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电梯运行安全性的理念与对策研究 李敏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李敏1 朱磊贵2
[导读] 摘要:电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交通工具,其安全性与人身安全密切相关。

        1.温州市特种设备检测科学研究院  浙江温州  325000; 2.通力电梯有限公司温州分公司  浙江温州  325000
        摘要:电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交通工具,其安全性与人身安全密切相关。电梯事故频发,对此国家政府已经将电梯列入特种设备,进一步规范电梯厂家的权责,并加以强制监管。本文基于提高电梯运行安全性的角度进行探讨,提出关于电梯安全运行的理念与相关对策,旨在减少电梯安全事故。
        关键词:电梯运行;安全性理念;具体对策
        引言
        电梯作为生活中的交通设施,安全性应是首要关注点。新电梯大量投入使用,老旧电梯寿命超出运行负荷,电梯得不到保障。经济发展导致电梯产能过剩,恶化电梯维护的市场秩序,电梯运行事故频繁发生,电梯安全事故成为了社会上关注的话题,因此,需要电梯行业加强对电梯安全性的重视程度。
        一、提高电梯运行安全性的理念
        (一)以“可靠性工程”观点审视电梯结构
        电梯作为现代交通工具造成的事故给人造成的阴影程度比较大,比起车辆铁包肉的模式并且由地面为依托,电梯悬空运行的模式,不像飞机、车辆有专门的驾驶员,电梯往往处于人为无法控制的状态。同时电梯又是平时与人们接触最近、接触机会最多的设施,因此,电梯事故对人们造成的心理危害占居首位。保障电梯安全性是对乘坐的人们负责,“可靠性工程”是满足电梯安全性的最佳条件。
        “可靠性工程”从客户的出发点进行分析,每一项环节都与客户需求相匹配,其产品标准、试验研究、维护等阶段,都有监控实施着管理,也方便日后作为证据。
        从事电梯研发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如了解使用电梯群体的实际需求;具备完善的装配调试技术条件;洞悉电梯检修工况。这样的设计者才能明确知晓电梯的不足之处,有电梯安全性的危机感,从而根据问题设计出有效应对的产品。
        近年来电梯事故多见于井道壁间挤压、高处突然坠落等。故障原因多来自于制动器、限速器等部件,由此可见这些安全部件是维系电梯安全性的重点,需要更稳固的技术来保障电梯安全性。其他方面像是拖动以及软硬件控制系统,也有一定的优化空间。这样就为推行‘自我声明+信用管理’要求创造了有利条件。以安全性理论为工具,响应国家号召,“实现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打造电梯品牌知名度”。
        (二)引入可靠性竞争理念,强化公众监督
        现阶段出现了企业之间,关于电梯同质化以及激烈竞争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除了制造标准不达标,还与行业管理有关。为了避免出现电梯安全事故,除了要加强明确维保单位与电梯业主的权责,升级电梯安全管理办法,也要关注一下电梯维保服务行业,其服务技能水平有待改善与提高,专业化的管理模式,才能完善电梯行业,达到预期效果。利用信息化技术对电梯运行实施监控,加大信息公示力度,将不同的电梯运行记录放在一起作比对,并将结果公之于众,为行业开创公平、公开的竞争机制。这种机制不但有利于消除电梯事故带来的隐患,还能净化电梯行业内的恶性竞争,促使电梯行业良性发展。
        二、提高电梯运行安全性具体对策
        (一)完善国家标准,突出安全性要求
        产品标准是为了适应科技,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对产品的性能、质量等进行统一规定,是产品研发的依据,也是行业制造产品的责任。我国现行电梯采用欧洲EN81作为电梯制造安全标准,但是却没有关于其安全性的分析,导致电梯安全性能有限。民族品牌一直踩着国外的脚步前行,无法进行创新,还避免不掉运行事故,这就是国内电梯现状,照搬国外技术只会出现更多问题,国内应该打造属于自己的电梯标准规范体系[1]。适合国内发展,除了速度、舒适等因素外,最重要的就是基于安全性的理念打造电梯。


对于电梯安全部件,出示寿命数据等,基于产品性能,国家应该为其划分等级,为企业树立创新目标,也激励其他企业发展。
        (二)推行可靠性工程
        电梯安全性包括电梯内外整体的产品质量,可靠性是安全保障的前提条件,两者缺一不可,想要减少电梯事故,就要应用可靠性原理,从工程技术层面提升电梯安全性。
        1.认识可靠性工程技术
        所谓产品可靠性指的是,在规定时间、条件下的因素下完成产品制造。
        可靠性技术起始于二战后的航空领域,后来陆续在各个领域发展,得到广泛应用。在国内,关于可靠性理论以及应用上的研究较少,致使国内工程技术人员对其了解程度较低。可靠性理论及其应用将产品寿命当做主要研究的对象,属于新型科学类型,其推广应用为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经实践证明其技术具有如下意义。
        (1)有效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从根本上为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2)能降低产品生产的总成本,减少因产品事故导致的责任赔偿费用。
        (3)减少设备停机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提高企业效益,弘扬企业口碑,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提高产品可靠性是系统工程
        可靠性作为一门工程学科,它有自己完整的体系和技术,其主要内容如下。
        (1)可靠性工程
        可靠性工程指的是保证产品在设计、生产等过程中达到预期指标,而采取的管理措施。例如,在开发阶段,需要明确用户可靠性需求,并将其转化为明确的可靠性指标。
        (2)可靠性分析
        是指通过可靠性试验分析产品,发现产品薄弱处,基于薄弱处提出改进措施。
        (3)可靠性数学
        可靠性问题研究基于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得以实现。其三大要素分别是时间、功能、条件。可靠性问题需要建立在三个要素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才能实现可靠性数学。
        3.可靠性技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
        产品不同层次可靠性的影响因素与弱项各不相同,都有自身的特点,需要分别开展相应试验工作来解决。按照产品的层次结构,需要在产品把握住可靠性工程才能实施。器件会受到种类与数量、工作参数、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部件会受到信号、热分析等因素影响;装置会受到工艺、结构等因素影响;系统可靠性主要受到设计影响。由此可见,可靠、科学的观点,也是消除电梯事故的有力工具[2]。
        结论
        综上所述,电梯事故频发,能看出不光是人们使用电梯意识的问题,在电梯的管理上也需要有关部门多上心。电梯安全性防范更胜于治理,行业在制作的时候,一定要意识到安全性对电梯的重要性,贯彻电梯运行安全性的理念,采用科学的策略,才能制造出具有安全性的电梯,保障人们日常乘坐时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周志仁.基于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8(11):116-117.
        [2]易善堃.再论提高电梯运行安全性的理念与对策[J].中国电梯,2018,29 (10):38-40+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