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李红超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数学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科学化,使其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要求,又能让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趋力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感受数学的奥秘,体验解答数学的喜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数学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科学化,使其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要求,又能让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趋力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感受数学的奥秘,体验解答数学的喜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了很多学校教师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探索,我认为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抓好下面两个环节。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要做到这一点,课前预习就起到了关键作用。预习是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拥有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的配合课堂教学,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当前,有很多教师不注意数学学科的课前预习,有些教师只是让学生课前简单的翻翻课本,像这种教学都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数学由于学科的特点,更应该注重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的完成,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养成预习习惯。通过预习要达到以下几点:
         1、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认为重点是什么?
         2、通过学习,哪些知识你都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些模糊,把那些不懂的地方要做好标记。
         3、本节课学习需要哪些学习工具,自己要提前准备,以便在课堂上配合使用。
        只要做到了这几点,那么在课堂上你就能掌握主动权,就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样学习起来也很轻松。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二、优化课堂组织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要做到这一点,课堂教学的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应该在老师的设计下让学生主动的学习,老师虽极少说话,却全面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牢牢把握着课的进展方向。在这里,同样要做好以下几点:
        1、高质量的导入。教学导入是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他们的思维,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的前提条件。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研究教学内容,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素材,通过合理设计,使其生动有趣,简明扼要,引人入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合理组织探究。探究是教学环节的最核心要素,新一轮教学改革大力倡导,以学生为主,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鼓励学生质疑创新,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创造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与交流,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在观察、猜想、探索、验证和动手操作过程中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不要喧宾夺主,应注意凡是学生一看就会的绝对不讲,凡是老师讲了学生还不会的坚决不讲;凡是学生能回答的由学生说,说不完整的让学生间互相补充;凡是学生可以操作的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去做;凡是学生自己能归纳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因为有了前期的预习,在这一环节,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是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实践、积极探索,从而把课堂真正的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当然,对新知识的探究过程,可能会花费很长时间,而一节课只有40分钟时间,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心理特点的作用,也许只能聚精会神二十分钟左右,因此我们教师对课的把握就应该驾轻就熟,抓住学生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利用有效的时间高质量的完成探究活动。
        3、简单明了的小结。小结是对本节所学内容的一个简单梳理,通过小结,对于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脉络,加深记忆,巩固知识,活跃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整理回顾所学知识,更能面向所有学生,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经验,更符合让学生所接受,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清晰化。
        4、加强课堂练习。课堂练习的设计和处理,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教师有目的性、层次性和灵活性的设计,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目标,特别是重点学习内容,能得到进一步巩固,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指出:“一个专心的认真备课的教师,能拿出一个有意义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象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理论领域。”可见练习的设计是多么的重要,在这里,我讲究的是少儿精。因为这只是课堂练习,通过前面的探究剩余的时间不是很多,为了起到练习的作用,教师在课前要仔细研究教材,根据本节课知识点,设计具有价值的,针对性强的,多样化的,贴近生活的,有层次性的习题。这样才不会让练习成为一种形式,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只要做到以上几点,那本节课所学内容就会简单而有效的让学生掌握,学生学的有趣,老师教的轻松,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这只是我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点浅薄的教学探索。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我所注重的重点实际上是在课前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虽然一节课只有40分钟时间,但是我们要上好这一节课,课前准备也许要好几个小时,甚至于几天时间。对于老师和学生的要求也就比较高,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重过程的要求。因此,我们要积极发挥学校,教研组的作用,搞好校本教研,为学校教育工作探究出一个有特色,有质量的教学模式,从而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