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视显微镜检测对白细胞分类结果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7期   作者:龚会茹
[导读] 研究分析目视显微镜检测对白细胞分类结果。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目视显微镜检测对白细胞分类结果。方法: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选取本院该阶段收治的门诊患者的200例抗凝血标本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目视显微镜检测法、血液分析仪检测法检测,获取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的白细胞分类计数,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检测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目视显微镜检测法的中性粒细胞检测结果大于血液分析仪检测法,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分析仪检测法的血标本异常白细胞(核左移、原始细胞、幼稚粒细胞、有核红细胞、异淋/原始异淋)检出率大于目视显微镜检测法,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血液检查可通过目视显微镜检测法、血液分析仪检测法检测,两种方法各有优点,血液分析仪检出更多异常白细胞样本,目视显微镜可进一步明确白细胞分类的实际结果,临床血液检测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检测方法。
        关键词:目视显微镜;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结果;血标本异常白细胞
        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检测在血常规检测过程中,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也是临床准确鉴别诊断疾病的有效依据。健康人体的外周血中一共有五种白细胞,不同白细胞具有不同生理功能,能够在人体发挥不同的效果,能够反映不同的病理情况。临床有研究[1]指出,若人体长期与放射线、重金属等接触,可导致包细胞总数、白细胞分类出现异常改变。随着我国检测手段的优化创新,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血常规的检测中广泛应用,其应用价值得到临床一致认可。但是,也有研究[2]指出,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虽然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但并不能彻底代替目视显微镜,存在误诊与漏诊现象,而目视显微镜复检可进一步炎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检测结果准确性。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目视显微镜在白细胞分类结果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选取本院该阶段收治的门诊患者的200例抗凝血标本为研究对象,男性119例、女性81例;患者的年龄区间是18-70岁,平均(44.39±6.23)岁。
        1.2方法
        1.21仪器与试剂
        希森美康Xs500i  显微镜   型号 CH 45
        日本希森美康XS-5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CH 45型显微镜与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的配套试剂(稀释液、清洗液、溶血素、质控品等)。
        1.22检测方法
        采集患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并按一定比例将乙二胺四乙酸二钾和血样混合,摇匀后将样本置入室温环境,持续放置15min,再次摇匀,并进行相关检测。血液分析仪:采用相关仪器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获取结果后进行记录。目视显微镜:制备一张推血片,并在常温状态下自然干燥,然后对推片实施瑞氏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后推片,观察并分析患者血样的血细胞总数及分类,并进行记录。
        1.3观察指标
        (1)白细胞分类结果(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2)血标本异常白细胞(核左移、原始细胞、幼稚粒细胞、有核红细胞、异淋/原始异淋)检出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白细胞分类结果采用t检验,血标本异常白细胞检出率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白细胞分类结果比较
        两种检测方法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检测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目视显微镜检测法的中性粒细胞检测结果大于血液分析仪检测法,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一。

        
        2.2血标本异常白细胞检出率比较
        血液分析仪检测法的血标本异常白细胞(核左移、原始细胞、幼稚粒细胞、有核红细胞、异淋/原始异淋)检出率大于目视显微镜检测法,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二。

        
3·讨论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是现今应用比较频繁的一种血细胞分析仪器,可有效获取患者血样的白细胞分类结果,该仪器主要通过提及分析技术、细胞对化学染色光的吸收原理达到检测目标。但是,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是比较特殊的白细胞,其细胞质颗粒的化学染色性质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而淋巴细胞具有不着色特征,主要通过其光吸收度达到分析检测的目的,再考虑淋巴细胞体积的大小,则可达到有效识别的目的[3]。同时,通过区分体积与选择性溶解,可及时区分、识别到嗜碱性粒细胞。
        临床有研究[4]指出,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具有便于使用、检测高效、准确性高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传统目视显微镜法。但是,也有研究反驳这一观点,有研究学者指出,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可根据不同细胞亚群的占比从而计算不同细胞的百分比,获取的结果与白细胞总数相乘,则可获取各类细胞的绝对值,从检出结果可以看出,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可检出更多异常白细胞,但是部分异常白细胞难以被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出,但通过患者目视显微镜复片检出。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主要通过直方图达到分类、获取结果的目的,但是难以反映某一种比较特殊细胞的体积或是潜在的变化,而显微镜可清晰辨别细胞大小的同时,还可结合细胞染色反应、染色质着色情况、细胞核形态以及细胞质着色等,准确辨别白细胞种类。再者,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过程中存在较多影响因素,容易误诊漏诊,而目视显微镜可有效避免一部分影响因素[5]。
        由上可知,目视显微镜对白细胞分类结果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田大斌,谢鹏程,李九龙, 等.Sysmex XE-5000、Sysmex XN-2000 i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及手工法在体液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计数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17):10-12.
        [2]贾海菊,李满桂,解承娟.迈瑞血细胞分析仪与显微镜法白细胞分类计数检测结果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8,48(1):45-47.
        [3]王爱华,李莹.西门子ADVIA-2120血液分析仪与人工镜检白细胞分类的相关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3):1953-1954.
        [4]刘德财.全自动贝克曼Ac.T5df五分类血液分析仪与显微镜白细胞分类的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42-43.
        [5]Weixing, Wang,Fangnian, Lang,Guangnan, Zhang, et al.White Blood Cell Extraction on Fractional Calculus and Gradient Vector Flow Snake for Leukocyte Classification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s[J].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and Health Informatics,2018,8(6):1249-12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