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多元化辨证护理管理方法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7期   作者:王苗 周静
[导读] 探究中医儿科多元化辨证护理管理方法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儿科多元化辨证护理管理方法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分组对比的方式,选取100例近期在我院儿科就诊的患儿,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观察组实施中医儿科多元化辨证护理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比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质量的评分与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患儿疾病不确定感评分、SAS评分、SDS评分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P<0.05)。观察组患儿病情好转速度明显比对照组快,(P<0,05)。结论:在儿科患儿的临床护理当中,应用中医儿科多元化辨证护理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可以及时让患儿家属深入了解患儿病情状况以及恢复状况,有效缓解患儿家属不良情绪,使患儿家长对儿科护理服务更加满意。并且应用多元化的辨证护理观念,还可以加速患儿疾病的转归,保证患儿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儿科;中医;辨证护理;多元化

        中医护理主要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背景之下,将中医临床辨证观与营养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相结合,对疾病进行防治,保证患者健康的护理方式。在儿科患儿的临床护理当中,中医护理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儿科患儿的身体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当中,在发病机理、生理原因、个人形体等方面都存在自身独有特点,且年龄越小的患儿表现越明显[1-2]。所以,分析儿科的中医多元辨证护理十分关键。 近年来,中医学理念被逐渐应用到临床护理中,临床护理方面将中医辨证理念与儿科护理相结合,形成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即中医儿科多元化辨证护理管理 ,为探讨中医儿科多元化辨证护理管理方法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对此进行了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分组对比的方式,选取100例近期在我院儿科就诊的患儿,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其中, 对照组患儿中,年龄最小为3个月,最大为12岁;男27例,女23例。观察组患儿中,年龄最小为2个月,最大为 13 岁;男 26 例,女24 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且取得患儿家长知情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的护理管理模式选择 常 规护理模式,遵照医嘱给药,给予患儿及家长用药指导,告知其用药注意事项。观察组开展中医儿科多元化辨证护理管理。具体如下:
        1.2.1标本兼顾。这里所指的标本兼顾,主要是指将辨证、辨病与辨症护理相结合,这也是中医儿科护理的基本要素。辨病护理主要是侧重患儿所患疾病的病理变化情况,对其进行全程分析,重点在于对患儿的疾病内在进行调理。辨症护理主要针对的是患有急症的患儿,主要目的就是解除患儿的病标,快速缓解患儿的病情。辨证护理主要是指对患儿所患疾病的现阶段情况进行护理干预,并且针对患儿的发病原因等对疾病进行阶段性调整。这三者相结合,才能实现中医儿科护理的标本兼顾,此外,护理人员需要认识到患儿病理与病证的特殊性,做到几方相宜。
        1.2.2辨时护理:随着时间的变迁,人的生理情况会发生改变,不同季节、不同时刻,患儿病情均会存在不同,故在护理过程中,还应根据患儿病情特点做到辨时护理,根据病情发生的高峰期或者药物吸收的高峰期,给予患儿用药,并充分考虑到患儿的作息时间,根据人体气血周期循环运行的特点及规律性的盛衰变化,可适当给予患儿针灸干预。
        1.2.4辨病势护理。 很多小儿患儿的神气在患病之后会出现明显的怯弱反应,自身的抗病能力也会较差,机体容易出现外邪症状。这样一来,患儿的机体就会出现明显的热证等。护理人员在中医辨证护理当中需要根据患儿机体邪势的主流情况,选择科学的方式顺势驱邪。比如一些患儿的机体在初感外邪之后,患儿很容易出现恶寒与发热症状等,患儿病位在表,且病势会不断向外发展,在护理的时候,需要护理人员以解外为主,不要用凉水为患儿擦拭身体,以免患儿出现腠理闭塞的症状,阻碍了患儿病势向外发展。当患儿的病情逐渐深入之后,会出现热不寒等反应,这时护理人员需要分辨患儿的病势所在,并且给予针对性护理。护理人员可以选择一些清热药物等,也可以配合一些凉水擦身的方法等,多为患儿补充身体水分。如果患儿出现明显的热盛反应,护理人员可以选择泻下剂等进行护理,也可以选择一些润导法或灌肠法等。
        1.2.5情志护理:与患儿家属主动进行沟通,了解患儿病情,给予家属帮助,在沟通过程中始终保持面带微笑,注意文明用语,耐心向患儿家属讲解患儿疾病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及护理时需注意的事项。面对患儿哭闹时,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可通过抚触、拥抱等方式拉近与患儿之间的距离,还可准备一些健康的玩具或制作精美的卡片,安抚患儿。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家长对护理质量的评分与护理满意度评分、家长对患儿疾病不确定感评分、SAS评分、SDS评分等、患儿病情好转速度。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质量的评分与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详见表1。

        
        2.2两组患儿家长对患儿疾病不确定感评分、SAS评分、SDS评分
        详见表2。

        2.3两组患儿病情好转速度对比
        观察组患儿病情好转速度明显比对照组快,(P<0,05)。
        3、结论
        近年来,中医学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逐渐受到临床重视,而中医学中主张辨证论治,这一主张也逐渐得到临床认可和肯定。中医儿科多元化辨证护理管理,是将中医辨证理念与儿科护理特点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主张在儿科护理管理中根据患儿病情变化特点和趋势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由于儿科患者的年龄较为特殊,其生理和病理变化较为独特,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接受中医儿科多元化辨证护理管理,分别从辨病势护理、体质护理、辨时护理、情志护理等方面进行干预,可有效保证儿科患者的护理质量。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儿科患儿的临床护理当中,应用中医儿科多元化辨证护理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可以及时让患儿家属深入了解患儿病情状况以及恢复状况,有效缓解患儿家属不良情绪,使患儿家长对儿科护理服务更加满意。并且应用多元化的辨证护理观念,还可以加速患儿疾病的转归,保证患儿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金敏燕.中医儿科的多元化辨证护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 3) : 159-160.
[2]蒋利群.试论中医儿科的多元化辨证护理观[J].辽宁中医杂志,2008( 8) : 131.
[3]袁雪晶.论体质学说在中医儿科临床的应用[J].中医儿科杂志,2009,5( 1) : 1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