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应用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7期   作者:贾青梅
[导读] 观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 观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48例在我院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采用常规护理联合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并对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艾滋病患者的认知水平,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的自卑心理,同时多种治疗联合降低了不良反应,使患者的依从性大大提高。
        关键词: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
        治疗依从性是指患者对治疗的遵从程度。依从性对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我国为了控制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艾滋病患者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但由于人们害怕艾滋病,歧视艾滋病患者,导致艾滋病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不足,出现较大的负性情绪,比如焦虑、抑郁等,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为了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我院对2018年6月~2019年6月进行抗病毒治疗的48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患者的依从性较对照组有了明显的提高,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48例,均符合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诊断标准。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24~61岁,平均(42.5±21.5)岁。对照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23~62岁,平均(41.5±21.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患者耐心交流,将主治医生介绍给患者,为患者详细讲解院内规章、制度,引导患者熟悉病房中的布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给患者进行用药和饮食指导,嘱咐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适当锻炼。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
        (1)心理状态评估。测评工具选择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分,以9分作为焦虑、抑郁的临界值,测评得分>9分时,表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据此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方案。
        (2)个性化心理护理实施。①艾滋病认知纠正。了解患者对艾滋病专业知识的知晓程度,给患者做更为细致、专业的疾病和健康知识宣教。详细给患者讲解艾滋病的常识,让患者知道坚持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与重要性,告诉患者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教会患者认识不良反应和应对方法,加强患者对临床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的治护依从性和配合度。②心理状态纠正。在和患者沟通时注意尊重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获得患者的信任,用关切的眼神看患者,给患者更多的理解,包容患者的不良情绪,让患者坚定持续治疗的信心。患者早期治疗期间,注意消除患者自暴自弃的想法,引导患者之间彼此沟通和交流,彼此间给予更好的鼓励,寻找情感共鸣,促使患者愿意积极地遵医嘱用药。③积极心理建立。组织患者参加关于艾滋病健康宣教的讲座,指导患者学习合理的情绪和压力宣泄方法,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性化关怀,减轻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恐惧感,消除患者对生活的绝望,让患者感受到医务人员的亲切感。及时与患者的家属、朋友交流,告诉其亲朋好友对患者支持的重要性,指导家属给予患者关心、爱护,支持患者接受治疗,引导患者的朋友适当关心患者,让患者感到心灵的安慰和依托,从而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病情和生活,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评价患者治疗依从性,工具用医院自制问卷调查,告诉患者本次调查问卷填写为匿名,问卷调查问题包括用药依从性、遵医行为和合理饮食、科学运动、不良反应正确应对,总分50分,40~50分表示完全依从,25~39分表示尚可,<25分表示不依从,总依从率=完全依从率+尚可率。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相关数据。计量资料采用()来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计量数据使用卡方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观察组治疗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AIDS患者需要长时间用药控制病情,以缓解HIV感染带给患者的痛苦,比如抗病毒治疗能明显控制患者的病情,但临床上可见多数患者因多方面因素产生负性情绪,持续加重患者的身心负担,对其临床治疗和病情控制造成较大的影响。AIDS患者在接受临床抗病毒治疗时,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注重对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本次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AIDS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明显,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降低,说明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焦虑抑郁情绪减轻,心理状态更加稳定,生活质量亦随之显著改善,并且患者的免疫功能也得到明显的改善。获得本次研究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人的心理状态和免疫功能变化存在相关性。
        本次实施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护理服务注重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及时消除,帮助患者更详细地了解AIDS专业知识,让患者更深层地知晓自己的病情和临床治疗的重要性,告诉患者坚持治疗和放松心情对其病情控制的意义,指导患者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病情和临床治护,不断强化患者心理状态的稳定,促使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得到长时间的维持,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机体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的应用效果显著,亦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纠正患者的免疫功能。
参考文献
[1]吕春娟.心理护理结合健康宣教对艾滋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3):236-237.
[2]边东丽.艾滋病患者抑郁和焦虑实施个体化心理干预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9):162-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