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医疗安全及质量会受到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直接影响,而通过加大对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力度,不但可为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而且还可充分促进临床检验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检验人员在开展检验工作之前,需要对患者的基础资料、标本采集时间和方式、检查项目等信息进行检查,确保准确无误后选择科学的检查项目。同时检验人员需要和主治医师进行沟通,以此来选择检验步骤较少的检验项目,同时不影响检验结果的精确性。医护人员在采集标本时,需要按照规定完成每一项操作,避免标本采集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同检验项目需要的检验标本不同,需要结合患者的检查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采集时间,同时不影响病情。同时,大部分患者都需要接受采血,医护人员在采血时需要选择合理的采血体位,止血带的应用时间要控制在1分钟之内,穿刺成功后需要立即将止血带松开。
检验中重点环节质量控制方式
检验人员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医疗检验设备,以此来了解检验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检验设备的优良运行,检验设备也需要定期接受国家规定的检验并保留检验证书。检查试剂是医学检验操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物品,为了提高检查试剂管理效率可以应用计算机管理方式,同时能够降低试剂应用和管理失误的概率,而检验人员则需要结合检查项目和检查仪器性能选择应用试剂,同时遵循试剂的应用流程。检验人员在应用检验设备时也需要遵守相关的应用流程,检验科室也需要加大对检验工作的监管力度,以此来降低检验环节出现问题的概率。
检验后重点环节质量控制方式
在检验操作完成之后,检验人员需要对检验数据和结果进行进一步核查,同时为了方便医学检验数据的统计和应用,检验科室可以建立数据库,将检查数据和结果输入到数据库中,同时对相关的检验报告进行备份,以此来确保检验数据的完整性,避免数据丢失而影响患者疾病诊断和治疗。同时,检验人员之间也需要经常沟通,针对问题进行集体分析和讨论,同时提高自身的检验专业程度,进而提高检验质量和效率。
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属于一项系统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检验数据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了疾病诊断准确程度及治疗效果,但是在实际的检验工作中,影响检验数据准确性的因素较多,为了提高检验数据的精确性,提高检验质量和效率,检验人员有必要采取一定的重要环节质量控制方式。
临床医学检验可为多种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同时,医师也可以检验结果为依据,对患者病情的发展程度及疗效进度做出准确判断。但在实际开展医学检验过程中,各环节都有可能出现对检验结果可靠性、准确性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进而大大降低医疗工作质量及患者治疗效果。由此可见,做好临床医学检验环节质量控制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检验前展开质量控制,对患者的信息进行认真核实,并积极做好样本的采集工作,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以患者具体情况为依据,制定出科学的检验方案;对检验设备仪器进行定期维护,并借助计算机来管理试剂,加强检验人员对检验仪器设备及试剂使用操作的了解,并制定出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为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提供充分保障;检验结束后,核实检验结果,并将患者资料及检验结果输入到数据库中进行备份保存,检验人员加强与其他科室医护人员的交流与自身学习,大大促进了检验结果准确性及可靠性的提高。
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自身健康问题关注度逐渐提升,对医疗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存在质量不高以及检出结果不准确等问题,容易引起救助不及时或者误诊等现象,如果错过了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直接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根据当前存在的具体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必须注意的是明确检验的内容和基本要求,只有有序进行控制,才能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