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俭鹏
四川省卓盛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四川省成都市610000
摘要:混凝土因强度、耐久性优势明显,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施工中。受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目前城市道路混凝土路面很容易有各种病害问题出现,严重影响到城市道路功能的发挥,加大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针对这种情况,相关人员需对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准确把握,规范开展施工工序,促使城市道路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关键词:城市道路;混凝土;路面施工
路面是城市道路施工的重要组成,直接影响到道路功能的发挥与行车的舒适程度。由于混凝土技术具有简单的施工流程,不需要较高经济成本等,目前城市道路路面施工中应用较为广泛。为保证路面施工质量,施工作业人员需依据规范标准,科学开展施工过程,避免各种路面病害问题的出现。
1 城市道路混凝土路面施工准备
通过施工准备环节的科学实施,能够促使路面工程后续施工活动得到顺利进行。首先,工作人员要全面勘察道路施工场地、环境条件,对路基含水量、土质类型等进行测定。要综合考虑可能会对路面施工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将路面施工方案科学制定出来。保证施工方案与工程实际情况所符合,具有较强的可行性,这样方可以有效指导后续施工活动。其次,要合理选取施工材料。路面施工质量受材料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要做好材料选择与管控工作。如针对粗集料,需保证拥有清洁的外观,耐磨性、坚韧性等符合标准,含泥量在1%以内。若粗集料质量不符合要求,路面抗折性将会降低,干缩变形问题容易出现。具体来讲,需控制这些材料质量:第一,碎石。碎石级配、硬度要符合要求,且拥有均匀的颗粒。通常情况下,碎石压碎值、泥土含量分别要保持在17%和1%以内。相关人员要试样检测进场的碎石,保证与施工标准所适应。第二,水泥。选购水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严格检测水泥质量,水泥生产商要拥有齐全的资质。由于环境因素会对水泥使用性能造成影响,因此要将防潮保护措施应用下去。第三,砂。要依据规范标准,严格控制砂的细度与含泥量,设置专门的看护人员。第四,钢材。钢材厂商要拥有相关资质,进行必要的检测,没有问题后,整齐堆放于适当位置,且制定完善的防水防锈处理方案。
2 城市道路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2.1 模板安装
通过将模板安装施工技术运用于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可以促使道路路面平整性得到提高,面板边线、厚度的统一性得到保持。施工人员需对模板平整性、接头平顺性严格控制,稳定设置混凝土路面支架。同时,要结合设计路面高度,合理控制模板高度,两者之间一般保持2cm的高差。通过这样的处理,能够避免变形、漏浆等问题出现于后期施工中。
2.2 混凝土配置
混凝土混合效果受配置顺序的影响较大,因此,要依据规范流程依次配置混凝土。要严格控制水的添加比例,均匀进行搅拌处理。要综合考虑施工要求、工程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与含水量,进行90s以上的搅拌,且将难以搅拌的材料及时清理出去。通常情况下,按照0.15的标准控制水的含量,这样含水值最优化目标能够得到实现。主要原因在于失水问题会出现于混凝土运输、摊铺过程中,通过对水的含量进行控制,能够保证混凝土的性能与质量。
2.3 运输
失水、分层离析等诸多问题容易出现于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导致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大打折扣。为避免出现本类问题,需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同时,要依据标准规范,科学控制原料含水量,这样方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原料性能。
2.4 碾压施工
通过碾压施工的开展,能够促使路面逐渐成型。首先,初压阶段内,需借助于轮胎式压路机等设备进行两遍左右的稳压处理,按照160摄氏度、20km/h的标准分别控制碾压温度与碾压速度。完成初压工序后,需对路面平整度进行检查与修正。其次,完成初压工序后,需及时开展负压处理,借助于钢轮压路机等设备进行再次稳压和镇压,按照4km/h的标准控制碾压速度。最后,为保证路面的平整度,还需要进行终压处理。借助于振动压路机等设备进行两遍以上的稳压,避免有任何明显轮迹出现。局部区域难以应用压路机,如拐弯、死角等,则需将振动夯板应用过来。
2.5 伸缩缝施工
若伸缩缝没有得到科学处理,路面病害问题将容易发生,进而影响到道路路面施工质量。因此,作业人员需科学处理伸缩缝,按照6cm的标准严格控制纵向、横向伸缩缝的间距,保证缝宽在2cm以内,且将砂子、沥青等材料填筑于缝内。作业人员要将施工间歇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合理留设施工缝,保证能够密实振捣混凝土,促使混凝土与施工缝形成整体。此同时,伸缩缝施工过程中,要避免损坏到钢筋周围的混凝土,且仔细清理钢筋表面。
2.6 养护
完成碾压工序后,要及时进行保养处理,通常进行一周左右的保养。可将湿砂铺设于表面,基于洒水车的支持,促使定期保湿目的得到实现。要借助于铝合金支持等材料的应用,对混凝土路面平整度进行检测,及时处理不平的地方。
3 城市道路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为避免出现各类路面病害,如裂缝、跑砂等,需严格控制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促使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得到保障。
3.1 原材料控制
原材料选择过程中,需将因地制宜原则充分贯彻下去,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如部分路段容易出现冻融现象,可将抗寒抗冻材料应用过来。部分地区温度较高,选择的材料需具备较强的耐高温性。部分路段经常行驶货车,则需将抗压性能强的材料应用于施工中。若施工现场的石、砂存在着过高含泥量,施工人员要提前冲洗这些材料。浇筑工序开展之前,规范测定石、砂的含水量,进而对实际用水量进行合理调整。
3.2 施工过程控制
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拌和过程,保证混凝土性能满足标准规定。首先,要结合规定要求,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施工人员要积极革新错误观念,避免随意延长拌和时间,否则混凝土凝固问题容易出现。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初凝与终凝分别保持在45min、10h以上,保证没有结块存在。部分混合料需进行加热处理,要控制加热时间在6h以内,且合理确定加热温度、加热流程等,避免改变材料性质。其次,要规范混凝土卸料过程,拌和设备避免碰撞到摊铺机集料,控制混凝土的下落高度与速度。
4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路面施工会对城市道路的整体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虽然混凝土路面施工工序较为简单,但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而出现诸多质量问题,降低道路使用性能。因此,作业人员要全面勘察施工现场,合理设计施工方案,不断增强施工标准化、规范化程度。
参考文献:
[1]孙玉柱.浅谈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质量管控[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5):81-83.
[2]安永华.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成因与养护建议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28):258-259.
[3]林启智.城市道路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探究[J].四川建材,2018(4):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