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教学管理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刘小军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刘小军
[导读] 摘要: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技工院校,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专业型人才需求加大的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学与管理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大众关注。
        兰州装备制造技师学院  甘肃兰州  730050
        摘要: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技工院校,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专业型人才需求加大的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学与管理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大众关注。加强技工院校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能够促进院校与企业的双向发展对我国工业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将对校企文化融合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技工院校;教学管理;校企文化融合;策略
        将院校教学管理与企业文化进行融合,是指将企业文化融合到教学内容,使校园教育具有职业特色。在校期间进行类似的企业文化融合能够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校企融合能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为企业文化注入新鲜活力。
        一、校企文化融合现状
        目前,不少技工院校已经开始将教学管理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但在进展过程中存在部分问题,各界人士对校企融合理解不到位,使校企融合进程速度降低。本段落将对技工院校教学管理与企业文化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一)融合倾向功利化
        在已经进行校企融合计划的技工院校中,通常以邀请业界成功人士来开展讲座以达到融合目的,但这种方式只能在学生心中留下比较浅显的印象。甚至在某些演讲过程中,企业家将讲座变成自己或企业的推介会,并不能使学生认识到如何才能做好本职工作,如何才能获得成功。同时,某些技工院校教师对企业文化不够了解,没有深刻理解校企文化内涵。便导致两相融合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
        (二)融合过程不合理
        我国工业化进程发展较缓慢,部分企业并未形成完善的企业文化。与技工院校进行融合的企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其企业文化更是不成熟。比如,在校企融合过程中,企业给留出实习岗位给技工院校的学生,但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却并不能学到什么东西,企业会根据公司需求安排这种廉价劳动力,出现专业与岗位不匹配的现象。技工院校在此过程中未能了解企业具体情况便进行合作,使校企融合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三)校企融合理解不到位
        多数人对技工院校教学管理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理解为,学校学习企业文化与管理方式,忽视了学校对企业的影响,这种单向融合无法促进企业的发展,不能发挥校企融合的真正作用。部分企业也存在这种思想,对校企合作表现出不配合的现象,使这项计划不能发挥出原本的功效。
        二、校企文化融合改进方案
        技工院校与企业文化融合过程中显露出不少问题,但这种融合方式本身还存在很强的优势,所以促进校企文化更好地融合,发挥融合优势便成了融合过程中的首要优势。接下来的段落将针对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一)推动技工院校与优秀企业的融合
        技工院校教学管理与企业融合时,多以物质融合为基础,在精神上面的融合较少,同时也使融合过程呈现一种低层次、零散、无序的状态[1]。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技工院校与企业的精神方面的交流,借助物质载体进行推广。可以将企业思想实体化,在校园内对企业文化进行宣传,比如,可以将企业家事迹做成玻璃展板挂在教室门外的墙上。加强校园内企业文化标志,可以有效增强校园内的学习氛围。
        比如,可以对校园实训室进行改造,将校园实训室装扮成工厂车间的形式,并在实训过程中穿上统一服装,并在室内墙壁上张贴安全生产标语,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像真的处于车间中一般,营造真实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企业文化。还可以与企业一起组织校企联合活动,在就业课堂上请企业人事部门人员走进课堂,模拟就业面试流程,或者进行团队训练、专业知识比赛等。情境代入式学习更能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以及随机应变能力,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企业文化,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应将企业思想融入专业知识教学中,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才能实现技工院校对企业文化更好的吸收。
        在此方面可以邀请相关行业代表人物参与教材的编写、修订,在其中融入企业文化元素,并结合多例进行讲解分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际案例更深层次理解企业文化,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二)加强企业对技工院校的学习
        现阶段技工院校教育管理与企业文化融合过程中,常见思想问题为只认为企业对促进学生成绩有帮助,却忽视了学校对企业的促进作用[2]。要使这一思想有所转变,需要进行多方面努力。校企合作作用是相互的,企业进行的是经营性文化,学校进行的是学习型文化,在企业展开学习型文化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企业注入新鲜活力,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这一方面,技工院校和融合企业间可以共同建立研发基地,学校老师可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技术改造方案,还可以对技工院校研发的新兴项目做出实践,实验成果由企业与院校共享,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同时还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可以在企业内为技工院校的学生留出实习岗位[3],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性与活力可以带动公司工作氛围,尤其是学生好奇心会促使他们对老员工进行提问,促进老员工的思考能力,激发员工积极性。同时技工院校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培训基地,企业会不定期面向社会招聘新人,对于没有经验的员工要进行培训,技工院校内空间较大,学习氛围要较浓厚,同时还有与企业相似的实训基地,在要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院校内实训基地非常适合为企业培训新人。
        (三)进行全方位融合
        校企在融合过程中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以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为最终目的,扭转社会对技工类院校的偏见,使技工类院校学生获得社会认可[4]。院校培养人才,企业需要人才,这其中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学校要利用现有资源配合企业进行宣传推广,相互促进,使企业进一步提升在区域内的影响力。
        企业也要利用现有资源为院校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还可以在校园内建立与企业对接的社团、工作室等,企业可分发一些相对容易操作的任务交给学生来做,不仅能够降低企业制造成本,还能够带给学生更多实践机会。另外在寒暑假期间可以留足实习岗位,以学习为目的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全程参与到制作、管理过程中,形成对企业的认同感,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更能激发技工院校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同时要定期与当地其他企业进行交流,将院校教师、企业融合负责人、院校优秀学生代表聚集起来交流经验教训,完善融合方案,使技工院校教学管理与企业文化融合形成完善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使融合方式进一步发展,为未来校企融合打下坚实基础,提供完备经验。
        三、结束语
        推动技工院校教学管理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院校就业率,扭转社会对技工院校的偏见意识。更有助于形成院校特色,使之能够长远发展。对企业来讲能够增强企业竞争力与创新能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总的来说,促进双方融合能够使双方相互促进发展,使双方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虽然现在融合方式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但为了提升双方发展,更要加快相互融合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孙洁.高职校企文化融合路径的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6):113-114.
        [2]邱昌将,章金安,冯维达.高职院校班级企业化管理的探索与研究[J].对外经贸,2019,(4):143-145.
        [3]莫舒玥.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研究[J].广西教育(高等教育),2018,(2):94-95,113.
        [4]张渝乾.浅析如何将企业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J].现代职业教育,2018,(17):2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