04-),女,土家族,贵州省思南县,学历本科,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单位:思南县尧民民族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