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月霞
32082619760816****
摘要:砌体工程作为建筑墙体结构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技术,在工程施工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施工规范,保证工程材料和施工工艺的科学性,对施工的各个流程加以管理与控制,以提升砌体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本文章从建筑工程砌体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工艺要求和改进措施方面进行简要分析,供工程实践中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砌体工程;施工技术;改进措施
引言
砌体施工时必须严格保证的项目,只有做好了这一下几点,砖砌体的强度、质量才能保证。否则,其他做得再好质量都是无法保证的
1、建筑工程砌体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加快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步伐。对建筑行业而言,土地资源紧缺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建筑工程向纵向延伸的趋势更加明显,高层和大跨度建筑项目越来越多。这些建筑类型对结构受力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钢-混凝土复合结构等新型结构体系得到了大量的应用,砌体的功能已由结构受力逐步向隔断转变。砌体施工技术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各地的自然资源差异很大,不同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各异,砌体的施工环境和材料种类千差万别,这就要求在该技术的应用中,工程技术人员要加强对工程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地选用符合实际情况的材料和工艺。工程实践中,应根据建筑工程不同使用部位的功能需求,如轻质、高强、保温、隔热、防火、隔音和防渗等,在砌体工程中采用相应的施工工艺,提升工程的总体质量。
2、建筑工程施工要点
建筑工程涵盖项目众多,施工周期长,管理内容庞杂,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不利于施工的隐患,那么在后续施工过程中,潜藏着的问题将会造成更大的影响。一旦发生意外事故,会直接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或者在建筑投入使用后,安全隐患爆发,给用户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这不仅会损害建筑企业的社会形象,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增大后期维护成本,甚至缩短建筑的使用寿命。尤其是建筑砌体工程,通常属于规模较大的高层建筑内容,如果不能保障所有流程的规范合理,那么引发的损失将难以承受。因此,必须加强对该环节施工的管控力度,安排专业人员对施工操作进行监督,及时阻止不合理的施工行为。砌体技术实施要点之一,就是要保障砌筑砂浆符合要求,符合砂浆设计强度要求。而且要对水泥材料的使用进行重点监管,包括水泥的型号、规格等。在砂浆试块制作环节,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相关处理。此外,砂浆试块的后期养护也不容忽视。在体砌筑过程中,严格控制墙体平整度与垂直度,否则会影响到下一阶段抹灰施工,进而影响房屋的净空、开间等尺寸。同时,体之间的灰缝偏差较大,不够整齐,也会使得墙体整体美观度大打折扣,影响到墙体砌筑质量。因此,在实际施工时,就要选用尺寸偏差符合要求的材料,其规格型号要保持一致,以确保灰缝的整齐划一。砌体留置的拉结钢筋或网片的位置应与块体皮数相符合。拉结钢筋或网片应置于灰缝中,埋置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竖向位置偏差不应超过一皮高度。检验方法:观察和用尺量检查。是为了保证砌体与相邻的承重结构(墙或柱)有可靠的连接。砌筑时应错缝搭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搭砌长度不应小于砌块长度的1/3;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搭砌长度不应小于90mm;竖向通缝不应大于20mm。
3、砌体墙施工技术条件及注意点
砌体墙在真正进入施工阶段前,还需要对图纸进行审查后才能保证充分的施工成果,尤其是砌体墙在其柱墙连接部位,应检查该部位是否按要求留置拉结筋并达到了相关技术规范要求,避免强行施工对砌体墙的质量产生影响。应该提前根据施工图纸,对中构造柱的位置进行优化,减少构造柱数量也可以降低墙体砌筑施工难度加快施工进度,也可以有效的提升的抗震能力,保证整体施工质量;在墙体位置放线的准确性上,应进行墙边线以及轴线测放检查后再投入施工,避免墙体砌筑完成后发现与设计图纸存在误差,尤其是位置上的错误,将会影响户型分隔只能返工处理。另外,在砌体墙的过程中,因槽钢悬挑等预留的空洞,需要在墙体砌筑完成后,严格按要求对孔洞进行封堵,否则容易产生渗漏水等质量问题。
4、建筑砌墙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4.1施工前充分做好砌体润湿工作
砌体湿润状况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主要是砌块湿润后可以有效与砂浆充分融合,促使砌墙稳定度提升。由此可以说明砌块湿润对砌体工程的重要性,需要建筑施工人员充分做好砌块湿润工作,依据砌块表面状况在施工前适量喷洒水分,从而有效避免砌块吸收砂浆中水分,防止砂浆水分不足出现墙体裂缝。并且,对砌块润湿后粘着力还可有效增加,最终保证砌体安全性,提升其抗风、抗震等性能。
4.2严格控制灰缝砂浆饱和度
灰缝砂浆饱和度的强弱对砌块粘结具有重要影响,若砂浆饱和度低,砌块与砂浆之间的融合度也会随之降低,间接影响砌墙质量,因此需要施工人员严格控制灰缝砂浆饱和度,在行灰缝浆纱相关操作时严格按照流程执行。部分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使用M2.5以下的砂浆,该种砂浆的材料主体为混合砂浆,需要施工人员按照材料配比要求,将混合砂浆与石灰膏、有机塑化剂等进行融合。在进行材料拌和前需要核对实验室所提供的相关数据,严禁施工人员根据自身经验,随意配比材料,避免出现灰缝砂浆饱和度过低、过高状况,从而有效提升砂浆的使用性能。此外,施工人员在行为砂浆配制时,要根据实际使用量有计划地使用砂浆,防止出现砂浆拌和量与施工所需量比例失调状况,造成施工原材料的浪费,增加建筑施工开支。据以往建筑施工检验可知,机械搅拌混合砂的效果相较于人为搅拌的质量高,主要因为机械搅拌力度适中,可以使砂浆与骨料充分融合,加上机械搅拌可以有效控制搅拌时间,节省人力、物力。
4.3.施工时期的质量控制方法
砌体施工对混合物质量的要求较高,需要根据砌体种类、规格以及要求等正确选择砌体原材料,保证砂浆在使用前具有较好的黏合度、干硬度,水分,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配比达标。为了确保材料符合使用要求,可以提前配比少量材料进行试验,注意砂浆搅拌时禁止杂质出现,影响试验效果。砌体施工时需要材料采购人员对施工要求、施工现场以及环境等进行评估,合理采购施工材料。选择具有高资质的材料生产厂家,所生产的材料必须符合国家要求,保证生产商可以常时间供给材料,避免出现施工材料短缺状况,影响施工进度。此外,采购后需要依据材料性能,妥善保存,防止受雨水侵蚀出现变质,影响材料后期使用。为了避免具有质量问题的材料流入施工场地,需要在入场环节进行材料抽检,若抽检发现材料质量问题需要进行追踪检查。另外,砌体施工工艺对施工质量具有重要影响,若出现施工工艺问题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结束语
随着经济建设跨入新时代,建筑行业获到了蓬勃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节能和环保等要求也越来越高。砌体工程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施工规范性、技术应用效果等与建筑工程的质量息息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在应用中要遵守相应的规范,选用合适的砌体材料和施工工艺,不断提高砌体工程的质量,满足人们的不同功能需求。
参考文献
[1]霍启宇.建筑砌块砌体施工技术探讨[J].四川水泥,2020(01):241.
[2]刘士伟.碳纤维加固技术在砌体危房加固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20,46(01):57-59.
[3]岳利生.建筑工程中砌体工程施工技术浅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0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