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模式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7期   作者:米建辉
[导读] 探讨心理护理模式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模式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到本医院接受治疗的62例心理护理模式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护理将62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加强术后心理护理,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预后效果。
        【关键词】心理护理模式;创伤性骨折;焦虑;抑郁
        创伤性骨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主要是在突发情况受到多种外在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骨小梁部分中断的现象。该疾病骨折痛苦程度大,危害性较高,对于创伤性骨折术后的患者会因担心自己的手术效果,恢复情况而出现负面情绪,对患者的心理、生理都造成了严重的应激反应,非常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基于此,术后加强心理干预,对患者预后恢复至关重要。本次研究以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62例,探讨心理护理模式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到本医院接受治疗的62例心理护理模式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护理将62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1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范围20-68岁,平均年龄为(44±24)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范围22-70岁,平均年龄为(46±24)岁。本次研究的两组资料经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术后常规护理模式,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为患者提供基础的护理服务等。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包括:①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在术后对患者的综合情况进行全面的观察和监控,及时询问患者的心理情感,对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观察,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积极鼓励患者将自身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身心放松,并告知患者术后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对于病情恢复的重要性[1]。②调动家属:积极鼓励患者家属可以参与到患者术后的恢复中,多于患者沟通、交流,使患者感受到家人的关心和爱护,利于更好的提高患者就诊过程中的安全感看,利于更好的配合医生完成治疗,提高治疗效果[2]。③认知疗法:采用身体松弛疗法、音乐疗法、分散注意力等方式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将患者的注意力转移到患者感兴趣的地方,可以实现最高的止痛效果,同时也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避免患者因疼痛而产生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发生应激反应,降低治疗效果。另外,还可以将一些幽默有趣的事情,降低患者的疼痛敏感度。
1.3观察指标
        SAS和SDS 评分对比:SAS评分标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评分标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1.4统计学分析
        将此次研究中数据和指标录入到 Excel 2013进行处理, 并采用SPSS20.0处理器进行分析,采用t对定性资料进行检验,检验结果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模式,总满意度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且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两组SAS和SDS评分对比
        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创伤性骨折发病比较突然,在发病时患者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在加上骨折之后会限制患者的活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会因为疼痛,担心手术成果从而出现紧张、不安负面情绪,在加上手术治疗之后,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的舒适度,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3]。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心理护理模式效果显著。心理护理模式通过把握患者的病情,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可以直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使患者可以以一个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舒适度,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加强心理护理模式后,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模式对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种大有益处,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吴蓉,陆巍,梁嘉娜.CICA RE沟通模式对创伤性骨折病人负性心理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9,17(23):2887-2888.
[2]于巧.针对性心理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20,28(10):74-75.
[3]陈咏霞.心理护理在骨科四肢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及其对疼痛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3):42.
[4]李爱红,赵玲.心理护理联合数字化护理对老年髋骨骨折患者围术期抑郁焦虑和肢体功能的改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23):3926-39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