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恒亮
深圳市宝安区水务局
摘要:水污染是目前三大环境污染之一,对社会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有显著的影响,所以在绿色经济和可持续经济发展要求下,必须要积极进行水污染的控制和处理。从目前的分析来看,水污染的治理是一个长效的过程,而过去实施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大都存在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这种情况对于有效防治水污染是非常不利的,而且频繁的措施和制度更换会造成大量的水污染治理资源浪费,所以有效的解决水污染治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非常必要。基于现实研究来看,河长制在水污染治理实践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积极的分析河长制在水污染治理中的重要性,并就河长制的具体推进作分析有突出的现实意义。文章分析研究相关内容,旨在为实践工作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河长制;水污染;治理;重要性
我国水资源虽然总量丰富,但是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严重不均,加之工业生产以及生活造成的水污染,目前的我国存在着非常明显的水资源缺乏现状。为了缓解水资源缺乏所带来的问题,不断的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强调水污染的控制和污水的有效处理和循环利用,这于现实社会发展意义显著。从整体分析来看,强调水污染的控制在水资源使用问题解决方面有突出的价值,而河长制在水污染控制实践中的意义显著,所以强调河长制的相关分析价值巨大。
一、河长制概述
要明确河长制在水污染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河长制。就概念理解来看,所谓的河长制具体指的是由中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的制度[1]。从河长制的具体推行来看,其主要的任务是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在河长制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通过不同级别河长的责任明确构建具有全面性、完整性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这可以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就河长制的具体实施来看,其始于2003年,最初推行河长制的区域是浙江省长兴县。在2016年12月的好时候,中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在2017年的时候,就河长制的具体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做了重要的指示,至2018年,河长制推向了全国。从统计资料来看,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全面建立河长制,共明确省、市、县、乡四级河长30多万名,另有29个省份设立村级河长76万多名,打通了河长制“最后一公里”。总的来讲,河长制的具体实施对我国的河湖保护以及环境治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河长制在水污染治理中的重要性分析
就河长制的具体推进来看,其在水污染治理实践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以下是对三个方面的具体概述。
第一是河长制的具体实施有效的解决了水污染治理实践中的长效性问题[2]。从现实分析来看,水污染治理具有明显的长效性,但是在过去的水污染治理实践中,污染治理的具体策略和内容会随着领导任职出现明显的变化。比如某领导在任的时候重点进行区域环境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领导更换之后,区域发展中心发生了偏移,环境治理的严格性和掌控内容有所疏漏,这导致污染问题重复出现。从我国的污染治理实践来看,部分地区的污染反复出现却无法取得较好的效果,多是受此问题影响。河长制的实施有效的改变了这一局面,对于河湖的责任,河长不会因为调任而出现变化,所以河长制有效的保证了水污染治理措施的长效性。
第二是河长制对于推进和落实水污染治理措施有积极的意义[3]。从现实分析来看,在污染治理实践中,责任的落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责任越清晰,相关工作推进便会越明确,而且责任追究也会更加的快捷。河长制的实施使得每一段河流都有了明确的责任人,而且河流的具体情况可以直接作为河长的考核标准之一,这样,河湖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会受到更多的关注。随着关注的加深,污染治理实施的动力会更强,最终的污染处理效果也会显著的提升。
第三是河长制的实施能够实现污染治理实践中的资源整合,实现污染治理的经济性提升[4]。从目前的分析来看,河长制推进强调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不同级别的河长其责任不同,具体的分工内容也不同,通过四级河长体系的建设实施,河湖管理责任更加明确,而且不同级别的力量动用实现了资源的整体调动和协调利用,这样对最终的河湖生态保护、污染治理等有突出的现实价值。
三、河长制的具体推进策略
综合上述的具体内容会发现河长制的具体实施对于水污染的治理有突出的现实价值,因此在实践中需要关注河长制的有效推进。就目前的分析来看,河长制的有效推进需要加强如下工作。
(一)明确价值,强调理念创新
理念是行动的重要指导,理念的创新能够加强行动的先进性和有效性。就河长制的具体实施来看,社会大环境在不断的变化,河湖治理的具体要求也在发生显著的变化[5]。在大环境改变的情况下,要积极的落实河长制,河长需要对相应的内容有全面的了解,这样,相应的工作开展与计划布置才会更加针对性。基于此,河长在工作实践中需要明确自身责任的重要性,同时需要基于社会发展大环境不断的进行自我理念的更新和完善,这样,河长制的具体实施效果会更加突出。
(二)做好制度创新,强调河长制实施的科学性
从目前的分析来看,河长制自2003年开始发展到2020年,制度内容和体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涵盖的内容有了极大的丰富,而且在具体工作执行等方面、技术、手段和方法等具有了明显的变化。可以说,河长制是基于河湖生态治理和环境修复的具体实践工作而发展的,所以河长制的制定与实施均要以河湖生态维系为重要基础。从这个角度进行具体工作的分析,未来河湖工作实践还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而要应对变化,进一步的发挥河长制的积极作用,必须要基于实践进行制度创新,同时对河长制一些不符合实践的内容做及时的调整,这样,河长制与现实工作的匹配性效果会更加的突出,其在实践中的利用价值也会明显的提升。总之,强调河长制的制度创新,实现制度的补充、调整和完善,这于河长制的实施科学性和有效性而言意义显著。
结束语:
综上所述,河长制在水污染治理实践中进行应用有突出的现实价值,所以为了有效的推进水污染的治理,同时促进河湖生态恢复,必须要强调河长制工作的有效推进。文章对河长制进行具体的分析,明确了该制度的内涵以及发展,同时对该制度于水污染治理方面的重要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了河长制积极落实的具体策略,最终的目的是要指导实践工作。
参考文献:
[1]郭井权.河长制在流域水污染防治及生态治理中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新区,2018,000(010):219.
[2]吴振凯,孙颖娜.关于"河长制"河流监管模式治理水污染的相关问题思考与案例分析——以黑龙江省河长制实行情况为例[J].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19(3):128-131.
[3]王梓娴,彭湃.民法总则视野下的河长制对水污染防治的作用——以南京市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8,000(011):137-138.
[4]杨希帅.完善河长制防治流域水污染[J].中国高新区,2018,000(020):205.
[5]张克中,欧阳洁,鲁元平.河长制能否实现河长治?——中国"压力型体制"下的水污染治理[C]//中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40年与新时代——第十二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