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服务站治疗的2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管理模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组100例,分别采取常规管理模式、综合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管理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采取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管理效果。
关键词: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老年高血压管理;作用分析
高血压患者多发于老年群体,为了控制患者血压,还应按时服药,通过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应用到老年高血压管理中可改善患者血压水平,为患者健康予以保障[1],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2018年9月~2019年9月来我服务站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00例资料回顾分析,患者平均年龄(56.21±8.26)岁,按护理管理方法将其分成两组,各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症类型等常规资料的比较上,P>0.05,可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同时对患者身体进行检查。
观察组采取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
1.2.1成立慢性病管理小组
首先,服务站应对慢性病管理小组进行建立,组织健康教育活动,帮助患者掌握相关疾病知识,包括:高血压发病机制、注意事项、应对措施,对患者日常饮食严格控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2.2加强患者信息的管理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信息管理系统予以完善,将每位患者资料详细记录,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地址、联系方式等,以此为依据对患者进行科学评估[2]。
1.2.3加强日常检测
另外,还应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来采取科学的护理服务手段,例如:测量血糖、血压水平、心电图检测等等,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护理方案,提高管理效果。
1.2.4健康锻炼
为了更好地控制患者血压水平,还应指导患者科学锻炼,使患者认识到健康锻炼的重要性,同时指导患者学习诸多锻炼方法,如:八段锦、太极拳[3]。
1.2.5延伸护理
当患者疾病恢复后,护理人员应加强延伸护理干预,对患者定期随访,了解患者日常生活,并对其加以指导,提高护理干预效果,如若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引导患者住院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组间比采取t检验;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数据对比采用卡方检验x2,对比以P小于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干预效果
两组患者管理干预效果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一:
.png)
2.3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
两组观察组管理后焦虑、抑郁心理评分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三)。
.png)
3讨论
高血压本身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多发于老年患者,如若血压控制部及时便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包括:脑梗、肾衰竭[4]。在临床治疗基础上,还应采取有效的管理模式,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的应用可提高患者管理效果,规范患者的日常行为习惯与日常饮食,为血压的控制奠定基础[5]。
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干预效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在高血压患者中采取社区慢性病管理科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海鹏.老年高血压管理中应用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08):206-207.
[2]叶明.老年高血压管理中应用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01):118+136.
[3]梁晓明.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5):177+179.
[4]陈冬辉.老年高血压管理中应用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的作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4):140-141.
[5]蔡敏霞.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4):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