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公路工程监理咨询公司 山东省滨州市 256600
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路桥工程建设也逐渐趋于规范化。在路桥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路桥工程的承载力、强度有着显著效果。同时,该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并为路桥工程建设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文将对路桥施工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进行详细分析,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路桥施工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应用
1、钻孔灌注桩技术分类及基本特征
1.1全套管钻孔灌注桩
此类成桩技术极具创新性,且技术操作工序简便。与其它成桩方式相比,省略了钻孔清理与泥浆制备流程,可以直接安装钻机进行套筒内作业。全套管钻孔灌注桩技术操作工序简便,可保证工程质量,因此备受路桥施工技术人员的推崇。
1.2泥浆壁钻孔灌注桩
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泥浆配制比例制备混合料,然后冷却钻头,悬浮砖渣。在路桥施工过程中,应用泥浆壁钻孔灌注桩技术,有助于保护钻具与辅助机械设备,确保各工序的紧密衔接与过渡,增强路桥结构安全稳固性。
结合上文内容可知,全套管钻孔灌注桩技术与泥浆壁钻孔灌注桩技术各有优缺点,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基本特征集中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①施工振动小,噪音分贝低,不会对周边建筑造成严重的震动效应,且不会干扰居民的正常生活;
②可增强灌注桩的承载负荷力,增强地基结构安全稳固性,保障整体工程建设质量;
③在路桥桩基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灌注作业需要在泥水环境中进行,因此技术操作工序较为冗杂化,一旦处理不到位,会严重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另外,钻孔灌注桩技术适用于工业建筑或高层民用建筑,且随着技术的优化改进,在港口工程与水利水电工程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2、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要点
2.1 准备工作
2.1.1 施工方案审核
在施工作业开展前,要对现场地质勘查报告、设计图纸、施工标准要求等内容予以详细了解和审查,保证各项指标数据设置的合理性。同时还要做好应急处理方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予以提前预防及合理控制,减少问题带来的影响。
2.1.2 按照施工方案检查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
在该环节内,具体检查的内容有:检查泥浆循环系统中沉淀池及泥浆池设置情况;检查管道质量并做好防水试验;检查混凝土浇筑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确保其与施工要求相符;检查原材料质量,禁止问题材料应用在工程施工中;确定桩位位置及桩柱间距设置情况;钻机设备在使用前,需对护筒高度及位置实行细致检查,以加强钻机工作的合理性、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泥浆的进出指标实行检查,如果存在不符情况,要及时查找原因并做好调整工作;检查施工中各项参数数据记录的准确性与否,便于工作人员及时准确了解钻孔灌注桩施工情况。
2.2 成桩技术要点
2.2.1 钻孔
钻孔过程中,应对进尺及钻孔速度实行控制,尤其是护筒刃脚处,钻进速度要放慢,使其形成泥皮护臂,待钻入刃脚处1m左右位置后,恢复正常的钻进速度。
路桥施工中因地质结构的影响,钻孔采取的方式也会存在差异,如遇到软土地基且存在漏浆情况,可将钻锥先行抬起,待泥浆流入孔洞后,放下钻锥通过倒转的方式将泥浆与孔壁融合起来,之后再开展后续钻进工作;如果钻孔中遇到黏性较强的土壤,需要改变钻进速度及泥浆材料的指廊,尽可能以中速、大泵量、稀泥浆开展钻进工作;如果遇到软土结构,可应用平底钻锥,以低速大泵量的方式完成钻孔施工;如果是浅层黏土,则可利用抵挡慢速、大泵量、优质泥浆完成钻孔施工。
2.2.2 清孔
钻孔完成后,如果孔底位置存在较多泥沙或杂质,很容易降低灌注桩的承载能力。所以在钻孔完成后,要做好清孔作业,将其中含有的杂质清除干净。清孔主要是利用泥浆自身的动能冲击及泥浆的粘结能力,将沉淀在孔底的泥沙及悬浮颗粒冲洗出来。而要想保证冲孔质量,就需要对泥浆材料进行合理配置,使其符合施工要求。通常情况下,路桥工程泥浆配置中,要保证含砂率不大于6%,胶体率不小于90%,黏度测定时间间隔为17~20min之间。
2.2.3 钢筋笼的制作和吊放
钢筋笼的制作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在钢筋笼制作完成后,对钢筋笼的参数数据、吊环长度实行检查,让钢筋笼固定在底梁下端。在钢筋笼吊装过程中,不但要保证吊装位置合理性外,还需做好焊缝及钢筋笼质量验收工作,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区域实施及时处理。同时,在下放时,应注意钢筋笼能否顺利地下降且不与孔壁碰撞,当吊装受阻时,不能够加压强行下放,此时需停止悬挂和释放,找出问题原因。
2.2.4 二次清孔
上述工作完成后,孔底会积存一部分沉渣,这时需要实施二次清理作业。二次清理中,主要是利用泵将泥浆压入管道中,通过压力作用将存在的杂质排出,做好清理工作。
2.3 泥浆制备
钻孔灌注桩中使用的泥浆材料是由水、黏土、添加剂等材料按照一定比例共同制备而成的。在调配过程中,需要人员对泥浆黏稠度进行合理把控,并通过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处理方式,准确计算泥浆体积及密度,确定絮凝剂的添加量,以提高泥浆质量。另外,在搅拌过程中,当泥浆变成絮团后就沉淀静止,大约1h之后,上清液就会出现,然后将其排放出来,填埋底池。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前,需先确定施工方案的可行性,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强泥浆灌注效果,提高成桩质量,以期增大路桥结构的承载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泥浆护臂在调制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钻孔技术,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实行合理调制;同时在钻孔施工中,应根据泥浆情况选用合适的钻头,以免钻进过程中出现卡死现象,继而阻碍钻井的正常运转,引发危险事故。
2.4 混凝土灌注施工技术要点
首先,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钻探需保持连续性,无特殊情况不得出现断档。在灌注时,要注重混凝土浓度及浇筑量与实际设计要求相符,避免频繁置换影响施工质量。其次,灌注中,喷嘴与孔底要保持400mm左右的距离,并在运行过程中反复检查,注重距离的合理性。灌注一定量混凝土后,要将导管下移100~200mm左右,增大混凝土的埋管深度,提高底部混凝土浇筑质量。再次,浇筑环节,应根据浇筑进度对导管埋设深度进行调整,加强浇筑质量和均匀性。导管内混凝土的深度要控制在1~3m之间,且不得低于1m距离。针对混凝土表面与沉管的深度,需15~20min左右完成一次测量,以免影响浇筑效果。最后,浇筑过程中如果出现堵塞现象,应及时找出产生堵塞的原因,如材料使用不合理、调配比例不符等,然后采取合理措施解决堵塞问题,提高灌注桩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在路桥施工建设过程中,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可全方位把控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流程,进而提高施工效率,强化工程建设质量。但在灌注施工过程中,应当严格遵照施工标准规范执行作业,并切实解决施工环节存在的各类突出性问题,以此充分发挥出技术优势,确保该施工作业满足现代化标准要求,推动工程顺利竣工。
参考文献:
[1]张大波.路桥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8(09).
[2]付虎威.路桥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5(28):33-34.
[3]于飞.对路桥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民营科技,2016(01):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