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值得重视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6期   作者:宋远昌
[导读]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受到消化性溃疡的困扰,其作为一种十分常见的人体消化道疾病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受到消化性溃疡的困扰,其作为一种十分常见的人体消化道疾病,大部分患者开始只是感到上腹部(胸窝儿)不舒服,所以就放松警惕没有第一时间去医院诊治,随时间推移,上腹部不适逐渐加剧,有时会腹痛到无法进食,此时便有可能患上消化性溃疡了,致使自身健康和生活质量全面下降。很多人会有疑问,消化性溃疡到底有哪些表现及特征?其致病因素到底有哪些?本文便聚焦消化性溃疡,对其表现特征以及致病因素做全面科普,以期让广大社会群众了解相关医疗知识。
1、消化性溃疡的表现特征
        (1)消化性溃疡目前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还可发生在食管下段、小肠、胃肠手术后吻合口和附近肠襻以及异位胃黏膜。好发于男性,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常见。国内统计资料显示其男女发病率之比在十二指肠溃疡为4.4~6.8:1,胃溃疡为3.6~4.7:1。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青壮年,而胃溃疡多发于中老年。该病的表现不一,部分人可无任何不适,或以出血、穿孔为首发出现。就典型消化性溃疡而言,其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具有多种特点,比如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但有很大一部分患者也存在无疼痛症状的情况,尤其多见于老年人溃疡、治疗中溃疡复发以及服用止痛药相关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疼痛位于上腹正中或偏右,胃溃疡疼痛多位于胸窝正中或偏左,有些胃溃疡的疼痛可出现在左上腹或胸部。若溃疡深达脏器的外表面或穿透的情况下,受床头部位不同的影响,疼痛可出现在多个部位,比如背部、右上腹、左上腹以及胸部,可表现为饥饿样不适感、隐痛、胀痛、烧灼痛、刺痛等 。
        (2)与进食相关的节律性疼痛是消化性溃疡的典型特征。就十二指肠溃疡而言,餐后2到3小时和夜间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患者会持续疼痛至下次摄入食物或服用抗酸药物后才能够得到彻底缓解。而胃溃疡的疼痛症状则主要出现在餐后半小时,疼痛持续时间介于1到2小时之间,直至下次进餐后再次疼痛症状,且与上次疼痛规律相同,通常在夜间出现疼痛的情况较为少见。若疼痛节律性发生显著变化,则需注意患者病情加剧或产生其他病症。
        (3)周期性疼痛为消化性溃疡的又一特征,尤以十二指肠溃疡为突出。除少数人在第一次发作后不再复发外,大多数人反复发作,持续数天至数月后继以较长时间的缓解,病程中出现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由于患者与患者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其发作的频率、发作持续时间、病情缓解时间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最终溃疡的发展、治疗效果以及巩固效果存在存在较大差异。分析后发现,溃疡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存在紧密联系:季节(秋末或冬春)、精神紧张、情绪波动、饮食不调或服用与发病有关的药物等。


        (4)消化性溃疡还会有气、反酸、胸骨后烧灼感、上腹饱胀、恶心、呕吐、便秘等胃肠道表现,同时可单独出现疼痛或伴发出现疼痛。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则往往表示患者的溃疡处于活动转安泰。若患者频繁出现呕吐隔夜食物的情况,则可能是患者存在幽门梗阻的情况,部分病员还有失眠、多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2、消化性溃疡致病因素有哪些?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是因为侵袭因素和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衡的综合结果,继而对胃、十二指肠黏膜产生了损害。可表现为前者增强,或后者减弱,或兼而有之。引发消化性溃疡的原因有很多,通常情况下人体酸性胃液分泌过多会侵害胃黏膜,在自身消化作用下便会形成溃疡,截至目前医学界发现幽门螺杆菌(Hp)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胃酸及胃蛋白酶、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环境和生活因素、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都是引发消化性溃疡的常见病因。
        (1)大量研究证明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规范化试验证实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Hp感染率超过90%,而80%~90%的胃溃疡患者亦存在Hp感染。因此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有效治疗消化性溃疡,防止复发,阻止胃黏膜持续损伤及其引起的一系列萎缩、化生性改变,从而降低胃癌发病的风险。
        (2)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对消化道黏膜具有损伤作用,在服用NSAIDs的人群中患溃疡的风险显著加大。胃液当中存在的酸及胃蛋白酶自我消化胃粘膜是导致胃溃疡的主要原因长期吸烟者消化性溃疡愈合率较不吸烟者显著降低。具有分析后发现,吸氧会对胃酸的分泌产生刺激作用,继而导致道血管收缩,同时对胰液和胆汁的分泌产生了抑制,继而减弱了其在十二指肠内中和胃酸的作用。与此同时,烟草中含有大量的烟碱,会降低幽门张力,继而导致胆汁出现返流的情况,最终对胃黏膜屏障产生了破坏。此外,食物也可能对胃粘膜产生损害,主要指物理损害和化学损害,比如暴饮暴食、不规则饮食,导致胃分泌节律性受到破坏。若患者有喝咖啡、浓茶、烈酒或摄入高盐饮食、辛辣调料、泡菜等食品以及存在偏食、饮食过快、太烫、太凉等不良饮食习惯,均可能导致出现胃溃疡。
        (3)强烈应激刺激会引发消化性溃疡;如消化性溃疡患者伴有心理障碍、负面情绪重等因素,自身病情就会持续恶化。大量的临床观察也发现,长时间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过分焦虑、劳累可以导致胃酸分泌失调、胃黏膜屏障削弱,从而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埋下伏笔。一些家庭本病也存在遗传化倾向。
         综上所述,根据患者慢性、周期性发作的节律性中上腹疼痛等表现,可以做出本病的初步诊断。通过上消化道钡剂检查、特别是胃镜检查就可确诊。确诊后经综合性、规范化治疗,便可消除症状,促进溃疡持久性愈合,防止复发,减少溃疡发生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等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