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牛飞红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牛飞红
[导读] 摘要: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固定的课堂时间内,尽可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促进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陕西省兴平市秦岭小学  陕西兴平  713100
        摘要: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固定的课堂时间内,尽可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促进课堂效率的最大化。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的兴趣不高,课堂效率也没有得到明显提升。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扮演好自身的角色,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来满足学生的需求,进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有效提升课堂效率。笔者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角度,谈一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课堂教学
        1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低效的表现及成因
        1.1小学生缺乏学习语文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形式单一,手中拿着一只粉笔,一本书,从头讲到末尾,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缺乏学习语文兴趣,教师没有创设教学情境,更没有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课堂死气沉沉,没有生机,这样的课堂会导致教师越讲越没力气,学生越学越不想学,最终导致低效教学。因此,教师要使用恰当合理的教学,创造有效的教学情境以及合理使用多媒体资源,增强课堂活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以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2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且缺乏艺术性
        有的教师评价方式单一,学生的积极性被打消。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目的为了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学。教师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带有艺术性,大多数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就只有一句评语,教师正确的做法就是评价学生回答的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教师评价要准确及时,不能等学生说完,等到下课或是下节课评价,这样就达不到教学目标。
        2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低效的成因
        2.1语文教师事业心与进取心不强
        一些教师习惯不好,造成事业心、进取心不强,对待教学工作敷衍了事,不认真研究教学任务,没有针对学情、针对教材、针对重难点,认真准备课,对学习方法以及教学方法没有进行考虑,不关注教学目标,教学质量肯定不好。虽然是部分教师存在这种现象,但的确造成了小学语文课堂的低效。
        2.2语文教师思想观念陈旧落后
        一些教师的教学质量提不高,不是由于教师不努力的结果,这些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考评方面都是非常认真的。这些教师是有相似之处的,就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视知识的讲授,而方法和手段都相对单一和落后,不吸取和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先进理念,一味执着的按照自己的教学方法去教学,结果造成小学语文课堂低效情况,因此,这些教师应该转变思想,善于向其他优秀专家以及教师学习。
        2.3小学生主体性地位不突出
        小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位置而不是处于被动位置。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思维还未觉醒,思考、创新的能力有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尚未养成,加上被动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无法感受到课堂学习的乐趣,从而失去对课堂的浓厚兴趣。教师讲得很有劲,学生学得却很无力,学生参与性低,这样的教学是没有效的。
        3新课改下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3.1强化目标意识
        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对小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对教学过程具有指导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对三维目标把握好分寸,在课堂教学中围绕三维目标进行教学,就可以减少课堂的随意性、盲性性、含糊性,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


        3.2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3.2.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语文学科教学若脱离生活,学生就只能简单地理解文字肤浅意思,而不能深入理解课文。只有将语文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才能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如在学习《与象共舞》这一课时,很少有学生去认真地观察过大象。在课前教师可以布置观察任务,从互联网上收集大象的图片,查阅资料对大象展开重点观察,若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动物园观察大象,从而让学生在亲自观察中真切地感受到大象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动物,帮助学生获取全面和直观的认知。
        3.2.2运用音乐创设情境
        音乐可以起到渲染与烘托效果,有强烈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为本来无味的教学注入活力,让静止的文字动起来,将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情感传递出来,引导学生带着特定的情感基调来展开学习。如学生朗读时配上音乐、教师范读时配上音乐和播放课文音乐,可以将枯燥的文字转化成有趣的事物。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实现教师展开有效教学;另一方面体现出文本的人文性,有利于学生深刻领悟文中所包含的情感。
        3.2.3巧妙提问创设情境
        教师要做到趣味性提问,诱发学生探究动机。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需要外部的刺激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做到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教师让学生思考后有所体会,但学生表达不出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提出问题,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来展开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实现学生多次主动思考;教师要做到开放性提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3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
        3.3.1语文课堂教学中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教师先让学生对自己所评价的内容进行自我评价,进行自我反思之后,之后教师再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班级小组间的相互评价。教师要倡导小组间的相互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进步。教师在讲授《桂林山水》这一课时,让一位学生朗读一段课文,之后让小组间的学生针对他朗读的结果给出评价,学生们既肯定了优点,也指出了缺点。本来很沉闷化的课堂教学,在学生们的评价中,课堂气氛瞬间就活跃起来了,同学们在合作的氛围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师评价。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教师在讲授《乌鸦和狐狸》课文时,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后,教师要给出评价。如果这位学生评价的十分合理恰当,教师可采用奖励的方法去鼓励学生。若学生回答不出来或回答不够全面,教师也不要批评学生,要去引导学生解答问题。师生互评,树立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在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评价作为引导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上,教师应尝试把师生评价结合起来。
        3.3.2语文教师教学评价语言讲究艺术性
        教师的评价的语言要生动形象。教师课堂评价的语言要完美,使评价更富有针对性和感染力。教师要及时应对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适时评价,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在上《装满昆虫的口袋》一课时,提出课文为什么以“装满昆虫的口袋”为题目时,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位发言少而不能完成作业的男生举手说:“我们的口袋都是用来装有用的东西,但法布尔的口袋是装昆虫的,说明了他喜欢昆虫。”教师听后,微笑的朝男同学点头,同学也向他鼓起掌来,这位教师这样评价学生:“你好棒,居然读懂作者了心思,把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表达了出来!”之后,这位同学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结束语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国家、社会的支持以及语文教师自身的努力。笔者相信,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拥有足够的耐心,以及对教育事业无限的热爱与忠诚,就一定会把语文教好,为祖国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明晶.新课改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9):234.
        [2]杨传玲.新课改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6(3):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