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水利工程维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周小李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周小李
[导读] 摘要:近年来,大型灌区水利工程项目数逐渐增加,堤防作为其建设重点,堤防技术实践中也表现出一定问题和不足,因此,有必要对堤防施工技术及管理经验进行总结。
        核工业井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310000
        摘要:近年来,大型灌区水利工程项目数逐渐增加,堤防作为其建设重点,堤防技术实践中也表现出一定问题和不足,因此,有必要对堤防施工技术及管理经验进行总结。
        关键词:灌区水利工程;堤防施工;防渗技术
        引言
        灌区由水库、渠道、农田等系统组成,协调周围水系资源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灌区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推动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堤防是水利工程的核心构成,其建设质量与水利工程运行安全及性能直接相关,建设成本高、难度大。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灌区水利工程维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做具体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1灌区的含义
        所谓灌区实际上就是有稳定可靠水源引入以及排水渠道系统等设施非常完善的灌溉面积,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展。2016年,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在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已经对我国农业向高效、安全、节约、环境保护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由于我国水利建设长期以来始终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所以,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灌区现代化建设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充分发挥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管理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生态建设的优势,促进灌区现代化建设管理与服务水平的全面提高。水行政主管部门则根据我国农业灌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要求,通过开展全国范围内的调研和顶层设计,采用合理先进技术、工艺以及相关设备打造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灌区工程设施,提高了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农业生产能力的全面提升,推动了灌区现代化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2灌区建设维护的原则
        2.1增强信息管理通信能力
        信息资源为灌区现代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依据,在开展灌区现代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信息管理系统的通信能力,才能确保信息资源的传输效果满足灌区现代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要求。随着灌区信息管理系统通信能力的持续增强,水资源的调度也更合理。此外,上级水利部门在下发水资源调度通知与计划时,也可以借助信息管理系统将通知及时地下发至各个下级管理站,以便于各个管理站及时按照通知内容的要求,做好水资源调度和管理工作,促进灌区管理水平和效果的有效提升。
        2.2建立对相关设备的控制系统
        在开展灌区现代化建设的管理工作中,不但要按照要求完成水利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应用工作,同时还应做好灌区水闸、分水闸、干渠节制闸等远程控制能力的优化和升级工作。所以,在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必须将自动化控制系统融入灌区现代化信息系统建设中,充分发挥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特点,实现针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无人控制目标,减轻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压力,提高灌区现代化建设的效益。
        3实施灌区现代化的可行性建议
        3.1灌区改造工程中钢板桩围堰导流施工技术
        在水利工程的各项施工过程中,针对水利灌区进行及时有效的改造,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围堰技术是指在水利工程的范围内相对来说比较干燥的地点,临时搭建阻水项目的一种先进的技术方法,围堰通常情况下选取的是钢板桩围堰以及土石围堰等,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尽可能应用钢板桩,使整体材料的稳定性,安全性得到显著提升,从而确保改造工程各项事故工作有序进行。

在具体的改造工程中,要使河道的水质环境得到切实有效的改善,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更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对此,进一步有效采取钢板桩围堰导流施工技术是十分必要的,这样能够使水利工程施工现场进一步平稳有序的推进,通过河水引流的方法充分实现灌区的改造效果,确保各项工程能够取得应有的效益。特别是针对比较大型的水利工程灌区改造和修建施工环节,进一步有效应用钢板桩围堰导流施工技术,使其得到广泛的应用,这是关键的施工步骤。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对于施工导流要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要在施工之前,着重做好施工导流方案的设计工作,以此为整体工程的改造效果夯实基础。
        3.2常用防渗技术
        堤防施工常规防渗技术包括高压喷射灌浆、混凝土防渗墙、帷幕灌浆等。高压喷射灌浆防渗技术利用高压喷射处理地基,使混凝土材料与浆石搅拌均匀,形成整体的防渗结构。该技术灌浆中含有大粒径浆石,可发挥显著的防渗效果,且技术施工速度快、成本低,在堤防施工中应用广泛。高压喷射灌浆防渗技术适用于土壤松软的条件下,若土层中存在较多的碎石,应选用其他防渗技术。混凝土防渗墙技术较新,为一种垂直防渗技术,其优点在于可延长地基使用寿命。混凝土防渗墙厚度大、稳定性高,使用耐压的墙体材料,最大限度地排除墙体内气孔,使其防渗效果明显提升。另外,混凝土防渗墙还具有优良的透水性和透气性,可使其防渗能力进一步提高。帷幕灌浆防渗技术使用低密度灌浆浆液,此类浆液的流动性及胶黏性较强,依照既定比例将其注入墙体缝隙中,凝固后可有效发挥防渗效果,提高岩层本身的强度。施工过程中,帷幕灌浆浆液可降低混凝土内部含水量,控制水化热的持续时间,发挥提高混凝土体质量的作用。若一次灌浆后其防渗效果未达标,可进行补灌。灌浆结束且浆体凝固后,即可对堤防筑体防渗性能进行检验。
        3.3重视水生态以及水环境
        现代化灌区建设工作的开展为灌区生态环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开展现代化灌区建设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做好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工作,同时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水资源论证与水土平衡分析工作的力度,合理控制地下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避免因为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影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此外,在进行灌区现代化建设工作中,必须充分重视施工材料与工程机械设备的生态环保性能,做好工程施工与当地施工环节之间的协调工作,在满足工程建设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选择环保性能优良的施工材料。灌区现代化建设工程完成后,相关部门还应及时将灌区纳入到灌溉水质的监测体系中,针对长期使用污水灌溉造成的土壤污染以及威胁农产品质量的问题,应该通过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的方式,确保灌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发展。
        3.4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灌溉技术
        灌区干旱少雨,水资源匮乏,年径流量年际变幅差异大,同时农作物种类较多,种植的范围也较广,因此,在选择灌溉技术时应结合当前多种条件选择合适的灌溉技术。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必须要依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合理选择,且在选择后也要具有针对不同农作物以及农作物土壤存活率选择合适的灌溉水量。如该区域的大豆类农作物,其在种植使所需的水分不多,因此,在灌溉时应合理减少灌溉次数,使大豆类植物可以充分吸收灌溉的水量,以此来增加大豆类植物的产量及质量。该地区在种植玉米类农作物时,由于该农作物需要大量的水分作为生长的支持,因此,在灌溉时应增多对玉米类植物的灌溉次数。农田水利工程在进行节水灌溉时,选择合适的灌溉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结语
        总而言之,总结堤防施工技术要点及工程管理方法对于提高堤防施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只要堤防工程施工质量得到了保障,进而提高灌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工程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冰.试析水利工程管理方法及堤防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7): 299.
        [2]魏家东.灌区水利工程管理方法及堤防技术[J].吉林农业,2019(10):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