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ERCP术后鼻胆管引流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ERCP术后鼻胆管引流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使用常规方法护理)和实验组(30例,使用预见性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并发症发作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均有一定效果,但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各项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ERCP术后鼻胆管引流术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能更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ERCP术;鼻胆管引流术;并发症;满意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技术在临床应用中不断更新完善,在对胆道引流操作中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也由此应运而生,ERCP作为一种侵袭性手术,本身存在有一定手术风险,易使患者出现出血、感染等情况,在临床研究中发现,鼻胆管引流术对于这类症状可以起到有效预防作用,为此,要促使患者术后恢复,就需要加强鼻胆管引流术的预见性护理工作,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预见性护理对ERCP术后鼻胆管引流术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ERCP术后鼻胆管引流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2.29±6.63岁)和实验组(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3.62±7.12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也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护理期间情况均较为稳定,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鼻胆管引流术。手术方式为:患者取左侧卧位,利用ERCP导管深入患者十二指肠乳头,进行造影确定引流区域,将导线置入到胆管相应位置,保留置导线,退出导管,在透视下进行插管的同时退出内镜,使鼻胆管自患者鼻腔中引出,并加以固定。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护理期间,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详情如下:
1.2.1 对照组患者
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具体内容包括:心理护理;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出院指导。
1.2.2 实验组患者
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其相关护理方式包括:
1.胰腺炎。患者术后4h及术后第二天清晨要进行血淀粉酶检测,对患者手术后胰管压力情况进行准确了解,避免患者因胰腺泡受刺激造成的血尿淀粉酶升高,若患者出现急性胰腺炎,要及时将病情告知医生进行处理。为避免肠胃压力增大,要对患者做好禁食工作,同时要给予抗炎和营养治疗。为控制患者胃酸分泌,可以适当给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降低患者胰腺分泌。为改善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对于胰腺炎重症患者可以给予乌司他丁进行控制,从而减轻患者器官损伤。
2.出血。患者术后严格卧床72h,避免术后出血情况出现。由于手术中经常发生切口渗血或迟发性出血情况,对于术中出血可以采用肾上腺素进行局部注射,或使用金属夹止血。对于术厚迟发性出血的情况通常在患者术后48h后出现,因此要关注患者术后是否有头晕便血等情况出现,若有相应症状出现,要对患者进行止血处理。
3.穿孔。穿孔的临床表现一般为患者出现持续的上腹疼痛,在这一情况下,护理人员要对患者手术过程中情况进行全面了解,详细观察患者病情,了解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并对相应情况进行有效处理。
4.胆道感染。若患者在胆道梗阻情况下出现胆结石等情况,可以对患者进行取石术进行治疗,并在术后应用鼻胆管引流术进行引流,同时对患者引流液情况进行定期检测,正常引流液应为深黄色胆汁,每天引流量约在500~1500ml。若患者术后有发热、腹痛等情况发生,可能表示患者出现胆道感染,需要加强患者营养支持,同时确保引流管顺畅性。
1.3 观察标准
本次研究需要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其中护理满意度由患者自行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越满意,并规定满意度情况分为:非常满意(85~100分)、满意(70~84分)以及不满意(70分以下),患者总体满意=(非常满意数量+满意数量)/患者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t和“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x2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在对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png)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对照组30例患者中有4例胰腺炎和3例胆道感染,共计7例,总发生率为23.33%;实验组30例患者中有1例胰腺炎和1例胆道感染,共计2例,总发生率为6.67%,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x2值=10.88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对胆道腺病症进行治疗过程中,ERCP是临床主要的治疗方式,但这类治疗形式易使患者在术后出现各类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在这一基础上,鼻胆管引流术便随着ERCP技术发展建立起来,作为一种内镜导流手术,其可以有效的使患者在短时间内达到临床缓解效果,同时其有着愈合快,易操作等特点,在相关临床分析中还指出,鼻胆管引流术可使患者病死率达到有效控制。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其也存在有一定风险,为了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达到更有效的治疗效果,需要加强临床护理效果。
鼻胆管引流术的护理工作包括了对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各方面的护理,因为患者手术过程中存在各方面风险,因此,需要对患者做好科学全面的护理。
但对于ERCP术后鼻胆管引流术患者在后期恢复过程中仍会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为了更好的对这一点进行控制,临床开始采用预见性护理对相应患者进行临床干预。ERCP术后鼻胆管引流术恢复过程中最常见的四种并发症分别为胰腺炎、穿孔、出血以及胆道感染,在本次研究中证实,行预见性护理的实验组患者在并发症的发病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其护理满意度也明显较对照组患者更优异,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在ERCP术后鼻胆管引流术患者护理工作中有着更积极的作用,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更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罗永红,杨欢欢,郑仲谨.预见性护理在ERCP术后鼻胆管引流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4):1873-1877.
[2]曾慧玲,罗永琴,袁舒烜,李春艳,贺永.ERCP术后鼻胆管引流的综合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6):31-32+34.
[3]唐韦.浅谈ERCP术后鼻胆管引流术(ENBD)的护理[J].当代临床医刊,2018,31(05):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