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在烘焙食品加工技术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发表时间:2020/9/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李云
[导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河南省中牟县  45145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而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势必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以“烘焙食品加工技术”课程为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模式,通过慕课预习、预习反馈、小组实践与分析讨论等方式展开教学。经过教学实践,形成“烘焙食品加工技术”信息化教学的课程资源、教学设计和考核评价方式,并为其他同类型课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烘焙食品加工技术;实践;总结
        引言
        “烘焙食品加工技术”作为食品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团队协作和创新创业能力,与实际岗位紧密联系,旨在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该课程任务的设置、教学效果会直接对烘焙人才的培养质量产生影响。目前,该课程教学模式主要是由任课教师在课上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再进行实训阶段。教师给出明确的实训方案,准备好原材料、仪器设备等,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按部就班地完成实训项目。在这种传统的讲授和模仿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和协作性在整个过程中很难被调动,专业综合技能的提升受到很大限制。
        1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
        1.1课时有限,教学内容多、涉及范围广
        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任务涉及多门专业课程的知识,另外每个任务之间存在相同知识点,因此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课堂时间需要增加,但是课堂时间只有40min。
        1.2学生主动性尚未发掘
        学生主动学习向来是一大难题。在以往的实践课程中,教师往往会边讲授边指导,即便学生课前没有主动预习,实践时仍然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使得学生形成一种依赖性。
        1.3教师需要进行实时监管和及时评价
        教师需要在课前、课堂和课后监管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而且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客观地评价,在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基础上,该项工作较难完成。
        2“烘焙食品加工技术”信息化教学的实践
        2.1要突显专业特色特点
        在进行信息化的教学过程中,尽管“多媒体软件中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呈现,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教学形式更加丰富”,但由于食品生物工艺专业主要是培养从事肉制品加工、水产品加工、生物制剂加工、乳制品加工、饮料加工、焙烤食品加工、食品理化检验检测、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等生产一线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因此烘焙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必然要涉及很多实践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的培养,而中职学校又往往因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的局限,无法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实践演示和动手操作,所以对于工艺流程内容的学习,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图文并茂、形声俱佳的动画或是录像来进行演示,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专业知识、相关技能,以及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2.2实践教学中烘焙原料上的改革
        多谷物杂粮是人们公认的健康理念,研究发现膳食纤维、微量元素、益生菌对人体健康长寿具有积极影响,不再局限于传统烘焙类食品的原料。全麦面粉作为杂粮面包原料使人们膳食结构得到优化,不仅可以有助于预防与年龄有关的慢性疾病,而且还能提供人体所需微量元素与营养物质。争对一些麸质过敏的特殊人群,米粉面包无疑是他们对于烘焙食品最优先的选择。肠道菌群被称为“虚拟器官”,对健康长寿具有积极作用,可影响机体对食品的吸收和利用,我们可以探索一些益生菌同平时使用的酵母对烘焙食品进行联合发酵,从而得到具有益生特性的烘焙类食品。


        2.3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利用慕课开展线上理论学习,提前布置课程任务,学生在“学习通”平台手机端或电脑端观看视频和习题测验,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包括视频观看时长及习题准确率等,以便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线下以实践教学为主,教师先对学生在线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对错误率比较高的习题进行解析,同时通过“学习通”平台随机抽人的方式让学生回答本次课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然后各小组按实验要求开展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观察各小组的实验操作,观察各小组对实验关键步骤的判断正确与否。实验完成后各小组需分别对产品进行自评及互评,教师需拍摄影像资料存档。
        2.4教学模型设计
        (1)课前。教师制作好PPT课件、微视频、测试题,上传到网络课程平台或蓝墨云班课,线上发布学习性工作任务,并在任务实施前选择好与之相符的教学情境。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通过电脑或移动客户端学习,利用网络、电子书等查阅资料,通过小组协作共同制定小组工作计划,遇到问题可以在线上与教师同学交流讨论。(2)课中。学生把课前制定的计划方案告知教师,教师对方案中的错误和不确切的地方给出指导,并提出方案需要修改的地方,给予合理的建议。学生按照计划方案实施,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者咨询教师来解决,学生填写教师提供的检查监控表。教师随时关注各个小组任务实施情况,并在使用仪器设备有危险,学生未遵守卫生和食品安全规章等情况时予以干涉和指导。完成任务后,各小组将展示完成的烘焙产品,通过小组互评及教师点评结合得出总评。(3)课后。教师对学生的成果及实施任务过程中的表现给予评价,在网络课程或蓝墨云班课上发布成绩,计入期末考试,然后发布拓展练习以便学生对知识的固化。最后,教师要对每个任务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研究,并充实网络平台上的教学资料,使网上教学资料越来越广泛深入。学生总结任务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按要求完成拓展练习,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5要重视教学资源建设
        由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三大因素对课堂教学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三大问题,就不能使课堂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这三大因素中,教学资源是课堂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支撑,同时,由于每一个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和思维等方面的差异,其理解能力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就存在差异。因此,选择恰当并能与信息技术互相融合的教学资源,对于教师实现信息化教学目标意义重大。基于这一认识,在选择信息教学资源时,笔者坚持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为主线,以“能学、辅教”为基本定位,以用多媒体进行整合加工为建设思路,在全面分析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结构、心理特征、视听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出简单易懂、有效管用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年设计实践和教学反思,笔者对设计课件和选择教学资源有不少的感触,但关键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在尽可能“丰富知识量的同时,还应对知识点进行充分的阐释,保证学生可在短时间内有效掌握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应密切关注学生对于本专业学习的心理反应,注重将心理学原理运用于教学资源建设,保证教学资源有效运用,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两年多的教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结合课程实践,不断优化上课模式,旨在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的统一起来,同时科学客观评价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信息化教学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在实践中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建福,李素芬,关文强,等.本科《烘焙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4):154-155.
        [2]刘亮,黎海涛,杨丽芸,等."烘焙食品加工技术"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实践[J].农产品加工,2018(16):98-100,28.
        [3]屈曲.项目化教学在烘焙食品加工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9(26):80-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