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市政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 顾天天

发表时间:2020/9/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顾天天 康禹
[导读] 摘要:在城市交通中,交叉口是道路网的联结点,可谓城市交通的咽喉,合理的交通组织达到道路交通流量及流向的分流,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合理利用资源,其设计将直接关系到道路交通的安全与畅通。
        浙江新中环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在城市交通中,交叉口是道路网的联结点,可谓城市交通的咽喉,合理的交通组织达到道路交通流量及流向的分流,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合理利用资源,其设计将直接关系到道路交通的安全与畅通。因此进一步加强对交叉口的研究非常有必要,良好的渠化设计,能有效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更安全、更通畅,从而提高路段的交通能力,促使整个城市交通更快捷。鉴于此,文章对市政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要点
        1常见平交路口的优化形式
        1.1交叉口拓宽设计
        交叉口拓宽设计是在交叉口进出口道处增加左转车道或右转车道,通常有渐变段和展宽段组成,出口道展宽段可以作为公交车道的专用车道和停车港湾,既减少交通的干扰,还可以增加通行能力。进口道左侧拓宽车道通常需占用中央分隔带或对向出口车道或减小车道宽度,来将进口道的中线左移。进口道右侧拓宽路口需要占用绿化带或将右侧分隔带、人非等部分设施后退,来增加右转车道的道数和宽度满足要求。出口道车道数应与上游进口道同一信号相位流入的最大进口道数相匹配。
        1.2掉头车道的设计
        掉头的形式一般有两种:交叉口内掉头和提前设掉头口。交叉口内掉头就是现在常见的形式,存在与左转车辆和过街行人的干扰。提前设置掉头口,将掉头车流提前移至左转路段,既提高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又消除了对行人过街的干扰。
        1.3微循环设计
        交通微循环也可作为一种交叉口交通拥堵的解决方法,但是也没有相应的设计规范,实际施行中利用干道周边小街小巷等,通过疏通循环达到对主干道的分流或完成交叉口交通左转、右转。同时也受地块限制,特别是老城中,支路、小街小巷道路较窄,等级不高,通行能力受阻。
        1.4中心环岛设计
        中心环岛设计不需要信号灯控制,使车辆顺着环岛逆时针方向行驶来实现各方向的转向。环岛的半径越大,交织段长度越长,环岛的通行能力就越大,因此用此方法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会受到空间使用限制。同时环岛适用于多路交汇或转弯交通量较均衡的交叉口,相邻道路中心线间夹角宜大致相等。
        2市政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方法
        2.1车辆通行无序,建设优先权交叉口
        开展优先权交叉口建设,规范交通秩序。首先道路管制部门要先分析交通无序的原因为渠化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对症下药。通过对一段时间的实时路况进行观察,发现在早上七点到八点之间,下午六点到七点之间会出现经常性的道路严重拥堵情况。车辆随意插队变道,非机动车和行人不遵守道路交通法规闯红灯,在机动城驾驶到上行驶都导致交通通行量下降。据此道路管制部门将工作重心置于在早晚高峰时期分流行人与机动车,分批放行治理建设优先权交叉口。考虑到特殊时间段内行人与非机动车数量较大行驶速度慢,道路管制部门将二者实行一体化设计。在设计中的表现为:第一,在行人非机动车通过交叉路口时,在交叉口面积较大,车流量大且车速行驶快的情况下为他们设置交叉口安全岛。安全岛起到保证交通秩序分流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作用,当绿灯时一批行人将会从安全岛抵达马路对面,下一批行人则会到达安全岛等待绿灯再次亮起后通过马路。

