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疼痛护理的护理体会。方法:在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本院出生的100例新生儿中,进行随机挑选,并将其分成50例研究组新生儿以及50例参照组新生儿。对参照组的新生儿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研究组的新生儿采取有效的疼痛护理措施。在护理同样一段时间之后,研究人员进行新生儿的哭闹次数对比。结果:参照组的人均哭闹次数远远大于研究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护理对新生儿护理可以更好的安抚新生儿的情绪,减少新生儿的哭闹频率,有着更好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新生儿;疾病护理;疼痛护理;价值
新生儿在出生之后对于疼痛就有很强烈的反应,如果新生儿长期遭受到疼痛,不仅仅不利于护理措施的进行,还会导致疼痛对新生儿脑发育过程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疼痛刺激会导致新生儿出现免疫改变、代谢增加、病情恢复差、呼吸改变、心血管机能不稳定、代谢耗氧量增加以及灌注减少等不良情况。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新生儿出现发育迟缓以及情感紊乱等现象,严重影响脑的发育[1]。疼痛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整新生儿的心理健康的状态。现列举100例新生儿进行分组讨论。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本院出生的100例新生儿中,进行随机挑选,分成50例研究组新生儿以及50例参照组新生儿。对参照组的新生儿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研究组的新生儿采取有效的疼痛护理措施。参照组新生儿:男性20例,女性30例;研究组新生儿:男性21例,女性29例。两组新生儿的性别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及时更换比尿布,密切观察新生儿的身体指标以及皮肤状态。
1.2.2 疼痛护理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行疼痛护理。
(1)安置新生儿的正确体位
护理人员保证新生儿的正确体位,有效的促进新生儿正常的正常发育。在实际对新生儿实施致痛性操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保证新生儿保持屈曲体位,护理人员用双手规定更好新生儿的双脚以及头部,维持这一体位,就可以有效的避免新生儿由于不同条件下的致痛性操作而出现的痛感。这一体位的保持,在相关研究内容中,被证实可以减少气道吸引导致的不同疼痛。
(2)采血时采用静脉
在对新生儿进行采血的时候,需要尽可能选择使用静脉采血的方式。对于一些需要经常采血以及反复采血的新生儿,护理人员需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新生儿进行置入静脉或动脉导管。有效减少新生儿由于经常采血以及反复采血而导致的疼痛刺激,与此同时,也为护理人员减轻了工作难度。
(3)非营养性吸允
护理人员可以在新生儿的口腔中放好安慰性的非营养性吸允,给予新生儿一种心理安慰,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的心率以及活动,增加新生儿体重,改善胃肠功能以及呼吸功能。吸吮假乳头让新生儿转移对于疼痛的注意力,进一步降低新生儿对于疼痛感的过于关注。
(4)给新生儿喂糖水
糖分可以帮助新生儿精神愉悦,糖水的饮用可以在新生儿的机体内部释放止痛化学物质,新生儿可以通过饮用糖水减少自身的不良行为异常情况的发生。在准备给新生儿进行致痛性操作的过程之前,护理人员可以首先给新生儿喂蔗糖水2ml。注意蔗糖水的口服次数每天不能超过10次,且每一次的糖水量需要严格控制。其中,稀释的蔗糖水还需要保证其自身的储存时间,护理人员需要在其配置24h内将其用完,对于用不完的蔗糖水需要及时处理。
1.3 指标判定
观察新生儿的哭闹次数,及时对其新生儿的人均哭闹次数进行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人员将收集到的一系列数据采用SSPS 26.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如果得到的结果为P<0.05,则说明收集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新生儿护理前后的人均的哭闹次数,疼痛护理之前,研究组的新生儿人均的哭闹次数与参照组新生儿的哭闹次数结果相似,经过统计学软件的分析计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护理之后,研究组新生儿人均的哭闹次数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png)
3.讨论
护理人员在对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的时候,发现新生儿会在早期护理中遭受一系列的疼痛,进一步导致新生儿哭闹,加大了护理难度。新生儿不仅仅可以感知疼痛,其感受到的痛感,甚至比成年人对疼痛的感受更为强烈以及持久。为了有效的缓解疼痛对于新生儿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护理人员往往选择采取疼痛护理减少对新生儿护理中带来的不同程度的疼痛[2]。疼痛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减少新生儿的哭闹[3]。新生儿可以用一种较为缓和的状态面对护理人员。疼痛护理在减少新生儿的疼痛感,进一步保证新生儿的正常发育,提高新生儿的生活质量,帮助新生儿可以更好适应出生后的环境,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本文研究得出的结论,与李金花的研究互证,证明其自身的研究有效性[4]。
对比两组新生儿护理前后的人均的哭闹次数,疼痛护理之前,研究组的新生儿人均的哭闹次数与参照组新生儿的哭闹次数结果相似,经过统计学软件的分析计算,没有统计学意义;疼痛护理之后,研究组新生儿人均的哭闹次数明显低于参照组,根据统计学分析,可以知道其差异含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新生儿的疼痛护理更加适应与新生儿的实际情况,实现新生儿的良好心态,减少负面情绪对新生儿的影响,对于新生儿情绪与健康教育的效果有着积极的正面影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常丽.新生儿护士对新生儿疼痛的认知和行为的教学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5):114-115.
[2]高爱玲.新生儿疼痛的护理体会[J].工企医刊,2014,27(01):621-622.
[3]李萌.新生儿疼痛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05):315.
[4]李金花.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疼痛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0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