处于十字路口等交叉面积较大的道路时,在安全岛出口的设计上可以依据道路的往来情况设置相应的多方位待转区如左转非机动车安全岛停留地,有效的疏导了大规模的人流,确保通行顺畅减少了非机动车行人随意穿行机动车道的危险现象。第二,在行人过街设计上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尤其要注意老幼病残孕特殊群体的交通安全问题。在一般情况下当非机动车行人通道宽度大于两米时,为提高通行能力可以把道路设计在安全等级较低,小面积交叉口位置。在保障人群过街安全的同时兼顾了通行便利。当处于面积较大的交叉口时,全面考虑各类人群的通行能力行人过街的设计步速应小于1.0m/s,为需要特殊保护的人群提供安全通道。安全通道与道路上的安全岛相连,基本符合一般的行驶路线,机动车遇到安全通道后要有意识的放慢速度以免发生意外。如经电子监控检测,机动车未避让安全通道上的特殊人群将会被处以罚款。只有科学的开展优先权交叉口机制,利用安全岛、安全通道等方式分流非机动车和人群才能保障特殊时期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2潮汐车流拥堵,设计十字形交叉口
        设计十字形交叉口和潮汐车道,是为车流提供更多的出口,避免车辆随意变道行驶而带来的交通秩序混乱。道路管制部门通过长时间的数据分析发现车流量呈现出潮汐变化趋势在早上七点到八点人流与车流从周围想市中心移动,下午六点到七点又大规模的离开市中心。由此道路管制部门主要采取两种措施:第一,设计潮汐车道灵活应对固定时间段的车流变化。在设计车道时改变传统的双向车道模式,将划分相向而行的车道的固定路障变为可移动的分隔带,把分隔带与监控相连接并受到交警的人为控制。当早高峰来临后,交警通过观察监控了解总体的路况信息,车辆大幅度的驶向市中心,此时对进城的车道需求量大出城车道的需求量少,交警就可以控制移动隔离带将出城的车道临时改为进城车道减轻交通负担,保障通行的流畅。第二,把交错叉口改为十字形或T字性叉口,减少叉口数量。在大面积的交叉口路段,简化车道设计把几个大致方向相同的小交叉口合并为一个大交叉口,扩大出道口车道的面积。对于交错叉口而言需要处理的交通流量多,在车流量大的时间短无法控制车流走向并且不利于对此条路段陌生的司机的行驶更易导致交通拥挤。所以道路管制部门可以通过对于交叉口相连的某条道路采取单向交通或禁止右转等措施将车道控制为十字形,减少交叉口的数量,控制对象交叉口的流入量。同时交警以实施必要的交通规制和改善信号相位的方式,配合十字形叉口的道路管制工作,让车道呈现出小股水流汇入大河的态势,促使车辆的有序形式,体现渠化设计的便利之处方便群众生活。
        2.3交通事故频发,综合考量道路设计
        综合考量道路规划采用渠化设计,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道路管制部门针对路段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道路设计方案。在大面积的交叉口地带通过建设安全岛的方式,分流非机动车和行人,保障行人在绿灯的时间范围内安全通过马路,避免因为绿灯时间短而道路长而出现的行人滞留在马路中间的现象出现。在车道数量多并且较宽的道路上应建设交通岛。用来限制和引导车流的行驶方向,令斜交对冲的车辆变为直角交叉或锐角交叉,避免因道路过宽引发的车辆并行,抢道的问题,降低机动车相撞的风险,保障道路安全。同时交通岛的位置要按车流顺畅的流线设计,面积适中与该条道路的宽度相适应。交通岛上还应种植醒目的绿化,高度适宜不影响通视范围。其次道路设计作为市政项目的重点工程还要注意渠化的美观程度。在规划初期要充分考虑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得交叉口的渠化设计与绿化设计协调发展,丰富路口形式。道路管制部门可以依据本地方的历史文化或自然环境特色,设计出有地方魅力的交通岛,安全岛等渠化设计。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工程的设计质量对于车辆行驶的交通安全有着直观的影响。道路工程作为现代人们出行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其设计与建设质量的保证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相关的设计工作人员不断强化对市政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以保证道路设计的科学定与合理性,从而进一步保证人们的出行安全。
        参考文献
        [1]古劲松.浅谈如何利用高质量的公路几何设计保证交通安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9).
        [2]李海峰.公路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J].交通标准化,20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